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嚴曉菲 記者 徐蔚)中國經濟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要更大程度上從消費端發力來拉動經濟增長,同時引導居民增加對金融資產的配置,而估值處在歷史低位的A股具備較大的配置價值。

投資主導經濟將轉型

李迅雷認爲,高質量發展要建立在新的發展模式之上,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尤其是要提高國內大循環的流動性。

中國經濟正處大變局中,轉型勢不可擋。李迅雷表示,過往,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當中,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要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經濟增長模式需要從過去的投資拉動主導模式慢慢地轉向消費拉動。因爲消費拉動模式是一個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

“投資拉動見效快,操作性強,但消費的繁榮纔是經濟增長的長期基礎。消費雖然是‘慢變量’,但如果總是嫌拉動消費見效慢,過度依賴投資拉動,最後勢必會導致經濟結構的扭曲。”李迅雷說。

面對當前國內消費的疲軟,李迅雷表示,一方面要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增加國家財政對居民部門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再分配、三次分配,通過稅收政策調整以及倡導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合理分配。“這與共同富裕目標也是相輔相成的。收入差距的縮小,中產佔比的上升,對拉動消費是非常有利的。”

加配金融資產

李迅雷表示,對於中國居民家庭來講,資產配置領域應該更多的配置在金融資產,不斷減少對房地產的配置。

10月金融數據顯示,居民存款同比多增6997億元,已經是連續第8個月同比多增。今年以來,居民存款累計同比多增5.4萬億元,絕大部分是定期存款的增加。“這意味着,房地產銷量減少的收入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居民儲蓄賬戶,而儲蓄賬戶的錢會慢慢轉向對金融資產的配置。”李迅雷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在李迅雷看來,作爲資產主要配置的房地產轉向後,會給財富管理行業帶來增量資金。這非常有利於資本市場,也對“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有促進作用。所以,應該要把握好經濟轉型所帶來的機會。

兩類板塊值得關注

“我認爲當前還處於對金融資產配置信心不足的階段,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階段。”而在金融資產中,李迅雷認爲,權益類資產是首選,“因爲權益類資產目前處在歷史估值的低位,它所蘊含的機會比較多。”

李迅雷表示,A股市場的指數估值水平PE在過去30年不斷下調,目前處在歷史低位。同時,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指數的風險溢價水平也處在一個較高位置,意味着A股在這個位置上有相對投資價值。

“一方面,我國居民家庭在房地產配置的資金減持之後,流入到A股市場、金融產品,這個規模是比較可觀的;另一方面,外資佔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未來的提升空間還比較大。所以,無論是內資或外資,都有一個未來對A股市場增加配置的空間。”

談及看好的行業,李迅雷認爲有兩類板塊值得關注。一類是與高質量發展相關的板塊,涉及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方面。“更具體的範疇包括光伏、鋰電池、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芯片、高端製造、新材料等,這些行業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具有很好的成長性。”

另一類是被低估的板塊,也包括傳統產業,“這類板塊由於估值水平已經過低,仍然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