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点

据新京报报道,记者12月10日从北京急救中心了解到,自本次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120调度指挥中心日均呼叫量持续增长,12月9日24小时120电话呼入量31863次,达到常态化呼入量6倍以上,其中咨询、重复拨打占比超七成。

事实上,不仅是北京,各地随意拨打120的现象在过去就时有存在,导致急救车“空跑”也不少见。但在当前形势下,120遭遇如此大规模的非急救咨询与重复拨打,仍然值得警惕与重视。

其实,居民拨打120的情绪,并非不能理解,这是一种内心焦虑的体现。更何况,有些疑虑还直接与120有关。

但从现实情况看,120急救热线因疫情导致呼叫激增,很有可能将其他危重患者置于危险的境地。因为,短时间内大量与紧急施救无关的电话打入,势必导致正常急救呼入被淹没其中。

尤其是,患者所面临的处境越危重,就越难以准确表达,在此背景下,如若大量的非急救电话涌入,则很容易导致接线员疲于应对,难以及时提供更专业的急救服务。

其实,《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社区健康管理专家指引》等文件,内容已经十分丰富,对个人和家庭的指导性也很强。无论日常预防,还是居家康复,都能在这些权威指引中获得清晰而科学的帮助。

因此,对于已经感染奥密克戎或自感不适的居民来说,首先要做的是放松心情、从容应对,而无需惊慌失措、过度焦虑。

针对当前形势,除了日常的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北京等地还及时开通了新冠疫情线上医生咨询平台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热线电话。通过这些热线来寻求帮助,将120等有限的院前急救资源留给更需要的患者,才能尽量确保日常医疗与急救资源不受挤兑。

□秋实(医务工作者)

评论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