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週來,奧密克戎病毒來勢洶洶,越來越多的人中招變陽。感染過的人會不會反覆感染?網上流傳的抗疫中藥方靠譜嗎?中藥西藥能一起喫嗎?……針對當下公衆關心的熱點問題,張伯禮院士接受了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的專訪。

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伯禮院士在給患者把脈、問診。新華社記者李然攝於2021年2月23日

熱點一:北京等一些城市感染者數量明顯增加,但另外一些城市情況較平穩,導致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張伯禮:這種差異與北京人口多、密度大有關,導致疫情傳播速度更快。同時,北京本輪疫情的主要毒株是奧密克戎BF.7毒株,與奧密克戎其他變異株相比具有更強的傳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這種變異株主要在上呼吸道複製,這意味着感染者容易在說話、咳嗽時造成病毒的傳播,進一步促進了病毒的傳播。此外,北方寒冷,又值感冒、流感的高發季,更加深了疫情嚴重的印象。

熱點二:感染過新冠的人會不會反覆感染?

張伯禮:有些傳染病,確實在一次感染後會獲得持久甚至終身免疫,比如水痘。而新冠病毒感染與之不同,通過對國內外奧密克戎疫情的觀察可以得出結論,由於新冠病毒不斷髮生變異,且有較強免疫逃逸能力,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具有多個亞型,人體對奧密克戎不同亞型難以建立全面的免疫屏障,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後,少數人有可能還會再次被感染,這方面還需開展更多的研究。

二次感染的情況是因人而異的,要根據感染者當時的免疫力和病毒的強弱程度來考量。一般而言,二次感染與首次感染的症狀沒有太大區別。如果感染了同一個亞型的病毒,二次感染的症狀會輕於首次感染。因此,即使感染康復後個人防護措施仍應當堅持。

熱點三:很多人關心新冠後遺症的問題,這種擔憂有必要嗎?

張伯禮:是否稱爲“後遺症”“長新冠”還可以討論。部分患者在康復期確實還存在一些症狀,沒有完全恢復。原始毒株和德爾塔毒株所致的感染大約有10%的患者轉陰後有此類症狀存在。但目前初步觀察,奧密克戎毒株引發新冠這類症狀風險顯著降低,無症狀感染者基本無新冠後遺症。

奧密克戎感染不可怕,絕大多數感染者可在7-10天內完全恢復。對於新冠“後遺症”,不用過度擔憂和恐慌。但由於感染者基數大,患者治癒後出現的一些持續症狀,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研究。

中醫講“瘥後防復”。我們在武漢總結的經驗是早期康復、綜合康復、自我康復,用中藥、鍼灸、推拿以及傳統功法等,能夠促進患者愈後,改善乏力、氣短等症狀。延續新冠康復的經驗,發揮中醫藥在康復方面的特色優勢,不斷優化康復路徑和方法,採取積極的干預措施,讓治癒者的身心達到更好的狀態。

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伯禮院士在診室坐診。新華社記者李然攝於2021年2月23日

熱點四:中藥西藥是否可以一起喫?

張伯禮:當前應當呼籲廣大民衆理性用藥、合理用藥,切忌病急亂投醫以及過量用藥。如果被感染,西藥退燒藥與中藥感冒藥儘量不要同服,如服用連花清瘟、金花清感、宣肺敗毒顆粒等有退熱功效的中成藥,就不再聯合服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了。其他中藥西藥如服用也應間隔1小時,避免互相影響。當然若是服用了感冒類中藥,但咽痛明顯,可以加服六神丸、清咽滴丸等對症藥。同時應把握“中病即止”原則,症狀消失後及時停止用藥。

中藥感冒藥也儘量只選一種服用,沒必要兩三種一起服用,這類藥多含有清熱解毒類的苦寒藥,疊加使用易傷脾胃,不利於愈後。西藥退燒藥同樣如此,選用一種即可,避免聯合用藥,要注意每日服用劑量不要超標,否則可能會對肝臟帶來損傷。

熱點五:現在網上流傳着很多預防或治療新冠的中藥方,以及一些所謂“很靈”的食補方,您怎麼看?

張伯禮:根據中醫“三因制宜”的原則,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羣、不同的季節防治疾病的方劑都有所不同,需因時因人因地裁方用藥,食補也是同樣道理。網上流傳的這些中藥方可能對一部分人起效,但不一定對其他人羣有效,甚至有反作用。建議藥方、食補方宜在中醫師指導下合理使用。對患者而言,多喝水,多喫富含維C的水果、新鮮蔬菜,注意休息,保障睡眠都是重要的。

熱點六:接下來疫情感染的走勢會怎樣?

張伯禮:根據目前國內形勢,奧密克戎毒株已在社會面傳播,又值冬季流感、普通感冒的高發季,接下來1至2個月會迎來一波流行高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預防與治療相結合,中西醫並重,中西藥並用,新冠肺炎重症率和病亡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但隨着感染基數的不斷增大,重症感染者人數也將大概率出現增長。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部署醫療單位,加強重症救治的牀位及醫務人員培訓工作。儘管新冠病毒呈現致病力減弱的趨勢,奧密克戎變異株依然對老年人和有嚴重基礎性疾病人羣的健康產生較大威脅,如何在流行高峯期保護好這些人羣是接下來疫情防控的重點工作。

張伯禮院士在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指導科研。受訪單位供圖

熱點七:今年春節具備大家團圓過節的條件嗎?

張伯禮: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十條”的發佈,讓有鄉愁的人們有了回家過年的盼頭。團圓是中國人對春節最大的期盼,將心比心,將疫情防控工作與暖心服務更好地結合起來,也是我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的方向。在疫情新形勢下,相信疫情防控部門和各地政府也都在未雨綢繆,因地制宜制定返鄉政策,今年大概率是個團圓年。但春運人員遷徙傳播風險較高,相關準備工作仍需加強,個人防疫意識和措施切不可放鬆。

熱點八:近期不少人因爲覺得可能被感染處於焦慮中,您想對他們說什麼?

張伯禮:中醫常講七情致病,恐慌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積極的心態對於預防和治療疾病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應以變應變。與第一代病毒、德爾塔病毒致病性不同,現在奧密克戎感染致病力較弱。平常得感冒、流感不緊張,現在也沒有必要緊張,尤其是年輕人更不用緊張。在日常生活中要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持社交距離,正確佩戴口罩,做好手部消毒,注意室內通風,不聚集,少聚餐,規律作息,保證睡眠,防護措施到位,能夠對新冠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積極做好情緒平復工作,自我調適,進行如讀書、八段錦、太極拳等一些活動,以放鬆身心。

張伯禮院士 資料圖 據視覺中國

老年人、嬰幼兒等重點人羣怎樣做好防護和治療?公衆又該怎樣做好藥物儲備?張伯禮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進行了詳細解答。

問:近期,一些地方出現了抗病毒藥物哄搶一空的情況,公衆該怎樣做好藥物儲備?

張伯禮:在藥物預備方面,抗疫實踐中總結篩選了以“三藥三方”爲代表的有效藥物。同時,公衆應當適量預備一些治療感冒、咳嗽等類常用藥物,包括解熱鎮痛藥、中成藥,常規感冒藥和日常用藥即可。沒有必要一定用哪一種,對症就好,沒有必要進行大量儲備囤積。

“一是藥品有適應症,二是藥品有保質期,大量囤積會造成藥品浪費,也影響市場供應。”張伯禮提示,居民也要識別藥物治療信息的真實性,慎用網絡上宣傳而不常用的藥物或保健品。

在新冠感染後的治療方面,張伯禮介紹,不同症狀的患者採取的方案不同,未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感染者、輕型病例,建議採取居家隔離或居家自我照護,必要時給予上述口服藥治療,密切監測自身健康狀況,並及時向相關單位彙報;對於以新冠肺炎爲主要表現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例,應當及時要求轉診至定點醫院集中治療。

問:嬰幼兒感染症狀有什麼區別,監護人怎樣做?

張伯禮:嬰幼兒感染奧密克戎後的症狀與成人無明顯區別,主要表現爲發熱伴有乾咳、乏力、咽痛等。

“對於兒童,特別是嬰幼兒,不僅要做好兒童本人的個人防護,其家長、監護人也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張伯禮提到,3歲以上孩子要做到全程接種疫苗,外出正確佩戴口罩,做好衛生,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去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家長、監護人要做好平衡營養膳食,安排好作息,提高兒童免疫力,保持兒童房間整潔,通過適時開門和開窗保證空氣流通,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等。

同時,張伯禮特別強調,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率,是除日常對新冠病毒的防護外,最有效的保護手段。因此,對於還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如果沒有絕對禁忌證,建議要儘快主動接種疫苗或者加強針。

來源:新華社、紅星新聞記者 張炎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