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見習記者 郭玟君

2022年11月15日,深圳數據交易所(以下簡稱“深數所”)正式揭牌。這標誌着數據,作爲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後的第五要素,已經可以在深圳進行交易。至此,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均已成立數據交易所。

截至目前,深數所取得了哪些成績?當前,數據要素市場面臨着哪些機遇和挑戰?目前成立全國性數據交易所的時機是否成熟?帶着這些問題,《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深數所董事長李紅光。他表示,深數所正積極構建國內權威數據要素生態圈,探索適合中國的數據交易樣板。

已完成交易金額超11億元

積極構建國內權威數據要素生態圈

《中國基金報》:能否簡單介紹深數所的使命和願景?

李紅光:深數所以建設國家級數據交易所爲目標,打造覆蓋數據交易全鏈條的服務能力,構建數據資源跨域、跨境流通的全國性交易平臺及示範性交易所,探索適應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示範路徑和交易樣板,將深圳建設成爲全國數據資源彙集地、數據產品開發高地、全國領先的數據交易流通樞紐,爲深圳數字經濟發展及我國數字中國戰略提供有力支撐,構築我國應對複雜多變國際環境的國家競爭新優勢。

《中國基金報》:能否介紹截至目前交易所的交易情況?

李紅光:截至目前,交易所完成登記備案交易415筆,交易金額超11億元,覆蓋金融科技、數字營銷、公共服務等53類應用場景,其中跨境交易14筆,交易金額1115萬元。

《中國基金報》:揭牌儀式上頒發了首批線上數據交易證書、首批數據商證書、全國首單場內跨境數據交易證書。能否簡單介紹一下上述證書及獲得上述證書的企業?

李紅光:首批數據商紀念證書頒發給符合深數所數據商備案條件,通過資質審覈的首批數據商代表,包含工銀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聯通深圳分公司、順豐科技等代表企業。

首批線上數據交易紀念證書頒發給經過深數所完成全流程線上交易的買賣雙方,包括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深圳徵信等公司。

爲紀念“數庫SmarTag新聞分析數據產品”首筆場內跨境數據交易的落地,在現場也爲數庫科技頒發了首筆場內跨境數據交易紀念證書,本次通過深數所,數庫科技與海外頭部資產管理公司達成總金額約500萬人民幣的交易。

《中國基金報》:能否簡單介紹深數交在探索數據跨境流動取得的成果?

李紅光:目前深數所累計交易中,包含跨境交易14筆,交易總金額爲1115萬元,交易數據商主體涉及和訊華谷、數庫科技,產品形態爲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相關,包括月狐iapp數據產品和新聞分析數據,主要應用於商業分析及投研風控領域。

此外,深數所還積極構建跨境數據交易合規流程,在《深圳數據交易有限公司交易標的上架(試行)》中制定審覈標準。已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簽訂“跨境數據流通試點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基金報》:能否簡單介紹深數所數據交易生態建設的進展及其積極意義?

李紅光:深數所積極拓展場內交易規模,着力提升行業影響力。截至11月,引入備案數據商91家,數源單位98家、數據需求方295家。參與主體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市外佔比超70%。積極開展市場生態培育,擴大生態品牌影響力,構建國內權威數據要素生態圈,圍繞行業痛點問題,開展高質量的交流與活動。

深數所還聯合法律界專業人士,共同打造數據交易合規生態。與深圳律師協會建立戰略合作,合力推動數據安全合規的相關研究。

此外,深數所引領數據技術生態發展,推動隱私計算等技術互聯互通與落地應用。牽頭成立全國首個隱私計算開源社區(Open Islands),參與單位超過80家,發佈開源種子平臺1.0版本,已應用於某能源企業;聯合發起“隱私計算開源協同計劃”、建立國際數據空間創新實驗室,入選國辦發佈《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實踐案例集》。

深數所還致力於激活開發者生態,加速構建數據流通閉環。正式發佈“數據開發者培養計劃”,聯合政府機構、數據源方以及數據流通技術方等模擬數據交易市場,提供數據開發的安全“沙箱”環境,激活數據價值,創造高質量數據產品。

數據交易生態建設有助於推動行業生態發展,培育企業對於數據的認知,形成行業內交流與合作。深數所將與各方市場參與者,共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激活企業數據資產,促進數據流通交易,賦能於實體經濟增長。

我國數據要素市場正迎來

爆發的機遇期和發展的黃金期

《中國基金報》:中國的數據要素市場在全球處於什麼地位?是領跑者?跟跑者?還是追趕者?

李紅光:我國數據要素市場正在迎來爆發的機遇期和發展的黃金期。《國家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1)》顯示,2021年我國數據全年產量達到6.6ZB,位居全球第二。中國擁有人口優勢,可供開發數據量龐大。然而行業仍處於初步發展期,數據要素流通交易體量不大。國內數據交易市場於2015年前後起步,主要參與主體包括地方政府主導的綜合型數據交易機構、專門數據公司搭建的數據交易平臺以及依託頭部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交易平臺。國際數據交易市場在2008年左右開始起步發展,誕生了多個綜合性數據交易平臺、系列專注於細分領域的數據交易平臺以及衆多依託於大型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交易平臺。綜合性數據交易平臺如BDEX、Snowflake、Ifochimps、Mashape、RapidAPI等。

國內外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採取不同的模式與路徑。國外綜合性數據市場主要是提供中介撮合和相關服務的獨立運營平臺,以市場化模式組建。國內數據交易市場最典型組建模式是政府主導,市場參與模式,多由政府部門牽頭,由省/市政府批准成立建設,股權結構上以央企、各級國企、投資公司等國有資本控股爲主的模式。目前國內數據要素市場更注重安全合規發展,逐步構建法律法規頂層設計、政府監管機制、數據交易所交易體系,切實保障國家數據安全,以及市場主體的權益。

《中國基金報》: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的積極意義是什麼?

李紅光: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並列成爲第五大關鍵生產要素,並強調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2022年,國務院發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進一步對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到2025年將初步建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發展數據要素市場除了是國家的重要方針外,企業也意識到數據是重要的資產之一,將帶動企業逐步提升自身數字化能力,構建數據治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企業經營與決策的效率。同時,激活企業數據資產,挖掘數據產品應用場景,促進數據流通交易,以優質數據產品、服務、工具解決企業用戶的痛點,落到實地幫助企業降本增效,賦能實體經濟的發展。

《中國基金報》:當前,數據要素市場面臨的發展機遇有哪些?

李紅光:隨着《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各類數據安全法案逐步實行後,數據交易頂層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保護隱私數據的安全合規使用,成爲數據要素流通場景下必須滿足的法律要求。同時,隱私計算技術、聯邦學習、數據沙箱等數據技術逐步落地應用。數據流通的合規安全得以保障,更多的頭部企業,央企國企的優質數據及政府公共數據將逐步開放,將會是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

《中國基金報》:發展數據要素市場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李紅光:根據對數據市場交易主體調研,數據交易流通面臨數據安全風險、交易互信難、政策法規不完善、數據流通技術落地難等問題。

面對數據流通問題,市場做出相應的措施。一是各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數據相關政策落地,深圳陸續頒發《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數字經濟產業促進條例》,進一步規範數據交易頂層設計。二是利用隱私計算保障數據流通安全,該技術進入落地實施階段,正在加快探索在金融、通信、政務等行業商業化應用。三是通過構建開源開放的生態,推動關鍵技術創新,以開源技術社區推動新技術商業化、規模化應用,就如我們的開放羣島開源社區,大力推動隱私計算的落地應用。四是通過政府主導的數據交易平臺,構建可信數據交易環境,爲各方參與有價值數據交易提供信心和動力。

此外,數據資源開放程度低,導致數據孤島問題。目前數據要素市場仍處於探索初期,企業間數字化程度發展不一,部分企業尚未構建良好的數據治理體系,不敢開放企業數據資源。而規模較大的企業以及政府社會公共數據,擔心數據要素市場合規監管法律法規不完善,數據流通存在未知風險,不敢開放擁有的優質數據資源。當前數據交易互信環境未建立、收益分配機制不完善以及數據合規成本高等問題,阻礙了數據資源流通,導致出現企業形成“數據孤島”“數據煙囪”等問題。

同時數據行業開發者人才缺失,無法挖掘優質的數據資源與應用場景,缺乏精準匹配需求的數據產品。

深數所先行先試

探索適合中國的數據要素交易樣板

《中國基金報》:您認爲目前成立全國性數據交易所的時機是否成熟?

李紅光:我國已步入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在此背景下,成立全國性數據交易所是大勢所趨。相對於傳統的土地、人力、金融資本,數據相對而言流通性更強。建立全國性數據交易所,以數據流通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能爲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當然,現階段成立全國性數據交易所還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國內法律法規尚不完備,要素跨域流通還存在一些制約和障礙。這也正是深數所當前和下一階段重點解決的問題。深數所,在合規保障、技術支撐、供需銜接、跨境流通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適應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示範路徑和交易樣板。

《中國基金報》:在您看來,成爲國性數據交易所須具備哪些必要條件?

李紅光:全國性數據交易所應以服務數字中國戰略爲目標,推動全國數據要素統一市場建立,服務國家實體經濟需求和產業轉型升級,須具備以下幾方面條件。一是具有依法合規的制度保障及要素治理體系;二是具有國內外領先的技術條件,爲數據流通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三是能匯聚全國性數據資源、數據商及豐富數據應用場景;四是有一個開放包容的數據生態,打造交易所、數據交易供需雙方、數據商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等“多方協同”的生態體系。

《中國基金報》:相對於友商,深數所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未來又將如何發揮優勢並彌補不足?

李紅光:在交易規模上,深數所已經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匯聚484家市場主體,其中市外佔比超過70%,主要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這體現深圳的資源匯聚能力,大家都看好深圳在數據交易流通領域未來的發展空間。

大家爲什麼願意來深圳?一是深圳數字經濟比較發達,2021年城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增加值突破了9000億元,具有產業優勢,同時也聚集大量知名的數字經濟企業和從業人員。

二是深圳有政策優勢。國家層面,2020年,“研究論證設立數據交易市場或依託現有交易場所開展數據交易”就被納入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出臺《關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其中第二條就提出“放寬數據要素交易和跨境數據業務等相關領域市場準入”。深數所不負衆望,實現國內首筆數據跨境交易。另外,10月底,財政部發布了《關於支持深圳探索創新財政政策體系與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其中又提到了“指導深圳研究數據資源相關會計問題。積極推進數據資產管理研究,探索試點公共數據資產確權、估值、管理及市場化利用。”

深圳本地,去年出臺的《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下稱《條例》)是全國第一部數據領域基礎性、綜合性立法,《條例》中提出了關於數據隱私保護和應用流通方面的基本規則;今年又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數字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對數據要素的流通做了進一步規範,爲深圳開展數據交易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指引。

三是地緣優勢。深圳身爲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毗鄰香港、澳門,有利於探索數據跨境試點。海關總署印發《海關總署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若干措施》支持前海“數據海關”創新試點,福田區政府公開發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技術攻關及產業化創新若干支持措施》提出探索促進數據跨境安全流動等措施,另外深圳還有跨境人民幣結算便利化政策,這些都有利於在深圳探索跨境數據交易。

四是有算力等基礎設施支撐,比如,深圳有國家級超算中心,鵬城實驗室,國資國企雲等。

不足之處在於,深圳的高校及科研資源與北京、上海相比較爲弱勢,因此深數所大力推出數據開發者培養計劃,旨在用深圳獨有的市場創新方式,面向社會及高校,組織一系列活動配合培養開發者生態。開發者們可以基於自身的行業認知挖掘數據價值,尋找高價值數據場景,創造高質量數據產品,從而推動數據跨區域、跨行業、跨組織流通和高水平互聯互通,提高數據價值挖掘效率。其目標包括培育數據開發稀缺人才,豐富數據場景應用,以及匹配企業數據業務需求。

《中國基金報》:能否展望未來3-5年全國性數據交易所的發展?

李紅光:未來3-5年,隨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體量增長、數字經濟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數據應用場景持續湧現,高質量數據資源持續彙集、數據商及第三方服務機構趨於成熟,對全國性數據交易的場內需求必然迎來一個高峯。深圳、北京、上海等地在全國性數據交易市場方面經過多年積極探索,積累了一批可複製推廣的制度性經驗和成果,形成差異化發展的繁榮態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