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率先實施“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率先實施市場準入“極簡審批”……今年年初,廣州把握建設首批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的重大機遇,啓動營商環境5.0改革,推出40項重點改革任務、223項落實舉措、76項特色舉措,努力打造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策源地”和“試驗田”。

2018年以來,廣州迭代實施營商環境改革,從聚焦行政審批“簡政放權”的1.0改革,到瞄準重點領域“指標攻堅”的2.0改革、着眼行政審批跨部門“流程再造”的3.0改革、以“繡花功夫”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的4.0改革,再到如今以“激發活力”爲主線的5.0改革,全力建設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2021年,在穗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增至330家。截至今年9月份,312.11萬家市場主體在廣州紮根發展。

打通大灣區大市場

設在南沙區的港澳科研機構,今後因科研、測試所需的產品和樣品可免於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證了。這一極大便利南沙區與港澳間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規,是廣州市市場監管局近日出臺的《推進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實施方案》的創新舉措之一。該局綜合規劃處處長鄔細寶表示,該方案將以大市場、大監管理念,加快推動一批改革事項落地,如實施“機器人”智能審批全覆蓋,爲粵港澳大灣區創業人員提供“5G智慧導辦”精準智庫服務等。

作爲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廣州要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首先要建成大灣區各類資源便捷流通、活力充沛的大市場。近年來,廣州不斷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以“小切口”推動穗港澳營商規則銜接“大突破”:辦理全國首例不動產跨境抵押登記、打造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實現首筆3800萬元財政科研資金跨境撥付……隨着一批批與港澳規則銜接事項清單有序落地,廣州已成爲大灣區規則“軟聯通”高地。

打造以規則銜接爲核心的開放營商環境,“南沙模式”成爲廣州的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南沙率先搭建商事服務“跨境通”,將內地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服務延伸至境外地區;創新海運通關“灣區一港通”模式;建立“1+1+N”粵港澳法律服務新機制,吸引248個港澳青創項目團隊(企業)簽約入駐……隨着創新試點建設的推進,南沙還將深化與港澳營商規則對接,推進內地與港澳相互銜接示範基地建設。

開放的環境,使廣州成了港澳青年逐夢大灣區的熱土。“港澳青年開辦企業的政策福利很多,創業基地免租3年,還免費幫我們辦理工商營業執照。”享受了南沙首批共有產權人才住房待遇的香港青年黃裕媚爲這裏宜居宜業的環境點贊,更堅定了紮根廣州創業的信心。

投資興業更加便利

在廣州海珠區,數字經濟浪潮奔湧。近年來,海珠區在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招商引進了騰訊、阿里巴巴唯品會等27個總部用地企業,落地超200家生態鏈子項目。在邊來總部、邊建總部、邊導產業的“三邊”工作機制下,上下游產業鏈漸成集聚生態。2021年,琶洲試驗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68.5億元。

市場準入是否靈活、投資建設是否便利,向來是企業選擇一座城市所關切的重點。近年來,廣州緊扣企業關切,持續推出創新舉措。今年的5.0改革,在提升投資和建設便利度方面提出社會投資項目“用地清單制”改革、優化項目聯合驗收方式等新舉措;在健全市場主體准入和退出機制方面,提出打破“准入容易準營難、辦照容易辦證難”的隱性壁壘,打造開辦企業更便捷更智能城市。圍繞5.0改革部署,廣州各區、各部門紛紛推出新一輪改革舉措。

不久前,海珠區發佈“8+1”系列政策措施,推出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大禮包”,併發布營商環境5.0改革方案,進一步優化建設項目開工流程,着力推動“服務跟着項目走”,打造更有溫度的“海上明珠”營商環境。

當前,在廣州開辦企業更加便捷。截至2021年末,廣州99%的開辦企業申請通過“一網通”平臺辦理,其中約半數實現0.5天辦結。隨着今年廣州出臺《關於優化市場準入環境全面提升開辦企業一體化便利服務的意見》,開辦企業“六件事”——照、章、稅、保、金、銀,不僅能一次完成,還有多種“套餐”選擇。廣州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將推進更多涉企許可事項與營業執照聯辦、更多套餐式聯辦場景迭代應用。如今,廣州已有30個事項實現證照聯辦,包括食品經營許可、公共場所衛生許可等。

鍛造更多特色品牌

今年8月份,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重磅發佈“稅收服務10條”,390項線上稅費事項實現1小時響應、量身定製企業專屬服務、“走出去、引進來”深化國際合作……精準高效的服務獲得企業紛紛點贊。“我們對外投資了多家企業,黃埔稅務主動開展‘一對一’輔導,對境外所得申報和抵免、新加坡投資政策、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等複雜涉稅事項給予專業指導,讓我們進入海外市場底氣更足。”京信通信集團財務負責人謝乃強說。

作爲廣東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廣州開發區一直是改革探路先鋒。該區成立了北上廣深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局、全國首個民營經濟和企業服務局,逐步打造出“離成功最近的地方”的創新創業沃土,形成了在全國具有顯示度的改革品牌。

廣州開發區去年獲批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範區,在5.0改革中,聚焦“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圍繞知識產權、要素供給等持續深化改革。

“5.0改革更加註重通過‘小切口’改革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着力以更精準、更主動的服務,解決企業的‘關鍵小事’。”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副局長廖菁說。例如,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工作指引,推動測試牌照互認;探索建立進口科研用物資“白名單”制度,助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等。今年6月份,該區打造了“黃埔兌現通”政策兌現服務平臺,實現“全區協同、數據共享、智慧審覈、一網通辦”,令惠企政策應享盡享、應兌盡兌。

接下來,廣州將鍛造形成更多獨具特色的改革品牌、可複製可推廣的“廣州經驗”。如發揮廣州作爲全國唯一的知識產權綜合改革“試驗田”優勢,建設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協作機構;聚焦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建設廣州南沙(粵港澳)數據要素合作試驗區,力爭用3至5年建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城市。 (經濟日報記者 鄭 楊 龐彩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