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豔美

這個冬天,受能源危機等因素影響,中國取暖“神器”暢銷歐洲,出口突破往年旺季銷量。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電熱水器、電暖器等品類對歐洲累計出口額分別爲1.6億美元、8.5億美元,電熱毯出口額同比增長46.1%。

市場火熱,也讓行業“隱形城市冠軍”浮出水面。

近日,城市進化論&合合信息旗下啓信寶聯合發佈《2022中國取暖設備區域版圖》(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浙江、廣東、河北、江蘇的取暖設備製造企業分別有1898家、1852家、1362家、843家,合計佔全國總量(8341家)71.4%。作爲家電領域主力軍,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在取暖設備製造領域也是實力強勁。

其中,浙江慈溪、廣東順德是取暖器最聚集區域,有“中國取暖器之鄉”的慈溪出口量更獨佔全國三分之一,堪稱“小太陽之城”。今年前三季度,慈溪取暖器出口40.62億元,同比增長12.6%。

作爲全國唯四的新晉“縣級大城市”,慈溪正在全力衝擊“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而在近年小家電市場規模“大幅下滑”背景下,慈溪能否抓住這波機會,帶動家電產業整體突圍躍升?

風口之上

作爲供暖器主要生產基地之一,慈溪對海外市場的冷暖非常敏感。寧波艾伏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繼文透露,作爲上游市場,他們一早就感受到取暖器需求上漲的趨勢,“今年五六月份的時候,公司整體訂單量就超過去年全年”。

阿里巴巴國際站數據顯示,今年11月,阿里國際站上的取暖設備11月需求量同比增長49.4%,其中電暖器64.6%,訂單量同比增長64.8%;其中,電熱毯需求量同比增長325%;電熱暖手寶同比增長225%;熱泵熱水器需求量同比增長46.9%,訂單量同比增長311.4%。

這也直觀反映出取暖設備市場的火熱。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告訴城叔,由於歐洲能源危機持續,天然氣、石油緊缺,當地部分消費者傾向於通過電暖氣、電熱毯等產品取暖,“預期未來一兩年內,取暖器在歐洲出口市場還會持續活躍”。

作爲“供暖神器”背後的城市,慈溪外貿加速回暖。據慈溪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慈溪外貿進出口657.3億元,同比增長20%。與之相比,浙江全省爲17.6%,寧波全市爲10.3%。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旺盛的海外需求帶動取暖設備出口增長,國內市場採暖方式多元化,也正在催生一個千億級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取暖電器市場規模爲548.5億元。未來5年,預計該行業市場規模將以12.8%的複合增長率不斷攀升,2023年達到約829億元。

作爲家電行業細分賽道,取暖器逐漸成爲新的行業“風口”。其中,浙江和廣東取暖器相關企業均超過1800家,佔據全國超四成份額。

進一步看城市分佈,根據報告,浙江取暖設備製造企業主要集中在寧波(766家)、紹興(587家),廣東則主要集中於中山(543家)、佛山(490家),浙江取暖設備集中度更高。這四座城市是全國取暖設備製造企業最爲集中的城市,也是本輪“熱經濟”浪潮最大的受益者。

“歐洲市場正迎來一個類似於‘煤改電’的風口。”浙江中廣電器集團海外營銷中心總經理劉麗萍告訴城叔,現在當地能源價格昂貴,有客戶反饋每天只能加三升油,一月電費可能上萬。她認爲,空氣源熱泵等取暖產品明後年還將迎來大爆發,“今年(公司訂單)預期增長60%,明年還將超過60%”。

“雙雄”競速

將視野進一步聚焦,在國內取暖電器市場,浙江慈溪、廣東順德是最具實力的“雙雄”。浙江和廣東兩座經濟強省在該產業集羣上的競爭,也幾乎就是兩座小城的競爭。

與慈溪類似,順德也在經歷取暖設備製造熱潮。作爲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熱水器(熱水系統)、廚房電器專業製造企業,萬和電氣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今年三季度,萬和電氣取暖設備銷售額超2000萬元,同比增長102%,目前還在加緊籌建新的生產線保障訂單生產。”據其透露,公司熱泵出口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產銷額同比增長預計超過一倍。

這是順德製造的一個縮影。作爲家電行業的細分賽道,取暖設備製造背後離不開家電製造實力的硬核支撐。順德和慈溪都號稱“家電之都”,家電行業年產值已分別突破2000億元、1000億元。

其中,順德依託美的、格蘭仕等知名企業構建起完整的家電產業鏈,擁有超三千家家電相關企業,品牌優勢明顯;慈溪擁有公牛、方太、先鋒、恆康等知名品牌,聚集超200家家電整機企業,近萬家配套企業,電熨斗、取暖器分別佔全國60%、30%。

背靠家電產業集羣,優勢顯而易見。一種說法是,“在慈溪做小家電,半小時內可以找到99%的零件”。

“慈溪和順德均已形成完整的家電產業鏈,具有集羣發展的協同優勢。”啓信寶產業研究專家告訴城叔,兩地原材料供應穩定、成本較低,而且毗鄰港口,各具優勢。比如,慈溪和“世界小商品之都”義烏同處浙江,能夠更快接收市場需求,把握先發優勢;而順德有美的、萬和等家電名企,奠定了品牌優勢。

這也是兩地取暖設備相關產業集羣加速聚集的重要原因。報告顯示,目前慈溪、順德分別有取暖設備企業518家、370家,分別佔據寧波和佛山78.82%、75.51%。前者在企業數量和平均存續年限指標上明顯優於後者,但在企業規模指標上遜色不少——二者大中型企業分別爲10家、32家。

實際上,慈溪的優勢主要是小型取暖器,順德則在空氣源熱泵、大型取暖設備上領先。“慈溪這邊的取暖器基本都是小型的,價格相對便宜。”劉麗萍透露,廣東則是空氣能熱泵集散地,格力、美的、格蘭仕等一批空調企業衍生出很多空氣能熱泵工廠。

啓信寶產業研究專家指出,眼下取暖器整體在朝着更高效和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數字化、便攜化等趨勢日益明顯。這也給傳統取暖器製造企業帶來新的挑戰。能否敏銳把握市場變化,加速提升產品品質及研發製造能力,也成爲慈溪行業升級的關鍵。

突破能級

作爲浙江“縣域天花板”,慈溪常年位居全國十強縣行列,也是四個縣級大城市之一。

從區位來看,慈溪地處杭州灣南岸,東靠寧波,西臨杭州,北接上海,處於溝通上海、寧波兩大城市的節點位置。隨着通蘇嘉甬鐵路開建,慈溪有望進一步融入上海都市區“半小時交通圈”,真正實現同城效應。慈溪也正藉此打造寧波北部綜合交通樞紐,着力構建與滬、杭、蘇、甬半小時交通圈,晉級長三角區域“黃金節點”。

這也是慈溪進一步突破城市能級的底氣。“十三五”時期,慈溪就提出建設“長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並編制《慈溪市全方位接軌上海五年規劃(2017-2021)》,不斷推動“接軌發展、借勢發展、融合發展”。

今年9月,慈溪入選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中的12個全球功能性節點,指向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智能製造產業集羣、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和技術服務中心。

而作爲製造重鎮,慈溪進一步做大家電產業集羣優勢,對支撐寧波“全球智造創新之都”建設,同樣尤爲重要。

不過,啓信寶產業研究專家指出,慈溪“家電企業中小企業較多,對市場反應更靈敏,但也存在一些劣勢。”在其看來,慈溪家電產業發展尤其要注意三方面問題:

一是產品檔次和附加值不高,品牌優勢不明顯,同質化競爭嚴重,在全球價值鏈處於低端,國內價值鏈處於中低端;二是企業多爲中小企業、且以家族式管理爲主,管理模式尚需創新,並存在惡性競爭現象;三是創新技術能力弱,核心技術缺乏,不少企業以代工爲主。

這正是慈溪破局的方向。

慈溪市委書記林堅此前提出,要堅持工業立市、創新強市,深化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着力打造“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之城,推進家電等慈溪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此過程中,市場敏銳度和靈活性是重要優勢。

寧波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祕書長謝尚偉等曾撰文指出,相對於青島、 順德等城市以龍頭企業、 大型企業爲主的鄉鎮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體制, 慈溪以民營經濟爲主體, 跨境電商轉型要求的 “快” 被更好地凸顯。應當以龍頭企業、行業組織等牽頭組建產業鏈上下游,求同存異、抱團取暖,推動產業創新、產能協同和產品提升方面的聯動反應。

能否充分發揮優勢、做強長板,將成爲慈溪加速向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邁進的重要突破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