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清清 實習生趙宇彤 北京報道

中國企業全球化是一個常談常新的命題。

“中國企業全球化走出了一條逆勢增長曲線,是中國經濟雙循環中最具活力的一條主動脈。”近日,在談及該話題時,領英全球副總裁、中國總裁陸堅指出,當前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已經發展至全新的趨勢與進程中。

在由領英中國聯合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共同撰寫的《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白皮書》中可見一斑。根據白皮書數據顯示,過去20年間中國企業國際化經歷了三大發展階段,從產品國際化(2000-2008)到資本國際化(2009-2016)再到能力國際化(2017至今),實現了從“走出去”向“走進去”的跨越發展。

白皮書指出,當前中國較多行業領袖企業尚屬於國際化起步階段。儘管國際化步伐整體有所放緩,但從全球範圍來看,近年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佔全球的比重不降反升。從國際化企業的主體來看,中國企業國際化呈現出穩步拓展、量質齊升的特徵,國際化企業所有權結構更加多元,非國有企業的佔比提升。

在行業結構方面,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以第三產業爲主,2020年非金融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總額及分行業佔比中,第三產業佔比65%,而聚焦第三產業細分行業,信息及互聯網軟件、科研及技術服務等新興行業也正成爲增長最快的國際化賽道。

在全球本土化運營背景下,中國企業國際化路徑呈現出從產品輸出到模式輸出、從單槍匹馬到產業抱團、從粗放收購到精細整合的三大趨勢。

陸堅提示,當前中國企業正處於“能力出海”階段,因此更加要求企業具備清晰精準的全球化戰略,利用可獲取的本土洞見及資源。同時在組織和人才隊伍的建設方面,中國企業在管控模式、人才招聘和人才融入上仍有優化空間,不僅包括如何提升招募高金尖人才的準確度,還囊括賦予團隊持續的驅動率和成長空間。

此外,在品牌營銷層面,中國企業面臨品牌優勢缺乏、對陌生市場洞察不足、營銷效果有限的三大顯著挑戰,在運營合規方面,中國企業全球化需要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同時需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禁忌等。

不過目前,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正在持續進行能力補足。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謝天指出,在戰略方面,中國國際化企業的當地本土化精細化運營已經成爲國際化戰略的主旋律。78%的調研企業表示,當地本土化運營將是公司未來國際化進程的重點發力方向。

在業務方面,中國企業從早期單純側重海外銷售能力,逐步轉向包括研發,供應鏈及營銷等全價值鏈的能力建設。在研發領域,78%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或在未來短期內將部署海外研發力量;在供應鏈領域,中國企業正在借力國內優勢搭建國際化柔性供應鏈;在品牌與營銷領域,全部調研企業均表示已經開始啓動數字化營銷(含線上社交平臺、在線搜索引擎等),其中75%調研企業表示線上社交平臺是公司主要的營銷方式之一。

同時,業務的本土化能力建設,也帶動了中國企業在組織和人才方面的演進。白皮書顯示,中國企業普遍遵循“業務先行、職能後補”的組織架構,管控模式逐步向前線授權;在人才管理上,選育本土化人才,促進文化融合成爲大勢所趨,49%調研企業主要採用招募本土管理人才的方式支撐海外機構。

“面對這些多重挑戰,需要企業具備‘全維度的能力和競爭優勢’,能夠以‘人’爲軸心將資源全面盤活,打造一個真正值根本地有內生增長活力的全球化組織。”陸堅指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