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接下來的一個月,很可能迎來防疫三年規模最大的一波返鄉潮,農村醫療系統所面臨的醫療保障壓力不容忽視。

日前,國家衛健委官網刊發《依託縣域醫共體提升農村地區新冠肺炎醫療保障能力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爲做好農村地區新冠肺炎醫療服務工作,保障高齡合併基礎疾病等重症風險較高的感染者及時救治,在農村地區,以縣域醫共體爲載體,提升縣級醫院重症救治能力,發揮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健康監測作用,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

突出強調提升農村地區新冠肺炎醫療保障能力,在當前主要是基於兩個現實背景。首先,農村地區的醫療保障能力,一直以來就屬於薄弱環節。其次,隨着防疫措施的調整優化,包括最新取消了行程卡等,社會人口流動將逐步正常化,接下來的一個月很可能迎來防疫三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波返鄉潮,農村醫療系統所面臨的醫療保障壓力的確不容忽視。

從《方案》來看,這方面的工作可分爲硬件和軟件兩個維度。其中,硬件方面主要是做好重症醫療資源準備。軟件方面,《方案》要求,對專科ICU、內科、兒科、急診科醫務人員進行綜合ICU專業技術培訓;加強對縣域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的培訓,通過遠程醫療等方式提高基層醫師對高風險人羣的識別、診斷和處置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及時充實縣域醫療系統的專業人員力量。

要注意的是,軟件方面的補短板可能是比硬件強化更爲複雜的問題。畢竟,當前整個醫療系統都在承壓,醫護人員可能是最爲緊張的。

一方面要做好人員培訓,一方面還要應對日常的醫療壓力,這對各方協調組織能力,以及相關培訓效率是很大的考驗。多渠道擴充鄉鎮衛生院人員隊伍,吸引已退休醫務人員到鄉鎮衛生院執業,當是比較務實的應對舉措之一。

要在短期內提升農村地區醫療保障能力,僅靠縣域醫共體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以省內城鄉醫院對口幫扶關係爲基礎,遴選省內城市綜合實力較強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原則上爲三級綜合性醫院),按照分區包片原則,與各縣(市)建立對口幫扶機制,提升農村地區醫療服務能力。

防疫三年來,之前也有過醫療機構跨區域緊急支援的行動,這方面有相關經驗可以借鑑。不過,這一次被幫扶的對象側重於基層醫療機構,並且這種幫助是趨於常態化的,且又是在醫療系統整體承壓的情況下進行,如何將對口幫扶機制運用好,更考驗各方協調能力和投入力度。

做好未來農村防疫工作,除了層層做好銜接,消除堵點,還需要重視就醫觀念的普及。各地需引導民衆正確認識分級診療工作,樹立科學就醫理念。這方面的工作可謂同等重要。

無論是從醫療保障能力、人口結構,還是從對防疫的科學認知水平,以及過去幾年所積累的防疫經驗來看,接下來一段時間裏,農村地區所面臨的考驗都不容掉以輕心。不過,從人口流動規律看,眼下農村地區的衝擊尚未到來,這給醫療保障能力的補短板、科學常識的普及,留下了一定的緩衝空間。

當此之時,必須要未雨綢繆,緊緊抓住有利時機,盡力把軟硬件資源準備得更充分一些。《方案》中明確的一些措施,都是要在12月底前完成,可謂時間緊、任務重,但爲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生命的威脅,一切努力都值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