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火熱,吸引了衆多企業跨界湧入賽道,其中亦有家電巨頭。

近期,青島卡泰馳汽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泰馳科技”)在青島成立,根據天眼查股權穿透顯示,卡泰馳科技的最終控股者爲海爾集團。

上述舉措也引發外界對於“海爾造車”的諸多猜想,12月8日,海爾集團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海爾目前依託旗下的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與相關汽車企業共建汽車領域工業互聯網子平臺,旨在賦能汽車產業鏈企業數字化轉型。”

除此之外,上述負責人還告訴記者,“與此同時,海爾將利用智慧家庭的技術和場景優勢,與汽車企業共同建立家、車互聯新生態。”

海爾集團也只是當下家電企業入局汽車行業的一個縮影。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看來,家電產業已經進入紅海階段,市場以存量博弈爲主,因此家電企業有拓展業務多元化的動機。

海爾加碼汽車產業佈局

天眼查信息顯示,卡泰馳科技的經營範圍涵蓋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零配件零售;汽車零配件批發;汽車裝飾用品銷售;二手車經紀等。

據瞭解,卡泰馳科技由青島卡泰馳車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泰馳車聯”)百分百持股,而卡泰馳車聯則由海爾卡奧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奧斯生態科技”)百分百持股,卡奧斯生態科技由海爾卡奧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奧斯”)百分百持股。

卡奧斯則由海爾集團持股51.2%。卡奧斯生態科技和卡奧斯的法定代表人均爲周雲傑,而周雲傑則是海爾集團的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爲何一家新成立的汽車科技公司之所以能引發外界諸多的關注,究其原因是因爲它是“海爾系”旗下的公司,加之海爾集團此前已經在汽車領域有了諸多的佈局。除此之外,今年8月,也曾有海爾計劃造車的傳聞,雖然被海爾集團方面予以否認。

衆所周知,造車是項需要鉅額資金投入的事業,“海爾造車”的傳聞之所以被外界高度關注,與其背後的實力息息相關。據悉,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旗下有3家上市公司,2021年全球收入達3327億元,品牌價值達4739.65億元。

實際上,雖然海爾集團目前沒有涉足整車製造,但諸多的佈局也使其成爲汽車行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僅在2021年,海爾集團便與國內多家車企“牽手”。2021年3月,海爾集團與上汽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打造智駕科技公司共建車家互聯新生態。

根據協議,海爾集團和上汽集團將在汽車輕量化新技術新材料研發與應用、智慧物流場景下智能駕駛技術應用等方面深度合作,並打造具有差異化競爭力的智能駕駛科技公司;同時基於雙方優勢,在房車、智能家居等領域,實現聯合研發、渠道共享、營地運營的深度融合,構建車家互聯新生態。

同年4月,海爾集團與奇瑞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全球引領的汽車工業互聯網平臺,並在“燈塔工廠”建設、智慧工業園區打造以及供應鏈、採購數字化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全球引領的汽車工業互聯網新生態。

而後在2021年8月,海爾集團和奇瑞集團成立合資公司,該公司將利用卡奧斯平臺,圍繞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物聯網技術服務、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數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等,打造汽車行業首個大規模定製工業互聯網平臺,共建汽車工業互聯網新生態。

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看來,海爾集團通過入股的方式來佈局汽車行業,是一種比較好的策略。“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爲整個市場發展的大趨勢。”

家電巨頭扎堆跨界

美的爲例,不久前,美的工業技術在美的第27屆科技月現場發佈了覆蓋新能源車核心部件、工業自動化控制傳動與高低壓變頻器等細分產業的5款新品,其中便包括威靈汽車部件800V SiC12,000rpm高轉速電動壓縮機。

而在衆多入局汽車行業的家電企業中,創維是個特別的存在,它是爲數不多選擇直接下場造車的家電企業。今年9月,創維汽車推出旗下第二款車型創維HT-i超強混動SUV,並立下2023年要銷售10萬臺整車的“軍令狀”。

爲何衆多的家電企業選擇入局汽車行業?江瀚表示,當前的家電市場,特別是白色家電市場已經進入成熟階段,市場發展實際上是相對停滯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尋找新的增長點就成了最大的趨勢,而新能源賽道無疑是比較好的發展方向。”

盤和林告訴記者,大多數家電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進入供應鏈,主要原因是汽車產業進入新能源時代,產業進入壁壘大幅度降低,鋰電池汽車相比於內燃機汽車在技術上門檻更低,其核心的三電系統已經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過去家電企業不敢進入汽車產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汽車製造業有較高的技術壁壘,比如發動機的技術壁壘就很高。而汽車賽道會爲家電產業提供新的增長點,是因爲新能源車如今依然在高速增長階段,市場尚未飽和。”盤和林補充道。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副祕書長鬍麒牧亦表示,這兩年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刺激政策力度遠遠要大於家電消費。“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很長,有很多新技術的應用,未來也是在產業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增長點,家電企業跨界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是看到良好的市場前景。”

胡麒牧也直言:“傳統的家電行業發展至今,它們在降低成本和製造工藝提升上,都已經到達瓶頸期。而且家電行業已經是存量市場,單體家電的利潤率也在下降,它們需要去尋找新的增量市場,汽車行業在智能化方面剛好有這方面的需求,這些技術在很多方面也是互通的,也都是在物聯網的大範疇內。”

零部件領域或成重要切入點

“我們還是在專心做好零部件的方向,把這一塊業務做好。”對於未來是否會佈局整車業務,美的威靈汽車部件公司總經理陳金濤向記者表示,“美的目前整體重點還是在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業務上面,這塊業務的市場容量已經足夠大。”

陳金濤透露:“我們現在做的產品,單車價值也到了1萬元以上。如果按照2025年1000萬臺,2030年全球2000萬臺、3000萬臺的量,已經有好幾千億元的市場。這個市場對我們來說已經非常可觀了,把這一塊做好,非常值得期待。”

美的對自身的定位,也是大部分家電企業的思路。對於家電企業聚焦零部件供應的優劣勢,盤和林告訴記者,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家電企業的優勢在於比較強的製造能力,有些家電製造企業產線非常成熟,擁有完善的工業機器人設備和龐大的機械工程師團隊,技術、管理、品牌、銷售渠道都可以移植到企業,甚至供應鏈都可以從家電工廠移植過去。

那麼,爲何大多數的家電企業不選擇直接下場造車?江瀚認爲:“不同的企業要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如果在產業鏈體系沒有足夠的優勢,就需要採用一些相對比較穩健的操作手法,不直接下場就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式。”

胡麒牧告訴記者,如果直接邁入到整車製造領域的話,家電企業作爲後發者,並不具備很強的技術優勢,加上又沒有規模經濟,這樣去做整車製造是有風險的,業務不及預期可能會成爲企業發展的負擔。

“所以大部分的家電企業都是選擇與汽車行業有共通點的領域切入,去做一個物聯網系統的集成商,做系統也更容易形成生態,大家都會依賴於自己的標準,就不會容易被替代掉,這樣客戶的黏性就很強。”胡麒牧說道。

盤和林亦告訴記者:“汽車產業對於家電企業是新興產業,所以以自身擅長的某個領域作爲切入點,是比較合適的戰略。當然,未來隨着家電企業逐步熟悉汽車製造業的產業環境,很多企業會後發進入汽車製造領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