“以‘反催收联盟’为代表的恶意逃废债行为呈现运作模式产业化、宣传方式网络化、蔓延态势扩散化等特征,已经成为全社会一颗毒瘤,加强对其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文 | 《法治周末》记者 马金顺

“债务逾期怎么办?协商还款有技巧。”

“催收电话接不接,如何应对软暴力?”

“负债不要慌,上岸有方法,逾期债务规划停息挂账,让你轻松上岸!”

“债务重组规划,助你早日上岸,实体法务公司一站式服务。”

……

近期,类似推广信息活跃于各大社交平台。

《法治周末》记者进一步调查了解到,此类信息发布方均称其公司有专门的法务团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与相关金融机构沟通、协商,以达到停息挂账、免息分期还款,避免债务人被起诉、停止催收的目的。但如果进一步委托,债务人需付公司一定比例的服务费。

“债务协商、停息挂账、减免退息等行为的出现,是因债务人偿还能力不足,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债务人想缓解还款压力的心理,打着‘援助’的幌子,通过‘欺骗’或‘胁迫’的方式,教唆债务人逃避债务非法获取利益,实际从事的仍是反催收行为。”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互联网金融事务部主任左胜高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坦言。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债务协商、停息挂账等所谓的债务代理维权行为与反催收行为实质相同,“只是换了个马甲而已”。

“以‘反催收联盟’为代表的恶意逃废债行为呈现运作模式产业化、宣传方式网络化、蔓延态势扩散化等特征,已经成为全社会一颗毒瘤,加强对其综合治理刻不容缓。”董希淼表示。

换了马甲的“反催收”公司

“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打击恶意逃废债。”自2020年“打击恶意逃废债”内容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各地持续加大对“反催收”行为的打击力度。

那么,治理成效如何呢?

近日,记者在各大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反催收”,并未搜到相关内容,但是以关键词“债务”进行搜索,则出现不少“债务协商”“停息挂账”“减免退息”等相关内容,其发布方多是法务公司或咨询公司。

为进一步了解该类公司的性质,记者添加了一位自称是某法务公司的业务经理。从该经理给记者发来的公司介绍来看,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为客户提供债务咨询服务的公司,并称与相关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团队合作,专注于债务协商处理、停息挂账、债务重组等相关法律援助。

在该公司微信公众号里,发布有不少关于“信用卡逾期”“债务协商”的相关文章,比如,“信用卡逾期后申请停息挂账,是否适合每一个负债者?”“月入几千负债50多万,停息挂账和债务优化应该如何选择?”。其中,一些文章还借相关政策(如银行推出的房贷延期还款政策)、代理维权成功案例等来吸引债务人。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此类法务公司或者咨询公司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打着法律咨询服务的名义,声称有专业的律师团队支持,可为即将逾期或者已经逾期的债务人提供债务重组方案,包括债务规划、延期还款、停息挂账等。他们表面看似科普信用卡逾期、网贷相关知识,提醒逾期风险,但当记者进一步联系后发现他们从事的都是帮助债务人代理协商债务,从而收取服务费的业务。

“这些打着债务协商、债务重组规划旗号行事的公司,其本质就是换了马甲的反催收公司。”董希淼指出。

左胜高也表示,债务协商、停息挂账等行为,实际是以“债务人困难协商可减免债务”的“合法形式”,掩盖“伪造证明、恶意投诉”等胁迫甚至敲诈机构减免债务、逃避债务的非法目的;实际是打着“援助”幌子招揽生意,诱导债务人变相支付“服务费”、教唆债务人恶意逃债。恶意逃债明显属于恶意违约,不利于诚信有序社会秩序的建立,会产生新的债务或信用风险,造成个人征信不良。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这样披着“法务咨询”马甲的债务协商代理公司,目前在市场上并非少数。记者通过天眼查查询发现,以债务咨询、债务规划、债务法务、征信修复等关键词进行检索,目前从事相关业务的机构在全国已达上万家。

揭秘“上岸”套路

为摸清其中的套路,记者以自身负有网贷、信用卡逾期等债务人身份,进一步展开了调查。

当看到记者咨询“信用卡逾期一万二、花呗欠款一万五,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时,一位自称某法务公司专做金融调解业务的经理直接回复:“你遇到的这两个问题我们都能帮你解决。信用卡这块,我们可以帮你做分期,慢慢还;花呗这块可以做个延期,一年后再还。”另一位自称专做债务协商业务的人员坦言,信用卡这块可以与银行协商做到48期的分期,花呗可以延期一年后再还,其间不会有催收问题,也不会被起诉。

当记者问“能否自己与银行协商”时,上述人员均称,自己协商的话,银行一般不会同意,即使同意,分期也会很少,比如12期。

再被问及“你们具体如何协商”时,对方只说:“我们有专业人员,比较熟悉各大银行的相关政策,也有丰富的经验,有自己的沟通技巧。”并强调公司已经有很多协商成功的案例。

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这些公司帮助债务人“上岸”的办法大致相同,即延长还款期限(最高可达60期),并减免利息;推迟还款日期;协商减免服务费;停止催收等。

从具体收费情况来看,记者咨询的几家公司给出的方案基本相同,即依照债务人欠款总额,按比例收取服务费,且声称协商不成可退费。但各公司收取服务费的比例不尽相同,有的收取欠款总额的5%左右,有的约10%,有的甚至更高。

除了帮助债务人代理协商处理债务事宜外,甚至有公司主打培训业务,在学员交纳近千元甚至几千元培训费后,公司会传授一些与银行打交道的话术,比如,“不要太早说出自己要申请停息挂账,那样会让客服怀疑你是专业人员,会直接拒绝你的任何申请”“记住,拿出这句杀手锏:我现在欠了好多家银行的钱,但是资金有限,哪家先申请下来,就先还谁的。如果银行一直不处理,我只好继续向银保监会投诉”等。

在董希淼看来,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通过违法违规手段,以帮助借款人“减免息费”“重组债务”“修复征信”等为名义,从中牟取不正当利益。如果未达到目的,可能将借款人相关信息进行转让和售卖。在保险领域,还有“恶意投诉+代理退保”等花样。

如何治理恶意逃废债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被美化包装的债务协商代理公司,已经被多方提示风险。

11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其中提到,“专业反催收”“逾期铲单”“代理免除债务”“征信修复、洗白”等信息的发布方诱导金融消费者(含投资者)委托其代理维权,通过各种违法违规手段恐吓、要挟金融机构进行非法获利。目前,此类违法违规代理维权行为不仅严重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和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还可能滋生出其他相关违法犯罪,危害社会稳定。

早在2021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就曾表示,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浙江、四川、辽宁、陕西、福建、云南、江苏等多地的金融监管局、银保监局及相关执法部门多次发布《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代理投诉风险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提出严厉打击金融领域的“非法代理投诉”“代理维权”乱象专项治理。

公开资料显示,已有此类公司负责人因触犯法律被判刑。2021年,宜昌思钤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事发前,该公司主要从事POS机销售及售后服务,接受客户委托,对客户所赋债务与债权人协商,就债务人不良征信记录修复、本金的展期和分期、利息、违法金、滞延履行金、罚息的减免等事宜为债权人提供服务获取一定的服务费用。最终因无法提供服务被告上法庭。

在董希淼看来,相关部门意识到相关问题的严重性,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对“反催收联盟”等恶意逃废债行为进行整治,十分必要。但由于“反催收联盟”等恶意逃废债行为隐蔽性强,违法成本低,如何进行治理存在一定难度。

另外,董希淼指出,当前治理恶意逃废债行为和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治理主体不明确,治理依据不充分,对违规人员无明确处罚措施,导致治理难度较高、违法成本较低,也是“反催收联盟”等恶意逃废债行为越来越猖獗的重要原因。

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在工作机制上,应建立金融、公安、网信、市场监管以及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综合治理,提高治理打击的覆盖面和精准度;在制度规范上,应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针对性的司法解释,明确“代理投诉”“反催收”“征信修复”等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大幅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进一步增强治理打击的威慑力。此外,金融机构和借贷平台应强化合规经营意识,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征信异议等渠道。

“根治反催收乱象,一方面,要强化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组织的治理,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规范放贷行为,完善涉疫用户、受困客户诉求响应机制,畅通沟通渠道,搭建互通桥梁。金融消费者也要合理规划、理性消费,避免过度消费、过度借贷等。”左胜高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