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貝殼財經

卡塔爾世界盃期間,雅迪廣告頗受關注。與此同時,行業老六綠源集團也赴港遞交招股書。不過,“雙12”也難救電單車傳統淡季市場行情,以至於價格戰聲勢再起。

近年來,電單車作爲輕量化交通工具在全球逐漸風行,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鋰電化也降維應用到電單車行業,行業逐漸向高端化升級。此番,綠源若上市成功,電單車企業或迎來上市潮。

“雙12”難救行業淡季,價格戰再起?

“這個季節,是整個行業銷售最淡的時候,這個雙十二公司線下表現還可以,線上數據沒有對外公佈。”12月13日,某頭部電單車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一般來說,每年3月份,電單車銷售額較高,主要與春節假期過後經銷商補貨需求有關。此外,每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也較高,主要是正值暑假及開學季,學生及家長通常有較大交通出行需求。

市場淡季之下,雅迪參與世界盃營銷,推出“抽金球·贏免單”優惠活動。不少業內人士認爲,行業傳統淡季,雅迪營銷活動會帶動其他品牌跟進,行業價格戰可能再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目前,部分電單車企業在電商平臺仍執行“雙12”,甚至“雙11”的售價。11月底,記者走訪福建福鼎電單車線下門店,陰雨天氣之下,各門店客流一般;品牌門店集中,競爭相當激烈。

不過,電單車確實成爲不少人的代步工具。“目前,南方的氣溫還可以,不太冷,電動自行車在小城市還是挺方便的,畢竟現在小地方也堵車。”福建的張女士介紹。

九號公司集團研發中心大數據及雲服務研發部負責人陸見微介紹,從用戶騎行數據圖來看,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九號智能電動兩輪車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五大核心城市騎行數據增長明顯。結合雙11數據來看,在當前消費用戶結構中,36歲以下年輕用戶佔比高達65%,年輕用戶成爲消費主力。

“從北京、上海兩地的九號智能電動兩輪車騎行熱力分佈圖來看,在疫情封控前後,主要商圈、辦公樓宇、市內公園等區域,騎行用戶分佈最多且較爲集中,可在一定程度說明電動兩輪車已成大家日常短途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陸見微認爲。

在疫情之下,電單車表現頗好。港股上市公司雅迪控股尚未披露第三季度數據,愛瑪科技表現不錯,公司前三季度營收172.28億元,同比上升37.69%;歸母淨利潤13.76億元,同比上升138.28%。此前承壓多時的新日股份開始逐步“回血”,公司前三季度營收41億元,同比增長20.67%;歸母淨利潤1.51億元,同比增長357.10%。

電動兩輪車是九號公司重要產品。2022年第三季度,九號電動兩輪車銷量32.97萬輛,收入10.75億元,同比增長97.42%。不過,新勢力小牛電動表現較爲乏力,公司營收11.53億元,同比下滑6.0%;淨利潤爲290萬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爲9170萬元。

綠源擬赴港IPO,行業毛利率需提升

今年以來,行業出現“一車難求”,緊俏的市場行情之下,綠源近期開啓赴港上市之旅。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電動兩輪車行業的競爭非常激烈,且高度集中。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約有100家電動兩輪車製造商,前九大製造商佔市場份額約80.3%。

以2021年的電動兩輪車銷量計,綠源是中國排名第六的電動兩輪車生產商,市場佔有率爲3.9%。綠源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公司收入分別爲24.95億元、23.78億元、34.18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爲6970萬元、4030萬元、5930萬元。

不過,進入2022年,行業市場表現頗好,也帶動了公司業績增長。綠源招股書顯示,公司2022年上半年營收19.98億元,淨利潤5180萬元。根據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的未經審覈合併管理賬目,公司前九個月的收入已超2021年收入。

目前,綠源在浙江、山東及廣西設有三個生產基地。截至2021年,公司電動兩輪車年產能約達210萬臺。截至2022年上半年,綠源經銷商數量爲1086個,終端門店數量超過9200個。此外,透過與海外經銷商合作,在44個國家出售產品。

電單車行業依賴第三方經銷商銷售產品。綠源招股書顯示,經銷商的採購佔綠源銷售的絕大部分,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線下渠道所得收入分別佔公司收入的94.5%、70.7%、82.4%、89.1%。

總體來看,電單車行業毛利率偏低。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綠源集團毛利率分別爲13.7%、12.0%和11.3%;雅迪控股公司毛利率則由2020年15.9%下降0.7%至2021年15.2%。愛瑪科技2021年電動自行車毛利率11.50%,同比增加0.61個百分點。電動兩輪摩托車毛利率11.37%,同比持平。

行業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間,中信建投分析師馬王傑表示,當前兩輪車行業儘管已出現龍頭型公司,但廠商仍處於持續搶佔份額、“爭奪地盤”的階段,仍需較大程度上依賴經銷商體系開拓門店、擴展市場,因而短期來看縮減渠道利潤可能性不大。但長期來看,伴隨龍頭品牌市場地位的持續鞏固以及渠道端本身價值的弱化,整車廠議價能力有望不斷增強,最終憑藉更強議價能力將部分渠道利潤轉移到品牌方。

“蓄電池零部件自產難貢獻較大利潤,電機零部件自供比例提升或能貢獻一定利潤空間,預計整體可爲整車廠淨利率貢獻約1個百分點;通過規模效應實現成本端壓降,另外借助智能化趨勢提升產品均價,預計整體可爲整車廠淨利率貢獻3-3.5個百分點;下游渠道優化提效可爲整車廠淨利率貢獻約1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未來龍頭品牌淨利率有望提升約5個百分點。”馬王傑總結稱。

目前,傳統電動兩輪車市場中,雅迪控股於2016年在港股上市,新日股份在2017年登陸上交所,愛瑪科技在2021年圓夢A股。新勢力中,小牛電動於201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九號公司2020年在科創板掛牌交易。綠源若成功上市,臺鈴等行業頭部企業或也有所行動。

輕量化是趨勢,產業發展仍需要創新

“電動自行車企業上市是好事,這樣才能跟上全球電動自行車輕量化的浪潮。目前,電動自行車的利潤可能吸引不了多少投資者,未來還要靠新的產品,更好的產品,比如智能助力自行車。”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認爲。

電單車成爲輕量化交通工具的代表,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部門主任劉岱宗介紹,德國僅在2019年上半年,電動自行車銷量就已接近2018年的100萬輛;荷蘭2018年電動自行車的銷量已超過自行車總銷量的一半。歐洲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呈上升趨勢,也符合可持續交通要輕量化的方針。

我國是電單車保有量大國,爲了提升電單車安全行駛和防火阻燃性能,新版《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從2019年4月開始實施,行業也煥發新活力,先後吸引了九號、哈囉等新勢力入場。五菱汽車美的集團也佈局該領域。

與此同時,汽車行業近年來的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逐漸向電動自行車行業延伸。艾瑞諮詢報告指出,2021年兩輪電動車智能化水平提升明顯,產品在車輛狀態採集與硬件管理、車輛交互傳輸系統、駕駛輔助系統、能源系統、防盜系統等方面有較大提升。在輕量化、鋰電化、智能化趨勢下,新勢力品牌主要以搶佔市場份額爲主,擴張渠道,持續發力高端智能鋰電車。

不過,馬王傑認爲,從現有龍頭品牌電動兩輪車產品升級路徑來看,主要是圍繞電摩(電動輕型摩托以及電動摩托)品類進行鉛酸電池升級並加以外觀等方面的優化改進,電自品類受限於新國標重量要求,難以在安裝高性能鉛酸電池基礎上進行進一步優化,因而升級空間相對有限。

“電動自行車有其價值,但也帶來了挑戰。目前中國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提高了時速和總重量,忽略了對使用者年齡、佩戴頭盔與否以及路權提出要求,意味着未來或有更多的道路安全事故。目前,電動自行車在出行體系中的角色定位、規章制度還沒理順,也會限制產業發展。”劉岱宗認爲。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盧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