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趙雲    

隨着房地產“第三支箭”落地,房地產產業鏈相關板塊也正逐步受到資金關注。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8%,在房地產投資下降的情況下,基建投資持續發力,10月增長8.7%。7月底國務院部署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項目融資支持,根據國家發改委新聞發佈會信息,目前7000多億元金融工具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支持的項目大部分已開工建設,正在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招商證券稱,今年我國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以上,明年則可能達到5-8%,後年可能仍能維持較高增速,這增速顯然難能可貴;更爲重要的是,建築行業龍頭公司(尤其是央企、國企)的經營機制正在發生質的變化,比如四川路橋在做了股權激勵之後,銷售淨利率從2%逐漸提升到8%以上,公司在積極拓展和比亞迪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視野和格局煥然一新,中國中鐵也進行了股權激勵、解鎖條件要求歸母淨利增速達到12%以上,中國化學也出臺了股權激勵方案、解鎖條件要求歸母淨利增速達到15%以上,這樣的例子越來越多,由於央企、國企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較爲明顯的競爭優勢,一旦機制放活,則可能會迸發出超預期的經營活力。

值得關注的是,基建板塊2022年以來一直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態,今年6月份以來,基建投資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高於10%,8-9月份高於15%,2017年以來從未出現過。基建穩增長的邏輯已深度兌現。

東方證券分析指出,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通過梳理過往10年的歷史數據,基建投資的催化劑應該是PMI加速下滑以及政府債務融資增速低位,前者意味着政府進行基建投資的意願後者意味着基建投資的能力。兩者同時符合要求,則是參與的較好時機。後續數據的輪動依次是政府融資增速,企業訂單增速,基建投資增速,企業利潤增速。二級市場走勢基本和政府融資增速同比,因此後續的數據基本是驗證的作用。目前的數據來看,政府融資已經開始回落,企業訂單和基建投資增速處於高位,表明基建投資行業已深度兌現。

點評:在各種因素疊加之下,建築央企、國企的估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部分公司處於3-4倍PE、不足0.5倍PB(港股更低),較於上述10%以上(甚至更高)的穩定增速,該估值水平顯然是偏低的。近期銀保監會出臺一系列政策對地產企業予以支持,地產行業最困難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建築類公司的估值水平可能很難繼續下跌。

這裏,通過整合天風、安信、國信等10餘家券商最新研報信息,爲粉絲朋友帶來4家公司簡介,僅供參考。

1、中國建築

中國建築作爲基建排頭兵,三季度環比改善的態勢已經顯現,趨勢有望延續;中國建築業績常年維持兩位數的增長,ROE穩定在15%,股息率5%,當前PE僅有3.8倍,有較高的配置價值;當前樓市和土地市場都相對低迷,中國建築“逆週期拿地”,加倉一二線優質土儲,可有效控制拿地成本,未來盈利空間可期。

——西南證券

2、中國中鐵

我國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現代能源體系加快構建,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有力地支撐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今年以來,用於項目建設的3.52萬億元專項債額度已於8月底提前發行完畢,超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完成投放,有效支撐了重點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司作爲我國基建龍頭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銀河證券

3、中國中冶

公司是全球最大最強的冶金建設承包商和冶金企業運營服務商,在國內市場,環保原料場、焦化、熱軋長材和冷軋業務領域的技術水平、工程業績、建設效果、業主滿意度方面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公司作爲全球最大的工程承包公司之一,在房屋建築、裝配式建築、房地產、市政基礎設施、綜合工業工程施工、設備安裝等方面具有較強的施工技術優勢。近年來公司在生態環保、特色主題工程、美麗鄉村與智慧城市、康養產業等新興產業領域持續發力,取得了行業領先地位。

——銀河證券

4、中國鐵建

4季度基建仍爲穩增長、擴內需的主要抓手,在增量政策支持下,公司作爲基建頭部央企有望顯著受益。公司加緊佈局“十四五”戰略規劃提出的綠色環保、城市運營等重點領域,業務端現已有體現。中長期看,公司強化“設計-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積極轉型投資運營商,憑藉清晰的戰略規劃和全產業鏈優勢加持,公司業務模式轉型有望提速。

——浙商證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