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撰文 | 蘇舒  編輯 | 楊博丞

來源:DoNews

亞馬遜裁員的寒意,傳到了智能音箱上。

日前,亞馬遜被曝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總數約計1萬人,主要集中於設備與服務、零售以及人力資源事業部。

此後不久,亞馬遜設備和服務高級副總裁戴夫·林普(Dave Limp)在給員工的公開備忘錄中寫道,公司已決定整合設備部門團隊,該部門負責Echo智慧音箱和語音助理Alexa等設備。

Echo ,作爲智能音箱的“鼻祖”級產品,也開始在懸崖邊搖搖欲墜。原因還是在於“非盈利”。

此前,面對裁員,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表示,爲了削減公司成本,包括砍掉非盈利的業務。更早之前,傑夫·貝佐斯曾公開表示,公司經常以打折價出售Alexa設備,有時甚至低於成本價。

智能音箱的行業命運,也可以在Echo上,窺見一二。

01.

“喫灰”的智能音箱

在用戶端,“喫灰”成了智能音箱的宿命。

在收拾的時候,張林在小角落裏翻出了已經被遺忘兩年之久的小愛音箱mini。抹去小愛音箱上一層薄薄的灰,再給通上電,張林最終也能成功喚起沉睡兩年的小愛同學。

2018年4月,在小愛音箱mini發佈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張林花了200多塊錢買下了這款智能音箱。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張林,在最開始的一個月裏,幾乎一下課就回到宿舍和音箱“玩”。

“當時是比較好奇,並且很感興趣。此外,我本身就是小米用戶,所以很快就下定決心買回來試試。”但是這一試,卻只停留在聽歌和定鬧鐘功能上。“其他功能很難用上,我沒有其他智能硬件,所以用不上喚醒功能。最開始無聊的時候還會和小愛同學聊聊天,但有時候小愛同學的‘智障’式回答也讓人興趣全無。”

對智能音箱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也就停留了一個月的時候,之後再等到張林想起來的時候,小愛同學已經徹底“沉睡”。

而這樣的用戶,不止張林一個。

在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發佈會中,被宣傳出的功能非常多,包括喚醒智能家居、定鬧鐘、聽新聞、計算等,對話、陪伴、助手等各種角色也成爲了各大智能音箱發佈會的關鍵標籤。但實際上對於用戶而言,購買前對智能音箱有着很大的憧憬,但買後就喫灰,已經是常事。

即便是體驗到智能家居的孫燕燕,同樣也對智能音箱發起了質疑。去年年底,孫燕燕從公司年會上帶回了一款小愛音箱pro,加上此前有的小米檯燈和小米加溼器,在10平左右的出租房裏,孫燕燕也小小體驗了一把“智慧”生活。“如果沒有小米檯燈,我可能會把智能音箱轉手賣掉,因爲使用到的功能的確很少。”孫燕燕坦言。

除了功能上的“雞肋”外,還有被廣告包裹的無奈。有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吐槽,某款智能音箱在給孩子播放完故事之後,自動播放起了人壽保險的產品推廣,甚至還精準定位到了所在的市區。“不免有些後怕。”該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寫道。

除了國內的智能音箱在質疑中喫灰之外,亞馬遜的 Echo也飽受質疑。2021年12月,一位母親在推特上發文質疑亞馬遜智能音箱。她表示,自己女兒向亞馬遜智能音箱中的智能助理Alexa發起玩遊戲的“挑戰”,但Alexa卻向女兒發起了“用硬幣觸碰插座的挑戰”。

這一事件瞬間在網絡上引起熱論,因爲其危險性高,也被網友稱爲“摸電門”事件。此後,有不少網友紛紛發文表示,智能音箱也會因爲誤發音而被喚醒,甚至於會在半夜突然自動發出聲音。而此後,部分網友也紛紛選擇拔掉插座,將智能音箱“雪藏”。

02.

潮起潮落

在產業端,智能音箱的熱情也在退潮。這個拐點,出現在2020年。在此之前,智能音箱可謂是風光無限的硬件生意之一。

智能音箱誕生在2014年11月,亞馬遜悄悄上線了搭載智能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Amazon Echo。和以往產品上線不同的是,亞馬遜內部並沒有重視Echo,甚至連一場發佈會都沒有,也沒有高調的宣傳文案。

Echo看起來是貝佐斯試水市場的一款新品,實際上Echo背後,是貝佐斯押注家庭物聯網的戰略。此時的貝佐斯,已將Echo的未來定位在智能家居的硬件入口。如果說觸屏交互的智能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那智能音箱背後承載的,是貝佐斯對語音交互成爲物聯網通用入口的展望。

令亞馬遜沒有想到的是,Echo上線後不久卻大受歡迎。有數據顯示,2015年6月,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全年拿下了250萬的銷量,次年銷量翻倍至520萬臺。

自此,智能音箱賽道上的企業開啓了賽跑模式。國內外巨頭包括包括蘋果谷歌、百度、阿里等也紛紛湧入智能音箱的賽道。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5年起,我國智能音箱相關企業年註冊量都呈現上漲趨勢,尤其在2016年增速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峯值。

2017年,智能音箱賽道走至高點,各大品牌爭奇鬥豔,價格戰一觸即發。也是這一年,亞馬遜推出帶屏智能音箱Echo Show,本定位於無屏的智能音箱開啓了有屏時代。此後,國內玩家也隨之推出了帶屏音箱,包括騰訊親見M10,小度音箱等。

2018年,各大廠商拉起價格戰序幕,最初市場定價在499、599的音箱,大額補貼後價格下降至89、99元。價格戰之下,頭部企業開始搶佔市場。此前包括京東叮咚、網易三音雲音箱以及其他小衆品牌音箱逐漸在大衆視野中消失。

也是在這一時間,智能音箱的應用場景,也從最初的智能家居向娛樂、教育、醫療等領域拓展,生活助手、家庭陪伴音箱、教育智能屏等標籤也越來越多出現在智能音箱上。

2019年,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價格補貼戰,新品新功能以及新場景之爭後,在智能音箱的牌桌上,只留下了阿里、百度和小米三家,佔據市場的90%以上。

企業湧入賽道的同時,智能音箱也在消費端受到熱捧。據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從2016年起,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就開始成百倍上漲,直到2019年出貨量同比上漲了70.42%。

拐點來的很突然。2020年,隨着新冠疫情的爆發,“下降”一詞開始籠罩着整個行業。

價格戰後,中小企業退場,加之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智能音箱新品數量相比於2019年可謂是“腰斬”。根據“智能相對論”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僅主流品牌就共計推出了超20款產品,2020年新品數量卻不到此前的一半。

在此背景下,“下降”最明顯的表現在於出貨量,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同比增長僅爲2.11%。在國內,2020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3676萬臺,同比下降了8.6%。相較2018年170%、2019年109.7%的成倍增速,智能音箱在2020年明顯的增長乏力。

2021年延續了2020年的下降之勢。根據Voicebot2021年的調查,那些希望在2021年或2022年購買第一臺智能音箱的消費者數量大幅下降。2020年,這個數字就已經比前一年減少了約1/3。

購買需求的下降背後,智能音箱出貨量也陷入增長疲乏階段。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2020年前三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僅爲8.6%和4.9%,而2019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爲97%。

另外,今年8月,IDC發佈報告稱,2022 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爲 1483 萬臺,同比下降 27.1%;銷售額爲 42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16.2%。

除了出貨量增長疲乏甚至下降外,智能音箱的使用上同樣不容樂觀。根據Voicebot的最新調查,即便是在疫情充斥的2020年,超過28%的受訪者“更多地”使用智能音箱,近60%的受訪者減少了智能音箱使用量。

業內人士對此談到:“智能音箱在階段性爆發後,一二線城市市場飽和,疫情等原因未能迅速拓展下沉市場。此外,智能音箱從技術層面來講並未有實質性的進展,音效也不如專業音響,內容生態上還未能發爆發,用戶體驗感不強,各方因素的結果就是‘下降’。”

03.

智能音箱未來何在?

用戶端和產業端熱情消退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錯位”的定位。

有一份報告可以更直觀的說明,智能音箱在產業端的產品定位和在消費端的產品定位“完美”錯位。

Voicebot在2019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用戶使用智能音箱,依然沒有離開聽音樂、問問題、查天氣、定鬧鐘、聽廣播等常規性功能。但是這些功能通過手機、手錶等智能硬件同樣可以實現。

反倒是最初各大廠商對於智能音箱作爲智能家居的入口功能似乎並未能在用戶端呈現。

產品定位的錯位也加速了賽道上玩家對智能音箱的探索。

帶屏音箱以及外觀形態的改變是各大廠商邁出的第一步路,但儘管如此,除了加大補貼金換取用戶增長外,智能音箱仍舊未能擺脫低頻交互和功能“雞肋”的評價。甚至帶屏音箱的出現也被外界質疑,與智慧平板、智能電視的產品定位愈發趨同。

智能音箱賽道某玩家對此表示,智能音箱更像是一個鏈接技術和用戶的產品,但其背後核心在於語音交互技術和生態系統。換句話說,語音交互可以在多個硬件產品上呈現,包括手機、手錶、電腦、電視機、汽車等,而智能音箱相比於日常更爲使用頻次更高的硬件產品而言,“落灰的確很常見。”

國內三大玩家的表現也印證了“落灰的智能音箱”一說。

天貓精靈在最初發布時也被給予智能家居通用入口的厚望。但此後,天貓精靈的產品定位也從入口逐漸向生態轉入,接入了阿里文娛、健康、教育、購物等內容和服務能力,而這些能力也被包括手機、家電等各類智能硬件所涵蓋,智能音箱的核心交互功能也在這些硬件中有所呈現。

有媒體報道稱,阿里稱天貓精靈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終端產品,而是通過AliGenie等平臺打造的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說白了就是品牌方已經看到,單靠智能音箱已經無法支撐起最初爲它設立的使命。

小米是最高調錶明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居入口功能的企業,在小米生態鏈的包圍下,智能音箱作爲家庭智能硬件入口的功能愈發明顯。但實際上,2019年,小米又推出了新戰略“1+4+N硬件入口”(1:手機,2:電視、音箱、筆記本和路由器,N:生態鏈中的衆多產品)。相比於智能音箱,手機仍然是核心入口之一。

百度的玩法同樣如此。從智能音箱道智能電視再到智能健身鏡,背後都包含了語音交互以及小度OS系統,智能音箱可以完成的交互指令,其他硬件產品同樣可以完成,而帶屏的小度音箱主打家庭教育和陪伴功能同樣可以在智能電視上實現。

在2021年12月的百度Create 大會中,百度發佈了多款智能硬件產品,唯獨不見智能音箱。但藏匿在智能音箱背後的語音助手,早已入駐其他硬件產品。

外在的形態變化萬千,核心卻還是在於技術和生態。“相比於在智能音箱外形上的“花裏胡哨”,內核的技術更是廠商需要打磨的核心。”業內人士說道。

另外,近年來無論是用戶端還是產業端都颳起了“無感交互”的風。智能終端產業會將用戶數據彙集到一起,進行分析理解後從而達到“無感交互”,無需語音喚起,設備即可根據用戶習慣自動完成相應的設置。

未來,在無感交互時代下,智能音箱越則會更雞肋,甚至成爲“僞需求”。智能音箱的下一步,值得廠商們好好思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