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靜怡 上海報道

寵物經濟繁榮的積極論調下,難掩寵物行業上市公司的窘境。

近日,“中國寵物電商第一股”波奇寵物發佈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023財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營收出現下降,爲5.89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04億元同比下降了2.38%;虧損仍在持續,爲2950萬元,較2022財年同期8190萬元的淨虧損減少了64.0%。財報發佈後,波奇寵物在紐交所股價大跌10%。

2008年成立以來,波奇一直試圖講述“社區+電子商務+服務”的故事,然而時至今日,波奇仍有超過90%的收入來自於電商,其自有品牌、寵物生態、第三方服務等對整體營收的貢獻依然非常有限。

沒有跑通商業模式,在中國有限的寵物市場下,波奇的發展並不能算得上健康,今年以來,波奇寵物累計跌幅已經達到75%。

而困境不只在寵物電商。從細分賽道上看,寵物食品、寵物醫療等行業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高端市場稀缺,低端市場內卷,同質化極高,市場仍由歐美品牌主導。對於寵物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說,“體量大、毛利低”的問題仍阻礙着其進一步發展。

《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1中國寵物(犬貓)市場規模達到2490億元,同比增加20.58%,十年間年複合增長率CAGR 高達27.4%。但距離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成熟市場,中國市場顯然還未在如何經營好寵物經濟這個問題上找到最佳出路。

營收下降,持續虧損

波奇寵物的財報,最近都不算太好看。

截至2022年9月30日,波奇寵物在上半年實現營收5.89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6.04億元同比下降了2.38%,其中波奇寵物的主要業務即產品銷售業務爲5.68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776億元下滑了1.5%;在線營銷和信息服務及其他收入爲209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2640萬元下降了20.5%。

繼上一季度首次出現營收下降,波奇寵物在第二季度仍未有所改觀。營收受阻之下,只得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自救。

財報數據顯示,銷售和營銷費用爲6350萬元,較2022財年同期的8950萬元減少了29.0%,佔總營收的比例爲10.8%,低於2022財年同期的14.8%。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廣告費用減少至2610萬元,原因是開支較少,同時來自更具成本效益的渠道的收入所佔比例增加。

此外,一般及行政費用爲2210萬元,較2022財年同期的4280萬元減少48.4%。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取消了與員工離職對應的期權,基於股份的薪酬支出下降了1350萬元;組織結構優化,員工成本下降了370萬元;以及與2022財年同期相比,專業費用下降了250萬元。總體來看,該部分費用佔總收入的百分比爲3.7%,低於2022財年同期的7.1%。

波奇聯合創始人、聯合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財務官唐穎之評論道:“我們看到了在市場不確定性中日益增長的謹慎價值。在2023財年上半年,我們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營業費用佔總營收的比例從去年的32.2%下降到今年的26.1%,這爲公司大幅減少淨虧損鋪平了道路。”

財報顯示,波奇寵物上半年淨虧損爲2950萬元,較2022財年同期8190萬元的淨虧損減少了64.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波奇寵物公佈的財報數據來看,截至目前,波奇寵物尚未實現盈利,過去3年的年度淨虧損分別是1.33億元、1.93億元、1.76億元。儘管季度虧損額呈現出逐漸減少的趨勢,但在營收艱難的背景下,減少虧損對波奇寵物來說也充滿挑戰。

環境限制

盈利難是所有垂直電商的困境,專注於日漸興起的寵物賽道也不例外。即便是美國寵物電商巨頭Chewy,也是在近兩年才勉強實現單季度盈利。

Chewy是創立於2011年的寵物電商公司,彼時,美國線下寵物服務業態已經相對成熟,隨着電商的興起,美國寵物行業線上化加速,與此同時,寵物消費升級的趨勢愈發顯著,注重服務的個性化消費體驗是綜合類電商亞馬遜難以滿足的,時運之下,也給了Chewy成爲線上寵物專業零售商巨頭的機會。

其中,訂閱模式帶來的持續復購已經成爲Chewy 重要的發展引擎。訂閱模式指的是用戶單次下單後,商家每隔一段時間自動重複履約該訂單,這迎合了寵物食品定期購買的特性。據悉,該模式收入佔Chewy營收近70%,這部分消費者數量增加帶來的持續復購助推Chewy營收的快速增長,幫助公司形成用戶粘性與穩定的客羣。波奇爲了實現多元化的營收,也曾效仿過Chewy的商業模式,但成效甚微,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波奇的會員僅有2.3萬,平均每人預存金額3154元。

這與雙方市場的體量差別不無關係。數據顯示,我國2021年城鎮共有9147萬寵物家庭,而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中國共有4.94億戶家庭,中國養寵滲透率不到20%,而美國、日本、歐洲的滲透率已達到70%、57%、49%。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養寵物的滲透率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且中國對於寵物的餵養、醫護、玩樂等消費水平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

有限的市場並沒有留出空間給一個“中國版chewy”,商業模式沒有跑通是國內寵物電商最爲顯著的問題,放在國內幾大綜合電商已將市場瓜分殆盡的背景下,則更爲致命。

在國內,垂直電商的發展更像是夾縫求生。蜜芽創始人劉楠曾總結道:“當綜合電商擁有算法能力之後,可以讓垂直人羣在綜合電商上看到垂直內容。”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淘寶的市場份額爲52%,京東的市場份額爲20%,拼多多的市場份額爲15%,再加上抖音、快手等內容電商的入局,國內電商生態格局已定。數據顯示,在擁有寵物業務的電商平臺中,淘寶佔據60%的市場份額,京東以3.7%位列第二,最爲垂直的波奇寵物市場佔有率僅有1.9%。相較而言,Chewy在美國寵物電商的市場佔有率則超過50%。

莊帥表示,垂直電商本身就具有獲客成本高、難滿足用戶多樣需求、提供服務有限等問題,對於寵物電商來說都是較大的阻礙。

艾媒諮詢CEO張毅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寵物電商平臺需要找出一些突圍之策,“或許可以考慮一下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如做線下門店、社區服務等。”

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發布的《中國寵物電商行業洞察(2022)》研究報告指出,寵物零售電商的投融資情況在整個寵物行業中並不出彩,僅在2019和2020年分別有過6起和7起投融資事件,近兩年來基本已銷聲匿跡。

行業格局分散,代工普遍

寵物電商之外,其他細分賽道諸如寵物食品、用品等往往體量不大、淨利率低,上市企業的業績和股價表現也都較爲平淡。

“目前我國養寵家庭與歐美相比滲透率較低,用戶規模雖有所增長,但幅度也是有限的。”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在寵物電商行業知名度較高的仍是外資品牌,國內本土寵物品牌還居於低端市場。”

《中國寵物電商行業洞察(2022)》研究報告顯示,從寵物賣家整體情況來看,僅有5.1%的寵物店鋪2022上半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當前寵物賣家競爭格局較爲分散,市場集中度低。

從市場份額上來看,國外品牌憑藉其先發優勢,仍在國內寵物市場中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在貓主糧、寵物疫苗、犬驅蟲藥、貓驅蟲藥等品類下,排名前十位的多爲國外品牌,頭部也基本被國外品牌壟斷。

“中國公司在自有品牌商品,商品力的提升上,還是在早期階段,主要還是以粗放經營的模式爲主,而沒有在商品力上下功夫。”莊帥表示。

寵物食品作爲寵物經濟中的大頭,仍有高於50%以上的進口品牌。究其根本,國內頭部的寵物企業仍沒有徹底擺脫爲國外品牌代工貼牌的命運。

依賴代工競爭壁壘及毛利率較低,驅動企業向下遊佈局。早期國內寵物企業大多依託於人力成本及原料成本優勢,爲海外品牌進行代工生產、貼牌出口,但對於企業來說代工並非長久之計,不僅自身難以形成競爭壁壘、缺乏內生增長動力,也限制了整個行業規模無法進一步發展。

中寵股份爲例,2022年上半年,境內收入3.83億元,佔比僅爲24.12%,海外收入12.06億元,佔比高達75.88%。但代工業務的毛利率只有20%左右,僅爲其自主品牌毛利率的一半;自有品牌發展相對成熟的乖寶寵物,其毛利率則不斷提升,已由2019年的36.14%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41.24%。

近年來,發展自有品牌已成行業共識,中寵推出“頑皮”、“真致”,佩蒂推出“好適嘉”、“齒能”,前文提到的波奇也做了自有品牌“怡親”和“魔咖”,但在國內的認可度還遠不及國際品牌。

“國內市場上比較高端頭部的基本上都是海外品牌爲主,中國品牌雖在製造能力、服務能力以及營銷能力上都不弱,但在打造品牌上還與國外有所差距。”張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企業在品牌化這個方面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提升利潤的重要途徑。”

(作者:董靜怡 編輯:林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