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根據對26家挖掘機制造企業的統計,今年11月銷售各類挖掘機2.37萬臺,同比增長15.8%,增速創今年新高。

其中,國內挖掘機銷售量1.44萬臺,同比增長2.74%,這是去年3月以來國內挖掘機銷量首次重回正增長。

作爲經濟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工程機械數據回暖顯示出穩增長政策正在不斷落地見效。機構分析,基建項目加快落地,地產調控政策持續寬鬆帶來需求邊際改善,疊加挖掘機出口持續高增和國標切換,挖掘機銷售好於預期。隨着基建、地產行業支持政策進一步發力,防疫政策的持續優化,工程機械行業有望持續好轉。

今年以來,工程機械企業面臨較大市場壓力。上半年,基建和房地產項目開工下降,疊加疫情衝擊,工程機械行業國內銷售降幅較大。下半年隨着國內復工復產推進,工程開工情況向好。

央視財經挖掘機指數顯示,10月我國工程機械平均開工率爲64.07%,相較於前三季度61.84%的平均開工率,提升了2.23個百分點。2022年9月、10月,中國小松挖掘機開工小時數分別爲101小時、102.1小時,出現環比連續增長。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表示,7月底國務院部署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項目融資支持。7399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支持的項目大部分已開工建設,正在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工程機械“國四”排放標準切換,對11月挖掘機市場產生刺激作用。此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非道路柴油移動機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明確,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產、進口和銷售的560kW及以下的工程機械都應符合“國四”標準,企業不能再生產、銷售“國三”工程機械。

11月是“國三”機型銷售的最後一個月,主機廠庫存水平對當月市場銷量會產生較大影響。爲避免受到監管部門處罰,工程機械企業必須在12月1日之前,集中消化所有“國三”庫存,這也拉動了行業銷量。

關於明年挖掘機銷量走勢,業內認爲,明年基建投資持續發力、房地產需求回升,以及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工程開工情況會比較樂觀,並帶動挖掘機銷量增速走高。

12月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出穩增長的強烈信號,明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今年地方債和新增專項債發行均創下新高。截至12月5日,前11個月地方債發行近7.3萬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首次突破4萬億元,達到4.03萬億元,創下專項債發行七年來的新高。

地方債發行帶動下,一批重大基建項目正在加快衝刺全年目標。據機構測算,今年新增專項債中超過六成投向基建領域,與去年末相比上升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7%,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回升。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表示,預計2023年基建投資仍強,高基數下增速或回落至8.4%,但兩年平均增速仍有10%。基建投資由政府部門主導,受穩增長意願、項目儲備、資金來源、實物工作量等因素影響。意願方面,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仍有穩增長需求;項目方面,基建領域仍有補短板空間,各地已積極推進項目儲備工作;資金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已提前下達,預計2023年財政發債和支出進度仍將靠前發力,貨幣政策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助力基建投資;實物工作量方面,今年新開工項目較多,明年繼續施工,工作量將有保障。

信達證券指出,各項增量政策工具大概率能夠支持年底的基建依舊保持強勢,預計今年基建增速或在11.7%左右。明年基建仍將保持一定熱度,增速或接近10%。隨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基建領域的民間投資表現有望改善,即便明年支撐基建的增量工具不如今年多,但全社會的基建投資資金可能要多於2022年。

房地產方面,近來監管部門多次出臺利好政策,從支持需求端到支持企業端,政策力度不斷加大。

據中指研究院發佈的報告,2022年已有超300省市(縣)出臺政策近千條,達到近年峯值,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強,對需求端政策的優化頻發,多地房貸利率達歷史低位。進入11月,多項重磅政策落地,“金融16條”允許房企債務展期並加大對房企融資支持力度,後續商業銀行積極跟進落實資金支持,“第二支箭”“第三支箭”接連落地,政策整體呈現出落地快、範圍廣、規模大的特點。

上述報告稱,預計2023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銷售量價趨穩,新開工面積調整態勢難改,投資或繼續下行”的特點。需求端在樂觀情形下,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有望實現正增長,但在中長期住房需求釋放動能減弱的背景下,增幅或有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