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武大教授呂德文:返鄉潮將至,醫療資源有限的農村該如何應對?

繼“二十條”優化措施出臺近一個月之後,12月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簡稱“新十條”),對核酸檢測,陽性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管理,高風險區劃定封控,老年人疫苗接種和羣衆就醫用藥保障以及學校疫情防控和涉疫安全保障等防控工作進行了進一步優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的抗疫更應該注意什麼?長期對我國農村地區有深入調查、研究的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近日連發文章就農村抗疫問題提出建議。

呂德文在其發佈的農村抗疫相關文章中寫道,農村醫療資源有限,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更是有限,而相較於城市,農村的脆弱人羣更多。

近日,呂德文教授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只要做好“外防輸入”,哪怕是農村,要擊穿醫療資源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如何具體應對?他認爲,農村應該有別於城市,得在政策範圍內做一些比較周全的考慮。

現在還沒有放開不防,農村要注意“外防輸入”

澎湃新聞:近日您發佈的一些關於農村防疫的文章,是對農村的抗疫情況有什麼觀察和擔心嗎?

呂德文:2019年末至2020年初武漢疫情的時候,我們團隊對全國各地的農村抗疫有過專門調研,當時湖北的一些農村地區是有疫情的,武漢周邊的一些市縣疫情的複雜程度甚至不亞於武漢,一些農村的感染病人因爲醫療資源有限,也無法得到及時救治。

但是,三年來,除了武漢疫情暴發的那次,到現在爲止,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醫療資源都沒有被擊穿。這幾年農村疫情比較平穩,只有極個別地區的農村情況不太好。

我只是有點擔心,怕政策調整過於激進,農村出現大規模感染的話,那醫療資源肯定應付不過來,狀況還不如城市。

討論農村疫情防控有兩個前提。現在“二十條”“新十條”都是對第九版的優化,還沒有明確放棄過去的基本方針,所以疫情還是要防的。農村現在“放開”,還爲時過早。哪怕是在城市,它也不是“躺平”式的放開,這是一個前提。哪怕這個病毒就是個感冒,對政府來說的話,在同樣的資源投入下,能讓自己的羣衆不感冒,爲什麼非要讓他感冒?

另外,現在大部分農村,疫情是相對平穩的,要防是防得住的。大多數農村至今還是個“淨地”,有些地方從未發生過疫情,有些地方有疫情,但都很快控制了。我是做農村調查研究的,這三年我們還是照常到基層做田野調查,並沒有明顯受到疫情影響。至今,我們還有不少學生在農村調查。從我們的感受來看,農村的幹部羣衆對國家的疫情防控是認可的,他們的健康安全得到了保障,多數地方的生產生活也沒受到明顯影響。

所以農村一方面要防,另外一方面有條件防,在這兩個條件之下,我們纔來講農村的疫情防控怎麼預判,然後怎麼做。

農村抗疫要提前做準備,現在就應該做準備。因爲今年形勢跟往年不一樣,往年雖然也是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會做這件事,但往年高風險區就那麼幾個,但今年到處都是高風險,量很大。現在我們又剛好處於政策調整期,城市疫情的風險正在向農村轉移。農村和城市執行的是一樣的防控政策,也都在貫徹“二十條”和“新十條”。但我還是認爲,農村和城市在應對上,得在政策範圍內做一些比較周全的考慮。

農村抗疫自有其優勢

澎湃新聞:農村抗疫有什麼特點嗎?

呂德文:農村防控有一些薄弱環節,比如醫療資源不充沛。但是農村防控又有非常大的優勢,這個優勢甚至可以抵消掉那個薄弱環節。

第一個優勢,疫情防控的核心是“防控”,治療並不是關鍵,這個工作主要是基層政府在做,並沒有佔用多少醫療資源,也沒有到耗費大量醫療資源的程度。“二十條”和“新十條”在農村執行,只要不加碼,對羣衆的生活影響也不大,投入的資源不用特別多,農村疫情防控也可以做得比較好。

第二,農村居住比較分散,相對獨立,因爲每家都有一棟房子。這是有利於阻斷社區傳播的。很多城市不好做的,比如居家隔離,在農村其實很好做。

第三,這個病毒的致病性並不是那麼強,所以只要做好宣傳,羣衆不恐慌,也知道怎麼處理。

第四,是農村有一部分自給自足的經濟。這既是說好又是不好,它不好的方面就是經濟活動不是那麼頻繁,不是那麼有效,說白了就不是賺錢的地方。但是反過來好的一個地方,是適合生存。疫情防控對經濟的影響會小一些,在農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比較容易的。

我想象當中,農村疫情防控是不應該有特別大問題的。到今天,雖然基層醫療資源不充沛,但是基層的醫療服務體系是很完整的,鄉有衛生院,村有村醫,是可以滿足防控需求的。

政策出臺的快慢不是問題,關鍵是有序

澎湃新聞:有專家建議新冠肺炎迴歸乙類管理,您怎麼看?

呂德文:如果不是有特別的壓力,中國政策是比較穩健的,不可能是沒有準備就倉促出臺。能夠乙類管理是有條件進行乙類管理,不是想乙類管理就乙類管理,要有條件。

今天其實乙類管理的條件還不太夠。比如高齡人口疫苗的接種率至少要達到一定的比例,醫療資源尤其是重症醫療資源,還得準備,不是一下兩下就搞好了。還有其他一些相關配套措施,比如對農村人口,尤其是農村老年人,對疫情的看法和別的羣體有很大差別,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宣傳教育。這些是一個系統工程。迴歸乙類管理的時間我不敢說,但按“小步走不停步”的標準,不應那麼快。

中國政策的特點也是漸進式的,快慢不是問題,關鍵是有序。

個人是健康第一責任人

澎湃新聞:對農村抗疫舉措您有什麼具體建議嗎?

呂德文:基層政府要做好政策宣傳,把“二十條”“新十條”講通講透。不加碼,但也別大意。同時向社會公佈本地(縣、鄉、村)疫情防控組織和人員信息,公開疫情處置流程。最好也把本地的醫療資源、隔離資源等也一併公佈。普及奧密克戎感染症狀和應對方法。 

“新十條”要求取消跨地區流動的核酸檢測以及“落地檢”,但我覺得,在執行上,農村地區可以根據疫情擴散風險,倡導返鄉人員在自願原則下“落地檢”,地方政府也儘量提供好服務。

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莊,今年年終留一點用作疫情防控。適當儲備食物、藥品。老家有房子,可以稍微收拾一下;有菜地,可以請人種點速生蔬菜;過年準備點臘肉,也是可以的。這樣,萬一需要隔離,也可以自給自足,減少政府負擔,也不給其他人添亂。

對個人來講,自己是健康第一責任人。要戴好口罩、勤洗手。春節是團圓的時刻,如果自己有風險,儘量不參與聚集,得對親朋好友負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