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遼寧日報

本報記者 嚴佩鑫

核心提示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今年以來,遼陽市文聖區以結構調整爲主線,用實幹譜寫出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好。

2022年,文聖區上下齊心協力、主動作爲,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項目建設強力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城鄉融合更加深入,民生福祉更加殷實……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等增幅均位於遼陽市前列。

優化結構 釋放發展新動能

12月13日,遼陽市文聖區遼東路與望水大街交界處的遼陽農產品加工產業暨冷鏈物流建設項目現場,6號樓 、7號樓鋼結構安裝持續進行;4號樓鋼柱鋼樑等鋼構件陸續進場,開始安裝辦公區域鋼柱……

“您看!咱這些工人幹得多投入,個個熱情高漲,每天準時來到工地,這工程進度也是一路奔跑不停歇。”瀋陽中辰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馬權滿懷信心地說。

總投資8.6億元的遼陽農產品加工產業暨冷鏈物流建設項目是遼寧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中國供銷新網工程建設的重要樞紐工程,主要建設科創中心、冷鏈儲備庫、加工廠房、食品生產線、冷鏈物流樞紐和集配中心及電力、給排水等配套工程。項目以對遼寧中部地區的農產品進行冷凍冷藏、分類包裝、集中加工、倉儲物流、批發檢驗和銷售配送等業務爲主,兼營遼陽本地農副產品的收購、倉儲、運輸和銷售,真正做到“產供銷”一體化,努力打造區域性農產品加工及冷鏈物流基地。

今年8月,遼陽市文聖區政府和河東新城管委會發揮合署辦公優勢,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早行動、早部署、早推進、早落實。短短13天時間,先後逐級通過遼陽市政府、省政府和國家發改委審覈,該項目獲遼寧省首筆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基金扶持8600萬元,項目如期開工。

其實,這只是文聖區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釋放發展新動能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文聖區一二三產業結構調整同步發力。投資7250萬元,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7萬畝,完成質量位居遼陽市第一。4家企業獲評省“專精特新”產品(技術)、“小巨人”企業,慶陽社會福利廠獲評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業互聯網加速推進,1家農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1.5萬平方米標準智能化製造車間投產運行,產能增長300%。傳統產業智能化步伐加快,冀東水泥等企業獲評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證、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日發貨能力提升100%。大力培育服務業新模式,粵福祥等中高端餐飲業盛裝啓航,依託萬達、居然之家和明珠幸福裏商業街舉辦消夏美食節、煙火夜市和夏日文化節,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濱河商圈“夜經濟”活力十足。

項目爲要 增強發展牽動力

雖已是冬季,但遼陽市河東新城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施工現場,塔吊高高矗立,水泥罐車的轟鳴聲不絕於耳,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緊張施工,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小學部、中學部教學樓以及綜合樓主體的工程建設。

遼陽市河東新城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位列2022年遼陽市政府20項民生工程之首,今年8月1日開工建設,計劃在2023年秋季開學前交付使用。這個項目總投資約1.8億元,總建築面積26974.36平方米,地上建設小學部教學樓、中學部教學樓、綜合樓(含體育館、食堂、多功能報告廳)、400米標準跑道操場、風雨操場及附屬配套工程等。學校規模爲36班制,其中小學24個班、初中12個班,可容納在校生1680人。

爲做好這項重點民生工程,文聖區委、區政府與河東新城管委會倒排工期,搶抓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全力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滿足人民羣衆對高質量義務教育的需要,對完善河東新城教育體系打造現代城市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同樣,在文聖區河東新城正在建設的智慧停車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有序分工,正分頭開展鋪設柏油路、施劃停車標識線、清理綠化帶等工作……文聖區住建局副局長張真介紹:“遼陽市文聖區河東新城智慧停車項目主要對遼陽市河東新城的停車位進行整合並進行智能化改造,改造共分爲存量停車場和新建停車場兩部分,共計39座停車場,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開工11個地塊,計劃年底施工完畢。項目二期工程包含剩餘地塊建設,預計2023年9月底前完工。”

今年以來,文聖區投資9000多萬元加快推進河東新城智慧停車項目,規劃39座停車場,2萬個公共停車位,從源頭解決市民“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大美河東。未來,智慧停車項目落成後,將全部實現智能停車,採用手機終端系統,通過手機APP實現停車費用支付、空餘車位查找、車位預約、目標停車場導航、車位分享、錯峯停車等功能,可實現用戶線上自動支付、ETC支付等便捷支付模式,有效避免了排隊進出場的現象。

今年是遼陽市的“項目落地年”“工業突破年”“城市管理年”“營商環境提升年”“民營經濟規範年”。文聖區堅持項目爲王、項目爲綱,嚴格落實領導分包、專班推進等工作機制,力促億元以上項目開(復)工37項,全年謀劃項目168個,爭取上級投資項目40個,已到位資金2.5億元。

深化改革 厚植髮展新沃土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關係到城市、地區未來發展。文聖區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建設,大力弘揚24小時通信暢通、10分鐘響應到位的“店小二”式服務,加速推進政務服務流程再造、“一件事一次辦”提質增效,有效解決政府拖欠工程款問題,厚植統一開放、公平公正的企業生存土壤,不斷增強企業投資信心,激發市場活力。

今年以來,文聖區與慶化公司的溝通聯繫更加緊密,有效解決涉企歷史遺留問題,特別是涉及廠區周邊羣衆的信訪問題,積極促進慶陽民爆器材有限公司與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上海有機高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項目合作,政企聯動得到進一步強化。

爲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文聖區嚴格落實惠企政策,已累計完成減稅降費1.22億元,留抵退稅6245萬元,辦理延期繳納稅款3799萬元,爲企業發放“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專項獎勵資金788.68萬元。

在瀋陽舉辦的“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文聖區就“一河兩岸”宜居宜業新生態和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做了詳細介紹,着重推介了發展數字經濟產業的雄厚基礎、配套政策、承載能力、人才集聚等相關優勢。

近年來,文聖區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數字遼陽建設規劃要求,以中南數字產業園爲引領,“城市大腦”相繼落戶,工業互聯網發展迅速,現代農業裝備研發智能車間,水泥企業智能示範工廠等提質增效,雲峯智能、金慧科技等30多家互聯網科技服務型企業不斷壯大。出臺數字經濟優惠政策,對有潛力的數字產業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財富中心內的省級電商基地建立政校企聯盟,每年可爲數字產業提供近千名專業人才,爲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重點項目集中籤約儀式上,文聖區與網易集團、訊衆公司、山西能源公司簽署項目合作協議。

今年以來,文聖區堅持以高水平制度創新爲高質量發展賦能,建立“營商+招商”機制,雙線協同作戰成果豐碩,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招商48次,簽約項目30項,落地項目20項,引進實際到位資金35億元。堅持高位推動,發揮合署優勢,2個項目獲得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1.71億元,是全省首個使用該基金並順利開工的縣區。“放管服”“一網通辦”等改革不斷深化,省委營商環境專項巡視反饋的9個問題、自查的1325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減稅降費等助企紓困政策有效落實,項目包保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辦事效率顯著提升,全年淨增市場主體1569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