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攝影研修社

有人說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光線是照片的靈魂。用好光,的確能爲照片加分。在拍照時,不要只着眼於構圖,也要思考如何尋找光、運用光。

攝影中的光線如何分類呢,可以從照射方向、亮度大小、光線質感、色彩色溫、組合用光幾個方面來研究。

順光:從照射方向來區分光線,從被攝體正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叫順光。

順光可以均勻的照亮物體全貌,而且不會產生過多的陰影,但照片往往也顯得比較“平”,缺乏立體感與變化感。

側光:從被攝體側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叫側光,側光會照亮物體一側,另一側產生濃重的陰影,很好的塑造立體感,但也容易造成亮度不均勻的情況。

側光不僅僅是從被攝體正左正優照射過來的光線,還有從被攝體斜前方、斜後方照射過來的光線,它們分別帶有順光和逆光的作用。

逆光:從被攝體後面照射過來的光線叫逆光,逆光時會出現很好看的光邊,但被攝體正面往往是黑乎乎一片,需要控制好曝光。逆光也適合烘托特殊的氛圍。

頂光:從被攝體上方照射下來的光線叫頂光,在拍攝人像時,頂光的面部會產生向下的陰影,往往用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特殊氣氛。

底光:從被攝體下面照射上來的光線叫底光,與頂光的效果剛好相反,會營造一種恐怖的氛圍。小時候用手電筒給臉打個底光裝鬼嚇唬人,也算是人像用光的一種。

後面這兩種光線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導演用來表達特殊的情感。

光線的強弱就是亮度,這個非常好理解了。中午和晨昏的光線亮度是不同的,如果是人工光源,功率和距離也影響着亮度。除了考慮到光源的亮度,也要注意被攝體的反光度。

硬光:直射的光線比較硬朗,被攝體會產生明顯的陰影,手電筒、閃光燈、晴天時的陽光,都屬於硬光。

攝影師更喜歡軟光,在拍攝風景時會避開中午光線最硬的階段,選擇早晨和傍晚光線柔和的時段。

軟光:漫射的光線比較柔和,可以照亮物體,而且幾乎不會產生陰影。

人像攝影、商業靜物攝影,在棚拍時一般使用加了柔光罩的燈。陰天時的自然光,都屬於軟光,也可以叫柔光。

光也是有顏色的,站在小區的樓下,就能發現有的人家裏燈光是白色的,有的人家裏的燈光是黃色的,因爲光線的色溫不同,色溫的單位是開爾文,用 K 表示。

記住一句話就行:色溫低,(白平衡高),顏色偏紅,是暖色;色溫高,(白平衡低),顏色偏藍,是冷色。

紅色是暖色,藍色是冷色,這是根據人類的心理感受定義的,很好理解。看到藍色,會讓人聯想到大海、寒冰,看到紅色,會讓人聯想到太陽、火焰。

單一的光線無法滿足拍攝需求,我們就需要組合用光,常見於人像攝影。

主光:起主要照明作用的光源,用來照亮人物,通常安排在人物的前方或前側方。

輔光:輔助照明的光源,用來照亮主光找不到的地方,減弱主光帶來的陰影,平衡光比。

背景光:照亮背景的光源。

輪廓光:一般安排在後面(逆光),可以營造出漂亮的光邊。棚拍時一般輪廓光:主光:輔光通常是 4:2:1。

光比:光線亮度的比例,對於控制照片的反差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只有主光和輔光,光比 1 比 2 的情況下,主光的亮度就是輔光的 2 倍。

無論是在風光攝影還是人像攝影,攝影前輩們都總結出了一些經典的用光方法,我們可以直接套用。

倫勃朗光:倫勃朗光來源於倫勃朗的畫作當中,他傾向於用這種光影來作畫,是一種經典的人像布光方法,倫勃朗光利用一個光源和一個反射光源,或兩個單獨的光源,它被拍攝對象鼻子的陰影與臉部一側的陰影相連接,在顴骨上形成一個小三角形的高光。

黃金時段:風光攝影中經常提到黃金時段的概念,在日出後的 2 個小時和日落前的 2 個小時(也有人認爲黃金時段沒有固定標準,要根據天氣等實際情況定奪),此時柔和的金黃色的陽光非常有感染力,太陽接近地平線,塑造出了很強的立體感,這個時刻往往能拍出大片,深受風光攝影師喜愛。

藍調時刻:日出之前、日落之後這一短暫的時刻,這時候太陽剛好在地平線之下,太陽仰角在-4° 到-8° 之間,整個天空會呈現唯美迷人的藍色。

假如某天 17:00 日落,大約從 17:20 分就會進入藍調時刻,一直持續到 17:40 分左右,等到 18:30 左右天就完全變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