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近期,本市優化調整了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救治政策,允許陽性感染者居家康復治療。爲幫助和指導陽性感染者居家康復期間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昨日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感染者居家康復實用手冊(第一版)》(以下簡稱“手冊”)。當您被通知新冠核酸陽性或者自測抗原陽性時,請不要驚慌害怕,認真閱讀該手冊並參照執行。奧密克戎BF.7變異株是北京本輪疫情的主要毒株,感染患者以無症狀和輕型爲主,佔比90%以上,其導致肺炎等危重症的比例以及住院率和病死率比流感還低。專家建議,一般患者可在家觀察治療,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高風險人羣。

居家康復人員非必要不外出

在居家康復方面,手冊指出,本市對陽性感染者實行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採取居家隔離,也可自願選擇集中隔離收治。對不具備居家條件的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原則上進入方艙醫院進行隔離治療,重症的陽性感染者和老、幼、殘、孕及基礎病較重的陽性感染者,到定點醫院或各類醫療機構進行分級診療。專家建議,一般患者可在家觀察治療,把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重症高風險人羣,在家裏若出現發熱咳嗽等表現,可使用解熱鎮痛藥、物理降溫,或是在醫生指導下喫一些中藥、抗病毒藥等。但建議不要多種藥混喫,因爲各種藥物有副作用的風險,相互作用也可能增加一些藥物不良反應。

手冊建議,居家康復人員及同住人員應當做到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訪。對因就醫等確需外出人員,要全程做好個人防護,點對點到達醫療機構,就醫後再點對點返回家中,儘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同住人應做好個人防護,加強自我健康監測,一併遵守居家隔離康復管理要求。有特殊治療和用藥需求的人員,向社區報備後,選擇合適方式前往就醫。出現危急重症時,可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或者選擇合適方式前往醫療機構救治。

居家隔離康復人員原則上單獨居住在通風良好的房間。房間內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以及消毒產品、帶蓋的垃圾桶等防疫物資;進入家中公共區域應規範佩戴口罩;採用分餐制,使用專用餐飲具。同住人與居家隔離康復人員接觸時,或處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體表面時,應當做好自我防護,佩戴N95/ KN95口罩、一次性手套,倡導與其保持1米以上距離,做好手衛生。每日開窗通風,衛生間需做好日常清潔和消毒,每次清理垃圾時應將垃圾袋紮緊封口、消毒再予以處理。除生活必需品和藥品外,儘量不要訂購其他快遞、外賣,採取無接觸方式收取快遞、外賣。

普通中青年感染後病程7天左右

手冊指出,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髮熱、乾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根據專家臨牀經驗,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病程爲7天左右,接種過新冠疫苗並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羣病程更短、病情更輕。部分老年人,尤其70歲以上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病程更爲複雜。

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從發病第1天到第7天的“症狀過程”如下:第1天,症狀較輕,可能感到輕微咽乾咽痛、身體乏力;第2天,開始出現發熱症狀,部分年輕人高燒至39攝氏度左右,同時咽部不適感加重;第3天,症狀最重的一天,高熱39攝氏度以上,渾身痠疼乏力,咽痛加劇;第4天,體溫的高峯開始下降,很多人從這一天體溫降爲正常,不再發熱,但仍然咽痛咽癢,一部分人開始流涕、咳嗽;第5天,體溫基本降到正常,但是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身體乏力仍然存在;第6天,不再發熱,咳嗽、流涕等症狀加重,前期病毒導致的呼吸道黏膜破壞,人體通過流涕、咳嗽排出壞死的細胞。可能出現核酸轉陰;第7天,所有的症狀開始明顯好轉,核酸很大可能轉陰。普通中青年的發病過程適用於以上情況,接種過新冠疫苗並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羣病程更短、病情更輕。而部分老年人,尤其70歲以上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病程更爲複雜。老年人感染病毒5天前後,如有明顯憋氣症狀,需用肺部CT影像來診斷是否有肺部感染。

建議在出現症狀的初期對症用藥

手冊提示,針對病毒感染患者大多采用對症治療,藥物所能發揮的作用主要是緩解症狀,建議在出現症狀的初期對症用藥。基礎病用藥包括:新冠感染可能導致慢性病、基礎疾病的病情加重,如患有心臟疾病的老人可能出現心絞痛,血糖平時就控制不好的老年人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因此,患有基礎疾病的人日常一定要規律用藥,控制好病情,家中要儲備一個月左右的基礎病用藥。

中成藥包括清肺排毒顆粒、化溼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感冒清熱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軟膠囊、藿香正氣水/膠囊等。注意:不要疊加,只選一種,以免出現藥物過量風險。

退燒藥包括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止咳藥包括複方鮮竹瀝液、蘇黃止咳膠囊、急支糖漿等。止痰藥包括複方甘草片、乙酰半胱氨酸顆粒等。流鼻涕藥物包括撲爾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布地奈德噴鼻等。咽痛咽乾藥物包括華素片、六神丸、西瓜霜含片等。

手冊建議,要按藥品說明書規範使用退熱藥及中成藥(OTC),避免盲目或不恰當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聯合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如患有基礎疾病,在病情穩定時,無需改變正在使用的基礎疾病治療藥物劑量。有條件的人員可以使用家用製氧機開展經鼻高流量氧療。

手冊提示,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時,需要急診就醫:服用退燒藥後仍發燒超過38.5℃,並持續超過2天;體溫35℃及以下;抽搐;呼吸困難或氣促;失語或不能行動;不能甦醒或不能保持清醒;胸部或腹部疼痛;頭暈或意識混亂或精神狀態明顯轉變;虛弱或腳步不穩;孕婦的胎兒活動減少或停止(適用於妊娠期24周或以上的孕婦);持續不能飲食,或腹瀉/嘔吐超過2天。可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或者選擇合適方式前往醫療機構救治。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趙婷婷  蒲長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