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資助的針對16-19歲人羣的調查發現,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曾騷擾過別人–而英國是九個國家中最少”網絡暴力”的國家。歐盟資助的研究發現,每四個16至19歲的年輕人中就有一個曾在網上嘲弄別人,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曾參與數字盜版,危險的和犯罪的網上行爲有可能在整個歐洲的一代年輕人中變得正常化。

一項由歐盟資助的研究發現,包括英國在內的9個歐洲國家的16-19歲年齡組中存在廣泛的犯罪、危險和不良行爲的證據。

對8000名年輕人的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人曾在網上跟蹤或嘲弄別人,八分之一的人曾參與網上騷擾,十分之一的人曾參與仇恨言論或黑客行爲,五分之一的人曾發送色情短信,三分之一的人曾參與數字盜版。調查還發現,每10人中有4人觀看過色情製品。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東倫敦大學犯罪學教授朱莉婭·戴維森說,在一代歐洲年輕人中,危險和犯罪的在線行爲幾乎已經成爲常態。她說:”研究表明,歐盟有很大一部分年輕人正在參與某種形式的網絡犯罪,以至於在網上進行低級別的犯罪和網上冒險的行爲幾乎已經正常化。”

戴維森與她在倫敦大學的同事瑪麗-艾肯(Mary Aiken)教授一起領導了這項研究,她說,研究結果表明男性參與風險或犯罪行爲的比例更高,近四分之三的男性承認有某種形式的網絡犯罪或在線冒險行爲,而女性的比例爲65%。

該調查向年輕人詢問了20種類型的網上行爲,包括看色情材料、發佈報復性色情信息、製作自我生成的性圖像和發佈仇恨言論。

根據調查結果,僅有不到一半的參與者參與了在大多數司法管轄區可被視爲犯罪的行爲,如黑客攻擊、未經同意分享親密圖像或網絡詐騙。

該調查由一家研究機構進行,採用了以前使用的樣本組,發現16至19歲的人中有一半每天花4至7個小時上網,10人中有近4人每天花8個小時以上上網,主要是通過手機。調查發現,該羣體中排名前五的平臺是YouTube、Instagram、WhatsApp、TikTok和Snapchat。

調查中的九個國家是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荷蘭、瑞典、挪威和羅馬尼亞。研究所稱”網絡犯罪”指的是犯罪和非犯罪但有風險的行爲的混合,比例最高的國家是西班牙,爲75%,其次是羅馬尼亞、荷蘭和德國,約爲72%。英國排名墊底,爲58%。

這項研究是與歐洲刑警組織的網絡犯罪中心合作進行的,歐洲刑警組織是一個歐盟機構,與整個經濟集團的打擊犯罪機構合作,由歐盟的地平線基金資助。它呼籲加強對年輕人和家長的教育,讓他們瞭解什麼是潛在的有害和危險的在線行爲。

這些發現是在歐盟和英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在線監管背景下發布的。在英國,下週返回議會的在線安全法案將設立一些新的刑事犯罪。這些罪行包括鼓勵網上自殘和分享Deepfake色情製品,即未經某人同意而被篡改成其模樣的圖像。

艾肯說。”網上安全法案有可能是開創性的,涉及每個國家面臨的關鍵問題。它可以作爲一種催化劑,讓科技行業承擔責任。該法案規定了一系列保護兒童和青少年的關鍵措施;然而,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應該更加註重問責和預防,特別是在青少年網上犯罪方面。”

歐盟剛剛通過了《數字服務法案》,該法案要求大型網絡平臺和Google採取行動,應對針對婦女的網絡暴力和對兒童的在線傷害等風險。

自 cnBet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