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近山

隨着互聯網快速普及,越來越多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學習娛樂、交友互動。日前發佈的《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爲當代未成年人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其成長產生着日益深刻的影響。

2018年以來,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增長,互聯網對未成年羣體滲透的低齡化趨勢更加明顯。報告顯示,小學生的互聯網普及率達95.0%,28.2%的小學生在上學前就已經接觸互聯網。未成年羣體社會經歷不足,網絡素養和上網習慣正處於形成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容易受到網絡信息影響。在網民低齡化趨勢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如何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有效地使用網絡,讓網絡成爲他們成長的助力,顯得愈加重要而緊迫。

爲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網絡生態,需持續改善網絡安全環境。近年來開展的一系列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以及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教育管理取得積極成效,但與此同時,不斷出現的新風險新隱患不容忽視。與2020年相比,去年未成年網民中遭遇網上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等的比例有所升高;調查顯示,過半數的未成年網民、家長和近八成教師對智能手錶、智能檯燈、詞典筆等新型上網設備的信息安全風險感到擔心……針對形式多變、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推出創新舉措,補齊短板、堵塞漏洞,才能更好保障未成年人的網上權益。

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互聯網平臺責無旁貸。視頻、短視頻平臺已成爲當前未成年人獲取新聞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內容質量會對未成年人思想觀念產生直接影響。不止是網絡音視頻平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在“網絡保護”章中,對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均提出了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的明確要求。網絡平臺應切實發揮青少年模式對不良及消極負面信息的阻斷作用,強化視頻、短視頻類內容審覈,對未成年人從事網上娛樂活動時間進行“總量控制”,更好履行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的社會責任。

加強網絡素養教育,提升未成年人互聯網應用能力,是激發互聯網正向價值的必然要求。報告顯示,家長和學校越來越注重對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教育,超九成家長和教師對未成年人開展相關教育,但仍有20.0%未成年網民表示上網過程沒有考慮過網絡安全防範問題,8.5%未成年網民表示如果遭遇網絡暴力不會告訴其他人。正因此,有必要根據不同年齡未成年人發展的特點和需求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網絡、養成良好上網習慣,引導中學生遵守網絡規則、規範網絡言行、防範網絡社交風險。不僅如此,在農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首次超過城鎮的背景下,還需加強農村地區特別是留守兒童集中地區中小學校網絡常識、網絡技能、網絡規範、網絡安全等方面教育,彌合城鄉未成年人網絡素養“鴻溝”。

互聯網空間是億萬民衆共同的精神家園,未成年人是互聯網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主體。淨化網絡環境、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學校發揮主陣地作用,規範未成年人校內上網管理,家長提升自身網絡素養及正確管理未成年人上網的技能,平臺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作爲企業發展的底線,各方各盡其責,形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強大合力,定能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