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張思思

環球時報記者/趙覺珵

“腦機革命”已經到來了嗎?技術狂人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近期在一場發佈會上放出“大招”:該公司發佈的一段視頻顯示,通過腦機接口,一隻猴子能夠在它面前的屏幕上通過“意念”打字。馬斯克預告,將在6個月後進行該技術的人體試驗。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Allied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腦機接口行業正在興起,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4億美元,2021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 13.9%。無論是硅谷巨頭,還是中國科技公司,腦機概念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這條嶄新的賽道。然而,門檻高、落地難和倫理爭議等問題,讓參賽者想贏並不容易。

中美企業都站上跑道

Neuralink 由馬斯克及科學家團隊於2016 年創立,致力於開發腦機接口——將人腦連接到能夠破譯神經信號的計算機,並進一步發掘商業潛能。按照馬斯克的說法,Neuralink的設備可以實現“超人認知”,使癱瘓的人實現用自己的思想操作智能手機或機器人肢體,並“解決”自閉症和精神分裂症。

Neuralink並不是唯一一家嘗試使用腦機接口進行商業創新的公司,一些硅谷科技巨頭也將目光瞄準這條新賽道。押注元宇宙的Meta公司已經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開展腦機接口技術研究。不少美國公司也在該領域躍躍欲試。今年7 月,Neuralink的競爭對手Synchron在美國首次將其設備植入患者體內,Synchron於2021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開始對永久植入的腦機接口進行臨牀試驗。據美媒報道,在2021年完成千萬級美元融資的腦機接口技術提供商Synchron有望在明年將其腦機接口系統推向市場,或成爲史上第一個正式投入商用的腦機接口系統。

在中國,包括華爲、盛大、科大訊飛在內的企業也已經在腦機接口領域佈局。今年1月,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宣佈投資國內的腦機接口技術初創企業腦虎科技。近日,華爲與天津大學公開了一項名爲“人機交互方法、人機交互裝置及存儲介質”的新專利受到關注,該專利被認爲是一項腦機接口技術,並且有望率先應用於華爲智能駕駛業務。此外,科大訊飛已經與華南理工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開展相關合作,並在上海成立了科大訊飛(上海)人工智能及腦科學研究院。

應用場景將不止醫療

在業內人士看來,醫療和康復將是腦機接口技術最有潛力、也最有希望率先落地的行業。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稱,醫學應用是腦機接口最直接、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腦機接口有望率先應用於醫療健康產業。目前來看,針對這一方向的技術研發密集,已經開展實驗室測試,將主要用於康復、保健和疾病治療。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公佈的《腦機接口標準化白皮書2021》顯示,目前下游醫療保健領域佔比62%,其次爲疾病治療。今年9月,腦虎科技曾發佈一款集成式顱頂半植入醫用級腦機接口產品。腦虎科技創始人、CEO彭雷當時介紹稱,相關產品明確了腦機接口技術的醫學價值,可針對明確的適應症如漸凍症、高位截癱、失明等。

除了醫療領域外,隨着元宇宙概念的逐漸興起,腦機接口未來可能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擴展。天使投資人、互聯網專家郭濤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腦機接口技術是新一代人機交互和人機混合智能的關鍵核心技術,在醫療、機械、娛樂、教育和軍事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未來隨着相關技術的成熟與商業化落地,將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

近日,中國信通院正式發佈《腦機接口總體願景與關鍵技術研究報告(2022年)》。這份報告預測,神經重塑、神經替代、神經調控腦機接口技術將擁有數十萬億元規模的市場空間。報告提到,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主要應用在醫療領域,最有可能率先落地並帶來市場收益的是神經替代、神經調控相關技術和產品。非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可應用在更廣泛的生活生產領域,未來將逐步在康復訓練、教育娛樂、智能生活、生產製造等衆多方面爲人類帶來福祉。

對於這一新興領域,國信證券近日發佈的一份研報顯示,目前全球提供腦機接口產品和業務的公司有200餘家,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中國。不過,前瞻產業研究院今年11月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腦機接口行業尚處於發展初期,行業內大部分企業規模較小。

前瞻產業研究院稱,依據企業的註冊資本劃分,註冊資本大於1億元的中國腦機接口企業僅強腦科技一家,註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的有華南腦控、念通智能、博睿康科技、術理創新等6家,其餘企業註冊資本均在1000萬元以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目前中國代表性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均佈局非侵入性腦機接口產品,只有腦虎科技、博睿康科技等少數幾家企業進行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的研究。

大規模商業化至少等十年?

儘管被國內外企業視爲新的風口,但腦機接口如何商用落地仍處於“概念熱,應用冷”的階段。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爲,儘管腦機接口技術的前景廣闊,但技術本身尚不成熟,法律、倫理等各方面的配套也並不完善。Neuralink的實驗過程就引發不少爭議,目前已經因涉嫌違反動物福利法而遭到美國聯邦機構調查。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腦機接口技術距離成本可控的商業化應用仍需較長時間。王鵬認爲,首先,目前科學家們掌握的技術還不能實現可控的信號雙向交互。其次,涉及人體實驗的法律和倫理問題仍有待解決。此外,雖然目前腦機接口技術在實驗室中有應用場景和成果,但過高的成本限制了大規模應用。

鄧之東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腦機接口的應用困難涉及腦機接口設備、腦電採集、無線通信、信號處理、存儲介質、交互系統、芯片算法等諸多環節。其中,芯片和算法是技術難點,腦信號的模擬和“寫入”機制尚不明確,交互設備尚未實現標準化量產,交互方法不成體系。

郭濤認爲,腦機接口相關技術尚處於早期的孕育孵化階段,存在覈心技術不成熟、應用場景落地難度大、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突出問題,大規模商業化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