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疫日記

現在已是我居家辦公的第二個星期。我每天依然時不時在想自己是否陽性了,但比起一個多星期前,我已經平靜了很多。

時間回到一週前。12月5日那天,我和同事在上班時聽說有個同事在居家時陽了,大家還在開玩笑要給她的座位消毒。結果沒過幾天,大家就被告知前幾天一起喫飯的同事也陽了,發燒到了39℃。原本還頗爲輕鬆的氛圍,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同事們默默在辦公室戴起了口罩,中飯也不坐一起喫了,大冷天開窗通風……

當我知道這件事時,不緊張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來,我們都變成了密接。

於是,我開始在腦海裏分析她感染的原因,我想了一通,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只能在網絡上搜索感染後的各種可能症狀和應對措施,問我同事要不要喫藥、要不要去方艙,一邊分析一邊安慰她。

結果,我更焦慮了,越發開始想東想西。

我甚至想到,自己昨天做的核酸沒出結果,大前天做的也沒出結果,我是否出現了十混一?我不會連累別人吧?我這幾天去上班會不會導致辦公室全軍覆沒?

一系列問題困擾着我,一下班我立馬飛奔回家檢測抗原。很快出了結果,一道槓,還好。我心裏提着的一口氣終於鬆了下來。

我坐在家裏冷靜了很多,但還是會不自覺想到一些問題。比如,抗原檢測的結果準確嗎,會不會存在潛伏期,我怎麼覺得自己開始有些發熱了……當然,最終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居家辦公了一陣子以後,我也逐漸想明白了這些事情。陽,還是不陽,這已經不是我能決定的事情了,我能做的就是放寬心態,不必爲尚未發生的事情擔憂焦慮。正如同社區羣裏說的,沒事的,只要多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多觀察。

現在的每一天,依舊是我平凡又普通人生中的美好日子,有陽光,有時風也不小。

我依稀記得兩週多前,辦公樓封控第一天,我和同事攜資料帶電腦騎着自行車在岔路口分開時,她說了一句“這下不知道啥時候才能相見了”。但現在我想,那天應該不會太遠了。

□秋蘭(出版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