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元旦、春節也將接踵而至,不少市民開始集中採購年貨。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年末這段時間各大商家紛紛加大促銷力度,市場迎來消費熱潮,但對廣大消費者來說,不必要盲目大采購,很多商品囤多了,反而會帶來煩惱。

“距離過年也就一個多月了,很多年貨已經開始促銷,週末的時候去超市採購了不少。”市民王女士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她採購的主要是各種相對適合保存的包裝食材,像食用油、大米、雜糧,還有香菇、木耳以及調料等,算下來總共花了近千元。“不過回家整理的時候,感覺買得太多了。”王女士說,“有些東西原以爲能存很久,但實際上保質期並不長。”王女士告訴記者,比如她採購的一種大包裝的雜糧,保質期總共只有六個月,目前還剩下三個多月,正常喫的話,過期之前肯定是喫不完的。王女士說:“還有一口氣買了好多袋火鍋鍋底和煮湯的調味料,剩下的保質期也都不長了,恐怕最後難免會有浪費。”

“有些看上去價格挺實惠的,但要批量購買纔行。”市民劉先生日前向記者反映,“這幾天電商平臺年貨促銷,很多都是多買多優惠,買少了的話基本上沒有任何優惠。”劉先生表示,他選的幾款紅酒、堅果、罐頭、蜜餞的禮盒都是這樣,買一件的話是原價,買三件以上才能享受八折或七折優惠。劉先生告訴記者說:“有時爲了優惠不得不批量採購,但是買回來堆在家裏,真是越看越心煩。”

考慮到節日期間家庭衛生健康需求,市民呂女士在電商平臺和超市批量採購了很多洗手液、免洗凝膠和消毒溼巾、衛生紙等,堆在儲物櫃裏,佔據了大部分空間。“買這些東西沒少花錢,現在看來,也沒必要一次性買這麼多。”呂女士說,現在很多東西都常常打折促銷,隨用隨買也貴不了多少。

“爲了湊單多得一些優惠,最近幾天總共買了五六百元過節的零食和飲料。”市民孫女士接受採訪時說,現在有點後悔了。孫女士表示,囤貨的時候衝動了,考慮得比較簡單,在種類、口味方面也沒太挑選,現在覺得好多都不太理想。孫女士說:“以後真不打算一次性買太多了,以前的消費習慣有必要改一改。”

商業百貨行業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年末消費高峯期已經到來,在這樣紅火熱鬧的市場氛圍裏,消費者可能會有衝動消費、甚至過度消費的情況。不過也不必太過焦慮,只要購物時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需求和消費能力就好。另外,不妨嘗試把偏愛囤貨的消費習慣轉變爲按需消費、理性消費,別被一時的優惠福利迷了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