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2022第四屆外灘金融峯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9日電 (謝夢圓)9日,第四屆外灘金融峯會在滬舉行,會上嘉賓就“高水平開放”展開討論,提出推動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需要聚焦制度型開放。

在外灘金融峯會組委會執行主席、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看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經過了近30年的發展階段,已完成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與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階段性任務,目前和未來應該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3.0版本。

如何進入3.0版本?他認爲,高水平開放是核心動力,重要環節之一是聚焦從市場開放到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是更深層次的開放,對於整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來說更具有基礎性和引領性,同時又有着更重要的可持續性。當然,制度也是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競爭與合作的制高點。”

他指出,制度型開放是一個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要考量制度在國際上是否具有競爭力、影響力、制度的效率和成本。制度型開放首先要求國際對標,要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同時將國際規則和自身發展的需要更好地融合、互動。在制度型開放當中尤其要重視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制度型開放,這是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認爲,在制度開放的進程中,要穩步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上做文章,“新的高水平開放最重要的是推動內部的改革,比如說我們申請加入CPTPP(即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必須在知識產權、國產購買、補貼政策以及一系列法律上進行全面梳理,向國際規則靠攏。”

內部制度梳理的關鍵點是什麼?他認爲,統一的國內大市場很重要,“目前的制度在宏觀,特別在舉國體制上優勢很強烈。但是要與世界接軌,一定是在微觀層面、動力層面做文章。這要求我們不能僅僅只說不做,不能僅在關鍵改革周圍繞來繞去,必須直面關鍵性改革。”

中國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局長王俊壽表示,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下金融資源聚集,外資金融機構紛紛錨定上海,持續形成聚集效應。近來,貝萊德、高盛、施羅德等國際知名資管機構與中國大型銀行聯手成立的合資理財公司落戶上海,積極參與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建設,“我們將與相關部門共同構建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相匹配的離岸金融體系;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機構不斷豐富面向國際的人民幣金融產品,爲境內外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投融資和風險管理方面的服務,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