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歌的四個硬性條件:

1熱愛

2.條件(語言的天賦、聲音的條件、文化的修養)

3.認真的心態

4.好的老師 

10條關於唱歌的至理名言:


1.輕聲唱 半聲唱 假聲唱是通往聲樂大門的三把鑰匙!
2.一定要以第一人稱去演唱和詮釋歌曲!否則就不是你唱歌,而是唱歌的你。3.誰控制氣息的能力越強,誰的歌唱能力就越強!誰的歌唱壽命就長!誰的歌唱風格就廣!

4.會唱的不一定會教,但會教的一定要會唱,而且要唱的正確!
5.唱歌就是把聲音掛到氣息上,用打哈欠的狀態唱出來!
6.廚師靠湯,唱歌靠腔!
7.心不開,嗓子堵;情不入,聲音澀。
8.好聽的聲音是唱給別人的,不是唱給自己的,自己聽到的所謂好聲音不是客觀上的好聲音(歌唱家也聽不到自己最真實的聲音)

9.唱歌最高的境界是聲情並茂,只有在聲音方法解決了的基礎上才能做到,而不是用所謂的情感帶出聲音的方法。

10.不要在中國唱外國歌坑中國人,也不要在外國唱中國歌坑外國人。要在中國唱好中國歌感動中國人,在國外唱好外國歌征服外國人。

      聲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每個人在學習唱歌的過程中都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說到底就是解決這幾個問題:高位置  、喉頭穩定、 橫膈膜的氣息支持以及好的咬字!經常有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味地追求大的音量而導致失去了自己最好的音色,不去考慮聲音的美而只是大,加了很多沒有必要的力氣,對於音樂美感的角度講這是極其費力不討好的,其實歌唱就是下巴和喉嚨穩定足夠鬆弛,誰擺脫下巴和喉嚨越多,誰就會越唱越輕鬆,音色越好聽!所以,在歌唱中要多做減法,減去不該用的力量和歌唱肌肉。小聲唱,輕聲唱,半聲唱纔是打開聲樂密碼的鑰匙,千萬不要把唱歌太理論化,唱歌不能靠看理論書看出來,而是在得到理論支持後想清楚冷靜的付諸於實踐,沒有一個歌唱家是自己看書看視頻看出來的。

聲樂和其他藝術門類有很大區別,其他門類只要你花了時間就一定比沒有花時間的要好,但是對於唱歌有些人唱了一輩子卻比不上別人幾年時間,經常會出現一些業餘的比專業的唱的還好,所以寧可不要練,都不要蠻練練錯,改正錯誤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肌肉是有記憶的!要培養一雙客觀和專業的耳朵,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改正,培養良好的歌唱習慣,持之以恆,一定會唱的好! 

圖片

編者說:

如何才能正確的理解打開喉嚨與放鬆喉嚨。

打開喉嚨降低喉位是聲樂發聲過程中的一句關鍵詞。

喉嚨既是我們的呼吸器官又是我們的發聲器官,其實它還有一個人們往往會忽略的關鍵功能,它還是消化道的一個部分,是消化道中負責完成吞嚥動作的關鍵部位,聲樂中所指的喉嚨實際上就是口腔後面的口咽部分,也就是俗稱(喉嚨口)這個部位,而絕對不是喉頭、氣管、喉節以下部位。

打開喉嚨的目的首先是爲了呼吸的通暢性,因爲歌唱過程中爲了保持好呼吸的流量和氣息的張力,喉嚨部位必須要保持一個非常通順的氣息流動狀態,就好像你在劇烈運動之後的大口喘氣時一樣,才能讓我們的呼吸保持在一個能夠深呼吸運動的狀態下。

降低喉位實際上是打開喉嚨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結果,有不少一知半解的聲樂學習者把降低喉位當成神諭一樣看待更是傳說似的描述的神乎其神,實際上只要有正確的吸氣狀態正確的吸開呼吸道,喉位是會自然自動下降的,關鍵就在於正確的吸氣狀態上,正確的吸氣狀態並不是口、鼻吸氣也不是開喉吸氣,而是全身上下特別是吸氣發力的主要部位腰、背、脊柱的協調發力,口、鼻、喉實際上都是被動打開的。

放鬆喉嚨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能讓聲音進入更高位置和腔體空間去,使之可以產生出更高效率的聲音和更具情緒色彩的音色,因爲我們生活中的語言功能是建立在喉嚨咬合母音發聲爲基礎上的發聲機制,利用了喉嚨部位的吞嚥、蠕動、咬合、擠壓等機能動作來完成生活中用於語言交流狀態下的字音發聲和開、合、齊、搓的咬字過程,與其說是放鬆喉嚨更直接點說就是在放棄原有的咬字功能與習慣,讓聲音先進入腔體後再在腔體內進行咬字,使腔體與前嘴之間產生全新的咬字機能與習慣。

所以說歌唱發聲的技術是在給喉嚨做減法,是指打開喉嚨放鬆喉嚨必須是在建立在有能力腔體共鳴發聲並回避了喉嚨咬字的基礎上的,是要能動的運用除喉嚨以外的發聲器官及咬字器官,儘量把聲音與咬字脫離喉嚨部位,把喉嚨的作用提高到更新更高的層面上來,給喉嚨做減法的目的不是真的不用了喉嚨,而是把本來在喉嚨裏粗糙的聲音轉移到能產生更高級更具備美好音色的共鳴腔裏去完成聲音,這樣就把壓制喉嚨的聲音給解放了出來,聲音變好了而喉嚨反應舒服了,可以讓喉嚨發揮更高級更重要的作用了,也就是當聲音脫離喉嚨時,喉嚨動作變輕鬆了,可以更好的去完成一些高難度的顫、跳、連、裝飾、擻、拐彎兒等等的一般人完成不了的裝飾音,也就是說讓喉嚨從堅苦的聲音振動裏解脫出來之後可以完成更高級的技術動作,就好像一個舞蹈家一樣的輕鬆的跳躍起來。

放鬆喉嚨可以通過打開喉嚨深呼吸的過程中體會到,打哈欠、伸懶腰就是一種最好的放鬆身體深呼吸的過程。

半打哈欠也就是指打哈欠過程的前一半,打哈欠的過程也就是深吸氣然後再大口吐氣的過程,前面的一半實際上就是身體萌發然後大口吸氣的過程,所以此時尚未吸進多少氣,但身體吸氣的發力己經完全投入了。鄒文琴老師在給學生上課時一再強調要開喉吸氣,實際上就是打開喉嚨大口吸的感覺,然而也並不是大口拼命的吸氣,因爲吸多氣的結果一定會導致身體僵硬,而無法使氣息流轉,那麼又要大口吸氣又不能多吸氣,到底要如何做才能吸到位又不使吸過頭呢?

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這個吸氣到底如何做,因爲吸不對氣也一樣打不開喉,實際上打開喉嚨大口吸是必須要的,但大口吸只是力量層面上的感覺,我們在打哈欠時也是一樣的,雖然說嘴巴張老大老大,但沒有吸很多氣進去,而是一種吸開管道的發力過程,從喉嚨口開始有一股萌發的力量,迫使所有的呼吸都一致發力進行吸開的整個發力過程,所以我們只要把握住這股萌發的力量就可以完全的把控打哈欠的過程,我們要做到的只是吸開腔體,並儘可能的保持好吸開的發力方向,咬字過程中不使腔體向內合攏,而是讓字聲沿着吸開的方向向上運行送往眉心。

打開喉嚨的另外一個目的是爲了發聲。

我們人類是利用了喉嚨部位的閉合、吞嚥、蠕動的動作能力才完成的擠壓喉嚨發聲這個語言功能的,將喉嚨打開其實就是讓你不再使用這樣的語言咬字發聲模式,因爲當你擠壓喉嚨咬字發音時,就直接影響到了呼吸和聲音的通暢性,所以你說話可以用喉嚨咬字,而要想唱好歌就堅決把它打開,別再用它咬字發音,也就是說你必須要去改變你的的咬字發音習慣,儘量少用最好不用喉嚨咬字,那麼喉嚨咬字的關鍵在於母音,所以對於aeiou的母音發聲咬字一定要安放在脫離喉嚨的位置上,因爲喉嚨是有咬合能力的,才能閉合上來咬母音,所以安放母音的高位置也要有相同的咬合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把喉嚨搬個家。

打開多少才能算合理呢?這是根據聲音的需求來定的,但最起碼的是要保持好聲音、氣息的通過性,保持好聲帶與共鳴點之間的聲音通道和泛音迴路。

更重要的一點打開喉嚨就是爲了解除喉嚨、咽喉部位原有的咬字習慣,解除掉這個部位的蠕動、咬合功能纔有可能確保不會截胡氣流,習慣性的錯誤發聲,纔有可能爲腔體咬字創造條件。

那麼你會問該又如何咬字呢?

這裏就簡單的說一下吧,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哼唱、上口腔咬字、腔體咬字等等說法。

實際上生活中處處都有的,比如邊打哈欠邊說話、哭着訴說等等。

打開喉嚨的動力實際上就是吸氣,只要保持好深呼吸時的發力,放鬆喉嚨跟着吸氣的發力一起吸開,喉嚨也就非常好的打開了喉位也一定是處在一個較低的位置上,所以我們經常說的吸着唱,實際上就是用吸氣時的身體發力保持好吸開身體各部位,並保持着吸氣的力量唱聲音,也就是用吸氣的力量發聲,而不是錯誤的認爲是在吸氣時發聲。

總結一下打開喉嚨的目的有二,一是爲了氣息的通過性,因爲我們唱歌時氣流並不是直接從口腔向外呼出的,而是向上經過鼻咽和鼻腔哼響腔體的,所以如果沒有較強勁的氣流衝擊腔體,是很難把頭部這肉做的樂器給吹響的。

二是爲了改變咬字結構,我們的喉嚨是用來生理呑咽的,生活中的語言是借用了喉嚨的咬合蠕動能力建立起來的語言,而歌唱的聲音是在腔體裏面啍響的,所以咬字就必須要脫離喉嚨,如果不打開喉嚨放鬆喉嚨,那麼你一定會被你固有的咬字習慣所拖累,而變得很難打開腔體,岀現頑固性的咬字問題老是掉位置。

打開喉嚨具體表現在,擴張後口腔口咽部位、下降喉頭穩定喉位、上提軟口蓋打開咽口、後退下巴打開牙關放鬆下巴、站立脊柱豎起後頸站立鼻後咽壁,最關鍵的是這是一氣呵成的、相互關聯的、相互制約的整體的擴張,既要擴張還要保持好放鬆,是活的、流動的而不是僵硬的打開,所以打開的對時就是打開,打開的不對反而會成爲一個氣球,關鍵是打開只是爲了通暢而不是直接用來出聲,關鍵詞打開喉嚨必須是在全身正確吸氣基礎上的吸開過程,並不是簡單直接粗暴的去局部的撐開,所以實際上打開喉嚨是一個結果,是吸氣過程和咬字過程共同配合並保持的一個協調機制,單獨的提出來說是非常不合適用來引導初學者的,因爲初學者沒有整體感受,局部的發力撐着解決不了聲音的問題,反而會變得非常的僵硬和擠壓。

《帕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