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石普寧    每經編輯 唐 元    

12月14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指導,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承辦的2022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城市構想大會正式啓幕。

本次大會採取“線下+線上”的形式,設成都主會場,上海、倫敦線下分會場,以及全球十餘個線上分會場。會上,四川省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純發表了題爲《自美因人而彰,城美聚合而生》的主旨演講。

“無論是城市環境、空間形態還是場所氛圍,美學都是城市的一個本質追求。”李純引用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爲開篇,指出成都的城市美學在於“最美的人居環境”以及“最美的城市場所氛圍”。李純表示,未來關於成都城市美學的構想或許是“山水林田湖城”和諧統一的未來公園城市,與傳統的川西林盤、水田、林宅院的人居之美一脈相承,“這樣具有大美城市形態的城市發展新模式,既回應了傳統美學又兼具未來城市的美感。”

“作爲一名城市空間構建與設計的參與者,我們認爲從當下到未來的城市美學,應該包括文化美、綠色美、科技美三個維度。”李純說。

文化美:地域文化是構築城市美學的設計原點

“我們對於城市美不美的第一印象往往來自於建築的形態,因爲建築體現着地域文化的歷史、審美趣味和審美的理想。”她結合其團隊多年的建築設計實踐指出,建築離不開地域的概念,更不能脫離文化的範疇。建築師需要跳脫專業的視角,去觸摸鄉土的機理,體味文化的底蘊,回應美學的思考。地域文化不僅是數千年曆史的如影隨行,更是不同時代對美的自我詮釋,“因此,我們致力於將歷史與地理的特質融合到現代城市的骨架中,並浸潤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來,成都在進行城市更新的過程中,逐步梳理出了“八街九坊十景”的城市格局體系,包括寬窄巷子、文殊坊、錦裏、華西壩等等,“這些點位實際是來自於城市的歷史記憶,與天府文化重要的節點是相重合的。”李純進一步以寬窄巷子的“寬門窄塔”、“釣魚臺精品酒店”、文殊坊二期改造以及鐵像寺水街二期爲例,指出對於地域文化的闡釋活化不僅體現在原有城區的更新提升中,也體現在新城城區的場景創造上。

綠色美:綠色低碳將豐富城市美學的生態內涵

“綠色低碳不僅是國家戰略的核心應有之義,更是生態文明建設對美的一個必然追求。對於設計師來說,我們的使命與責任之一就是讓居民能夠在城市空間中享受到生活的快樂,使居民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幸福。”李純表示,“綠色美”就是以更生態的材料和更少能源消耗,營造更舒適宜居的城市環境,形成全新的可持續的生產生活理念。

具體來看,在建築實踐中通過綠色低碳豐富城市美學內涵,主要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建造綠色建築。“近年來,綠色低碳成爲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一個主要趨勢,因此我們也設計了一批綠色建築項目。”李純以騰訊成都的項目、麓湖的花坊餐廳、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災後重建項目等建築爲例,指出其團隊注重因地制宜進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尤其是太陽能的應用。“目前,我們正在大力推進光伏建築一體化的技術應用,併成立了四川省科技廳頒發的光伏建築一體化的研究中心。此外,我們還正在推進辦公大樓的進一步智慧節能改造,形成樓宇能源管控平臺和雙碳的示範樣板。”

第二種方式是以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李純指出,成都的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就是以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模式的一種變革,重點打造“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的綠帶系統,“我們也始終積極參與生態溼地公園綠道的規劃設計,綠道的建設將公共空間與城市的環境有機融合,將休閒、體驗與審美感知相統一,能夠成爲城市綠色經濟體的一個造血機制。”她進一步提到,隨着綠道體系的完善,成都也逐漸形成了能夠改善城市風熱環境的生態走廊,夏季的時候有助於緩解熱導效應,以應對如同今年夏季一樣的極端高溫天氣;冬季的時候能夠提升空氣的流動能力,形成通風走廊,從而驅散霧霾,提高空氣質量。

科技美:數字科技將引領城市美學的認知革命

“數字科技不僅會因技術發展帶來審美的新思潮,更會催生新生觀念對傳統美學的不破不立。”李純指出,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城市建設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藝術化。這也就是說,數字科技是城市美學的基礎,因爲美既是科技發展的伴生品,也是最終產品。“隨着科技的進步,未來城市也許將是一個數字化的城市,不妨讓我們大膽地想象,在新興科技數字和手段的加持下未來城市的發展圖景。”

李純首先提到了元宇宙。她指出,元宇宙有足夠的話題度和未來性,“目前,比較流行的一類數字孿生的元宇宙,其作用是使千里之外的參與者們能夠共聚一堂,或是對城市未來規劃形成預演,讓未來提前到來。”至於元宇宙運用的未來場景,她則指出,其大勢或許會像很多影視作品中想象的一樣,真正形成元宇宙社區,人們完全可以像生活在物理世界一樣生活在元宇宙之中。

李純結合探索元宇宙與建築設計行業結合點的應用實例提道,目前其團隊打造的元宇宙應用場景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依託企業的文化空間,打造城市會客廳的元宇宙,從而讓四川來客可以打破物理空間的限制,瞭解企業的設計理念和項目產品。第二種是在文殊坊的實體規劃過程中,其團隊同步打造了文殊坊的元宇宙,使外地遊客同時也可以感受文殊坊的魅力所在。最後,其團隊還在搭建數字鄉村的元宇宙,營造數字鄉村文化旅遊消費的新場景、新體驗,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李純總結道,今日關於城市美學的構想並非追求極致的完美,而是去認識到不美也是美,“有時候不完美反而給人們留下想象的空間和提升的餘地。”她指出,美存在於每一個人內心的深處,它不是一種感官形態,而是一種文化心理;同時,城市美學也不只是外在形態或單純的關於美的實踐,而是要關注生活在城市中人的情緒和體驗,辨析美感的產生,革新關於美的認知。

“吳冠中先生曾說,今天的中國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2019年,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要提升社會的審美水平,因此作爲城市空間的設計者與創造者,讓更多人關注到美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李純最後表示,美學是一個廣泛而崇高的範疇,並不僅僅限於建築學領域,“未來希望能夠邀請到大家一起尋美、談美、創造美,構想美好的未來城市,因爲城市美學需要聚合而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