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魏笑 深圳報道 從出生到死亡,生物醫藥產業與人類緊密相關。受新冠疫情影響,2021年,輝瑞和Biontech合作的新冠疫苗復必泰超過霸榜多年的藥王修美樂,銷售額近400億美元,成爲全球最暢銷藥物。

我國同樣是生物醫藥產業大國,大健康產業產值超10萬億,相當於我國GDP的10%。但從生物醫藥產業大國邁向強國還存在一定距離。該距離能否縮短,甚至實現趕超?

對此,歐洲科學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學藥學院院長陳有海在12月12日舉辦的第八屆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高峯論壇上表示,“儘管我國在生物製藥領域總體落後,但絕對有飛躍的可能。”

“絕對有飛躍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打造成爲生物醫藥強國充滿機遇。首先是生物醫藥市場廣闊,我國是人口大國,且面臨較爲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醫療需求激增,生物醫藥市場空間很大。

其次是政策支持,因爲生物醫藥產業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很多時候新興產業的發展快於政策制定,如果沒有政府大力支持,該產業將面臨諸多問題影響發展。

如何把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做好做大,在世界範圍內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企業?對此,陳有海表示,首先是找準定位。需明確的是,作爲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製藥產業目前面臨的大背景是中美科技戰,深圳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競爭對手絕對不是長江三角、北京,而是世界知名的生物醫藥灣區和國家,因此一定要用國際化視野考慮所選擇的賽道和目前在該賽道中所處的國際水平。

在創新藥研發方面,找準新賽道是實現飛躍的重要突破點。“生物製藥領域剛剛發展,有很多新賽道有待探尋,這時彎道超車、錯位式發展、飛躍式發展等都容易出現。這也是我認同‘儘管我國在生物製藥領域總體落後,但絕對有飛躍的可能’該觀點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陳有海提示,目前各國藥企、研究機構等都在努力尋找新的賽道和靶點,即使找到,也需要反覆驗證其可行性。

投資環境和人才培育亟需改善

在生物醫藥資本市場方面,與歐美不同,我國生物醫藥企業數量非常大,但該領域的投資基數相對很少,平均下來每家企業獲得的資金數相對更少。

原因爲何?陳有海表示,在與國內很多基金談論該問題時,我發現國內很多生物醫藥領域投資者常因畏懼風險過高而不投資某個新賽道或靶點。“如果我們持續以這樣的心態進行投資,那我們永遠都將是跟隨者,而不是行業領軍者。”

因此,投資機構對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特別是政府基金。值得慶幸的是,高峯論壇上,深圳市政府專門成立了50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基金,並鼓勵支持一系列社會投資基金落地深圳。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曾表示,目前私募機構更多的是爲國有資金服務,目標更多元,也更看重投資對區域經濟和產業的帶動作用。以政府引導基金爲例,有時財務回報訴求可以暫緩,最重要的是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在招商引資方面,政府已從過去政策招商、稅收招商和土地招商轉爲疊加資本招商、賦能招商、併購招商。

產業集團的訴求也不僅是財務回報,其更希望圍繞產業鏈做投資,打造新的增長極,培育新的S曲線。

陳有海列舉兩種生物醫藥企業發展壯大的商業模式。一是收購併購,“這是世界排名前50的大公司發展壯大的最主要模式,即大魚喫小魚,大魚把小魚喫掉了可以慢慢壯大,很多小魚也很願意被大魚喫掉。”

二是產業聯盟。爲抵抗創新藥研發風險,很多大公司選擇與其他科研院所或公司一起成立小公司,共同分擔風險,最後共享成果,這也被稱爲產業聯盟。在上述論壇上,深圳第一個生物醫藥聯盟“深圳市生物醫藥產業聯盟”授牌成立。

對此,陳有海表示,當務之急,產業聯盟可以助力分析深圳4000多家中小生物醫藥產業公司是否有真正的“金礦”還未被挖掘,如果發現有,可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或聯合控股集團的商業模式,慢慢把“金子”挖掘提煉出來,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發展本地生物醫藥產業。

最後是關鍵的人才問題,針對人才和人才項目的評判標準等亟需改善。現在建設人才團隊的方式是引進和培育,吸引人才很關鍵,但將人才引進後的人才管理問題也同樣需要關注。

每個產業有自己特定的規律,醫藥產業亦是如此,不能違背自然發展規律評判人才。“我發現有些一流人才被引進後卻慢慢變成了“二流人才”,原因是行業生態環境不合適,針對人才的評估系統出現了問題。生物製藥是需要長期投入的,一些評估機制需要短期內出成果,這是不合適的,這樣會把人才給磨滅了。”

總體來說,我國從生物醫藥產業大國邁向生物醫藥產業強國,需要每個從業者的努力付出。

(作者:魏笑 編輯:孫超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