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措施持續優化的同時,多款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新冠藥物研發也在提速。

12月4日至5日兩天,神州細胞(688520)、萬泰生物(603392)、三葉草生物(02197.HK)和威斯克生物四家公司宣佈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12月6日,萬泰生物證代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已建成的鼻噴新冠疫苗產能爲1億支/年,後續產能要看市場情況。擁有HY3000預防新冠多肽鼻噴藥物的翰宇藥業(300199)則表示,具體上市時間需要根據臨牀試驗的進度而定,“預計產量基本上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12月6日,新冠防治概念跌幅靠前,疫苗股下挫,截至收盤,康希諾(688185)跌3.25%,報180.80元/股;萬泰生物(603392)跌8.20%,報137.45元/股;神州細胞(688520)跌8.40%,報68.15元/股;康泰生物(300601)微跌0.23%,報34.08元/股;沃森生物(300142)跌0.56%,報39.21元/股。港股方面,三葉草生物(02197.HK)跌9.69%,報4.1港元/股;康希諾生物(06185.HK)跌5.82%,報82.6港元/股。

新冠特效藥概念股同樣低迷,截至收盤,拓新藥業(301089)跌2.55%,報75.61元/股;翰宇藥業(300199)跌5.65%,報17.55元/股;衆生藥業(002317)跌5.62%,報28.69元/股;長江健康(002435)跌5.42%,報5.24元/股;復星醫藥(600196)跌4.45%,報34.81元/股。

兩天四款新冠疫苗宣佈獲批緊急使用

11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及“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加快開展具有廣譜保護作用的單價或多價疫苗研發,依法依規推進審批”。

據證券時報報道,隨着前述四款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國內已經有13款新冠疫苗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或納入緊急使用。

12月5日,萬泰生物發佈公告稱,其與廈門大學、香港大學合作研發的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肺炎疫苗經國家衛健委提出建議,國家藥監局組織論證同意緊急使用。萬泰生物稱,這是國內首款鼻噴新冠肺炎疫苗獲批緊急使用,也是全球最早進入臨牀試驗以及迄今唯一在三期臨牀試驗中驗證了安全性和廣譜有效性的黏膜免疫新冠疫苗。

12月6日,澎湃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詢問萬泰生物鼻噴新冠疫苗年產能情況,萬泰生物證代表示,公司已建成的鼻噴新冠疫苗產能爲1億支/年,另外鼻噴疫苗產業基地建設項目是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募投項目之一,產能規模爲2.4億支/年。

“後續產能如何還要看市場情況,我們與康希諾是不同的技術路徑,從各項數據來看,我們的疫苗在安全性等各方面還是很有保障的,60歲以上人羣保護率不低於中青年羣體。”該人士說。

三葉草生物是一家處於臨牀試驗階段的全球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新型疫苗和生物療法。

三葉草生物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其公司新冠疫苗SCB-2019(CpG1018/鋁佐劑)經國家有關部門評估後被納入緊急使用。數據顯示,相較於安慰劑受試者,接種SCB-2019新冠疫苗能降低新冠病毒在家庭成員中的傳播風險。

三葉草生物並未披露疫苗的具體產能情況,從公司官網來看,三葉草生物擁有兩個生產基地,分別爲長興商業化生產基地和成都中試生產基地。另據其去年披露的招股書顯示,三葉草生物的潛在最大產能能夠每年自主生產超過10億劑SCB-2019。

神州細胞專注於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其在12月4日晚間公告,公司自主研發的重組新冠病毒2價(Alpha/Beta 變異株)S三聚體蛋白疫苗(項目代號:SCTV01C)被納入緊急使用。神州細胞的半年報披露,公司已對該疫苗的研發投入1.5億元。

12月3日晚,北京發佈微信公衆號發佈了《北京經開區4項舉措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其中提到,神州細胞疫苗已經獲批緊急使用,正在加快組織生產。不過,該消息並未指出具體的疫苗品種。

神州細胞公告稱,SCTV01C仍在臨牀研究階段。“雖然 SCTV01C被納入緊急使用,其未來的市場銷售仍將面臨較爲激烈的競爭態勢,並同時受國內外疫情的發展變化、新冠疫苗接種率、公司生產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後續商業化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神州細胞方面稱。

值得關注的是,除上述三家上市公司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外,威斯克生物/川大華西研發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Sf9細胞)威克欣也納入緊急使用,這也是中國首個獲批緊急使用的昆蟲細胞技術平臺生產的重組蛋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官網信息顯示,威斯克生物是一家集疫苗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除此次緊急獲批的產品外,還在同步開展鼻噴重組變異新型冠狀病毒疫苗(Sf9細胞) 、新型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mRNA新冠疫苗的研發。目前試驗結果顯示三款產品均具有良好的體內安全性和體內活性。

一位疫苗從業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新冠疫苗納入緊急使用並不代表它能取代正式的審評審批程序。參照行業既往經驗,企業從取得緊急使用批件到推向市場供基層使用,中間還需要經過相關政府機構的指導和准入流程。“比如,制定價格,進入疾控信息系統、如何接種、招標採購等這些都需要時間。”該人士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疫苗管理法》第二十條規定,出現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其他嚴重威脅公衆健康的緊急事件,國務院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根據傳染病預防、控制需要提出緊急使用疫苗的建議,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論證同意後可以在一定範圍和期限內緊急使用。

多家藥企推動新冠疫苗上市進程

除前文所述獲批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外,康希諾生物的(688185.SH)吸入用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也正在全國推進。自10月26日,上海啓動吸入式新冠疫苗後,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和海南等地也陸續將吸入式新冠疫苗面向全人羣接種。

產能方面,康希諾在11月25日發佈的公告中提及,公司研發生產的吸入用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克威莎®霧優®作爲加強針被納入緊急使用後,目前達到每天產能150萬人份,潛在最大運力達每天100萬人份,具體發運的執行以國家及各地疾控的指令爲準。

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康希諾方面表示,根據公司吸入用新冠疫苗的產品說明書,0.5mL/瓶產品爲3次人用劑量;1.5mL/瓶產品爲14次人用劑量。截至11月18日,吸入用新冠疫苗已公開的接種點數量超過1000個,目前吸入用新冠疫苗的商業化進程正在推進。

康泰生物(300601.SZ)在國內已有5款新冠疫苗產品獲得附條件批准上市,有4款獲得緊急使用批准,有3款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緊急使用清單。11月18日,康泰生物公告稱,其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已完成III期臨牀試驗的關鍵性數據分析。該產品於2021年5月在國內被納入緊急使用。

康泰生物在公告中解釋,根據國家關於疫苗註冊管理的相關規定,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完成Ⅲ期臨牀研究工作後,還需經過綜合審評、生產現場覈查等程序,後續該疫苗申請新藥上市及藥品審評審批的進度及結果等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12月1日,沃森生物(300142.SZ)在投資者問答平臺稱,該公司與艾博生物合作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III期臨牀試驗數據整理及統計分析工作持續進行中,公司將根據國家監管部門的規定和要求,積極推動相關新冠疫苗的上市進程。

國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參考發達國家加強針政策推進歷程,我國大體沿着“老年人/高危人羣→成人→兒童及青少年”三類人羣逐步推進,國內各年齡組人羣接種率仍有上升空間。近期,多款國產新冠疫苗取得臨牀/審批進展,建議關注新冠疫苗加強針推廣和在研管線進展。

開源證券則指出精準防控新形勢下,醫療消費有望迎來行業復甦。開源證券認爲,2022年醫藥行業受疫情擾動嚴重,消費醫療、醫療服務、中藥表現受損,在政策邊際向好的情況下,2023年有望迎來複蘇行情。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爲,從部分企業產業線看,商業化產品較少,若未在加強免疫上獲批,市場份額可能並不樂觀。

新冠治療藥物研發加速

不只是新冠疫苗,新冠治療藥物的研發進度也在提速。西南證券12月5日發佈的研報顯示,全球5款新冠口服藥獲批上市,10款藥物處於臨牀Ⅲ期(包括老藥新用和Ⅱ/Ⅲ期,其中2款藥物獲得EUA)。

從國內市場來看,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今年2月獲批在中國上市,隨後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於7月獲批上市,成爲首款獲批的國產新冠口服藥。此外,默沙東Molnupiravir已遞交NDA,君實生物(688180.SH)的口服核苷類抗SARS-CoV-2藥物VV116(JT001)、開拓藥業(9939.HK)的普克魯胺、先聲藥業(2096.HK)的新冠小分子藥物SIM0417等正在開展Ⅲ期臨牀試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