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內,恆瑞醫藥(600276.SH)數名高管先後辭職,引發熱議。在這背後,是市場對公司何時重回增長軌道的持續關注。

4月提任,12月辭職。上任不滿八個月,張曉靜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職務,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其負責的相關工作已進行交接。12月4日晚,恆瑞醫藥披露上述信息。

12月5日,恆瑞醫藥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研發仍由副總經理、全球研發總裁張連山坐鎮,上海恆瑞研發中心由公司副總經理賀峯博士負責,上海盛迪臨牀前開發及轉化醫學由副總經理廖成博士負責。”

恆瑞醫藥一度被市場稱爲“藥中茅臺”,公司產品涵蓋抗腫瘤藥、麻醉、造影劑和其他,其中,抗腫瘤藥品貢獻較大營收。從2014年至2020年,恆瑞醫藥每年保持超18%的歸母淨利潤增長率,股價在2021年1月達到96.78元/股的高位。

轉折點出現在2021年。與往年相比,恆瑞醫藥在2021年過得並不順利,公司業績增長乏力,股價震盪下跌,63歲的恆瑞“老帥”孫飄揚於當年7月迴歸,代行董事長一職,期間恆瑞醫藥調整頻頻。

截至12月5日,恆瑞醫藥報收39.88元/股,下跌1.53%,公司市值約2544億元,較2021年1月8日的約6200億元最高市值,已縮水3600億元左右。

臨牀研發由恆瑞最年輕的高管全面負責

2022年來,恆瑞醫藥已發生過數次人事更迭。

2月25日和4月12日,恆瑞醫藥副總經理張月紅、鄒建軍因個人原因,先後辭職。鄒建軍辭職後,恆瑞醫藥內部提拔張曉靜爲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4月提任,臨近年末之際辭職,張曉靜任職時間短,一度引發投資者猜測。

張曉靜出生於1977年,曾在諾華製藥擔任腫瘤領域部分產品的醫學負責人、在拜耳醫藥全球研發中心(中國及美國)任職。2019年7月,張曉靜加入恆瑞醫藥,任子公司副總經理,分管臨牀研發腫瘤醫學部,負責腫瘤創新藥的臨牀開發及未上市新藥研究等事務。

今年4月,王泉人與張曉靜一同提任爲公司副總經理。王泉人在2014年加入恆瑞醫藥,從事抗腫瘤新藥臨牀開發工作,期間主持開展多個1類新藥及聯合用藥的臨牀開發。

恆瑞醫藥的人事更迭仍在繼續。今年5月,在恆瑞醫藥供職22年的原副總經理戴洪斌出任總經理一職。10月,陶維康辭去副總經理職務,同時任命賀峯爲副總經理。

據恆瑞醫藥方面介紹,今年11月,公司任命施薇博士、朱曉宇博士、王琳娜博士爲臨牀研發部副總經理,分別擔任胸部、乳腺腫瘤、消化道腫瘤臨牀研究首席醫學官(CMO)職責,向負責臨牀研發部的公司副總經理王泉人彙報。

新上任的三位分線CMO曾領導團隊主持了公司多款創新藥臨牀開發和註冊研究工作。副總經理王泉人從去年開始接手公司非腫瘤領域的臨牀研發管理工作,本次人事調整以後,他將全面負責公司臨牀研發管理工作。據介紹,王泉人是恆瑞目前最年輕的高管。

“本次臨牀研發團隊的調整,是對創新研發體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有利於提升臨牀開發效率,爲公司新藥研發提速。”恆瑞醫藥方面解釋,“隨着臨牀研究管理的疾病領域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公司臨牀管理體系的調整也是勢在必行。”

恆瑞“老帥”重新掌舵

公開資料顯示,恆瑞醫藥前身是創立於1970年的連雲港製藥廠,彼時藥廠產品單一老化,企業經營一度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1990年,孫飄揚擔任廠長,1991年到1996年,孫飄揚主導二十幾個新產品。

1997年,藥廠更名爲恆瑞醫藥,2000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在此期間,恆瑞醫藥投資近兩億元在連雲港和上海建立兩大研究中心,確定了研製腫瘤藥、心血管藥、麻醉鎮痛藥、手術用藥以及防治常見病、多發病藥物的戰略方向。

在孫飄揚掌舵下,恆瑞醫藥成爲國內知名藥企。Wind數據顯示,2003年至2020年,恆瑞醫藥營業淨利逐年上漲。其中,營業收入從10.50億元漲至277.35億元,歸母淨利潤從0.95億元漲至63.28億元。

2020年1月,孫飄揚“退居二線”。就在第二年,即2021年,恆瑞醫藥營收及淨利增速出現下滑趨勢,其中營收增速跌至-6.59%、歸母淨利潤增速跌至-28.41%,這是自2003年來,恆瑞醫藥營收及淨利增長率首次錄得負值。

不僅如此,恆瑞醫藥股價從2021年以來也是跌幅慘烈。

恆瑞醫藥表示,隨着仿製藥帶量採購逐步踏入深水區,涉及品種不斷增加,公司存量仿製藥銷售收入加速下跌。醫保談判加速創新藥進入醫保目錄,但銷售和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加上創新藥同質化競爭日益加劇,公司發展遭遇較大業績壓力和轉型挑戰。

孫飄揚再次“臨危受命”。2021年7月9日,公司董事推舉孫飄揚代爲履行董事長職責,直至董事會選出新一任董事長時止。距孫飄揚重掌恆瑞醫藥已約500天,但業績承壓的烏雲尚籠罩着恆瑞醫藥。

2022年中報顯示,恆瑞醫藥實現營收102.28億元,同比下降23.08%;歸母淨利潤21.19億元,下降20.55%。恆瑞醫藥解釋,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五批集採涉及的8個藥品,2022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僅2.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6億元,同比下滑88%,集採仿製藥收入斷崖式下跌。

2022年1月1日起,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等多款創新藥執行新的醫保談判價格,醫保銷售價格平均下降33%,疊加疫情、產品准入難等因素,創新藥收入增長較慢,甚至個別創新藥由於價格降幅較大,上半年銷售金額環比有所下降。

截至今年三季度,恆瑞醫藥業績仍未有起色。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59.45億元,同比下降21.06%;實現歸母淨利潤31.73億元,同比下降24.57%。

開啓“買買買”模式

在孫飄揚“迴歸”期間,恆瑞醫藥大手筆開啓對外合作。

2021年8月25日,恆瑞醫藥公告稱擬以自籌資金1億元入股大連萬春,同時獲得普那布林在大中華地區的獨家商業化權益。合同顯示,恆瑞醫藥將支付首付款、里程碑款總額不超過13億元。

不到兩星期的時間裏,孫飄揚再次出手。9月5日,恆瑞醫藥宣佈與天廣實生物合作。恆瑞醫藥向天廣實股權投資3000萬美元,獲得天廣實手中第三代CD20單抗MIL62在中國地區的獨家商業化權益,同時雙方將共同推動MIL62與恆瑞醫藥旗下產品聯合用藥。

同年11月21日,恆瑞醫藥引進基石藥業抗 CTLA-4 單克隆抗體CS1002(下稱“CS1002”),恆瑞醫藥將獲得CS1002在大中華地區(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研發、註冊、生產和商業化的獨佔權利。

合同顯示,恆瑞醫藥將向基石藥業支付5200萬元首付款。CS1002在許可地域每一個註冊性臨牀研究達到主要終點和每一個適應症在許可地域獲批上市,恆瑞醫藥將向基石藥業分別支付1000萬元和1500萬元,此外還包括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和銷售提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無法基於目前的數據批准普那布林的一項新藥上市申請(NDA)。隨後,恆瑞醫藥回應此事,表示公司已向大連萬春支付2億元首付款,尚未開展關於普那布林的臨牀研究。

關於以1億元入股大連萬春的投資,公司尚未繳款,股權也未交割。關於產品後續研發計劃以及合作事項,雙方近期將進一步協商,目前未有更新進展。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在恆瑞醫藥業績承壓的同時,仍加大研發投入,精簡銷售人員。據2022年半年報數據,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累計達29.09億元,同比增加12.74%,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重同比提升至28.44%;同時,公司銷售人員減少2300餘人。

據恆瑞醫藥方面介紹,目前公司已有11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引進的1類新藥林普利塞也於近期獲批上市,這是公司對外合作產品中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創新藥,另有60多個創新藥正在臨牀開發,260多項臨牀試驗在國內外開展。

截至2022年9月30日,恆瑞醫藥賬上貨幣資金尚有160億元,可爲後續的戰略佈局做準備。在“老帥”孫飄揚掌舵下,恆瑞醫藥是否能重回“藥中茅臺”寶座,尚有待時間驗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