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來源:經濟日報

最近一段時間,單集不超過10分鐘的微短劇深受觀衆喜愛。數據顯示,今年僅快手平臺的微短劇日活躍用戶便增長到2.6億;芒果TV單部微短劇播放量超6億。彈幕上那些“不過癮”“沒看夠”的呼聲道出了觀衆的期待,也預示行業正在加速奔赴更美好的未來。

微短劇快速發展並形成規模是市場規律使然。如今,年輕人生活節奏加快,休閒娛樂的時間呈碎片化趨勢。數據表明,用戶在短視頻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長劇集對年輕觀衆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越來越多觀衆開始倍速追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節約時間、高效娛樂的新需求。實際上,觀衆拋棄的並不是長劇集,而是厭倦了那些冗長乏味的“注水劇”。體量輕、節奏快、時長短的微短劇就如同影視大餐中擠掉水分、高度濃縮的新品類,憑藉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劇情,迎合了年輕觀衆的審美需求。

微短劇是長視頻平臺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在影視行業盈利難的大背景下,視頻平臺既要確保內容、投資和營銷支出的整體運營效率,又要爲用戶提供有吸引力的內容和卓越的服務。投資小、見效快、風險低的微短劇就像輕騎兵一樣,發揮了“以小博大”的市場效果,成爲影視產業發展的新增量。隨着一大批長劇集製作公司、院線電影公司、網絡電影公司紛紛佈局微短劇,微短劇集的質量得到極大提升,市場也將從爆發式增長進入精細化運營新階段。

伴隨微短劇走紅的還有另外一種聲音。有人將其比作“電子榨菜”、文化快餐,暗指這類文化產品內容淺薄、缺乏營養,不利於培養、提高觀衆審美品位。事實上,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榨菜”“快餐”的品質也在不斷升級,食材選擇、品質口味、營養搭配都越來越講究。一些微短劇之所以能贏得市場認可,恰恰說明其時長雖短但內容不短,製作門檻雖低但質量標準不低。短劇之“短”,貴在短小精悍、豐富靈活、以小見大。在短視頻流行的時代,不好看就“劃”走的用戶使用習慣對製作者提出更高要求。劇情“1分鐘10個反轉”的玩法也倒逼製作者在時間把握上更精準,在劇情設定上更緊湊。沒有大製作大場面,就更需要製作團隊精耕細作,用心用情贏得觀衆認同。

微短劇產業發展火熱、前景看漲,其存在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市場上有部分劇集爲了博取流量打“擦邊球”,劇情虛假浮誇、題材低俗獵奇,引起觀衆反感。平臺應加強內容審覈和安全管控,讓微短劇與網絡影視劇執行同一標準、同一尺度,引導推動行業健康長效發展。目前,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都已針對微短劇創作傳播問題,制定了相關平臺規則,強化價值導向、規範傳播秩序、打擊不良內容和賬號。良性、有序、健康的發展環境將有助於行業駛入快車道、跑出加速度。

雖然微短劇發展勢頭強勁,但至今還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爆款誕生。不過,在觀衆、行業和資本的共同推動下,微短劇有望進一步提質升級,走精品化路線。站在整個文化市場的角度來看,微短劇的敘事方式也會爲傳統影視帶來一些有益啓發。劇集無論長短,都是人們的精神食糧,都是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如能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定將更好推動文化市場繁榮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