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調開出北京首家綠地優選,如今卻陸續關店,北京僅剩下一家綠地臻選。12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位於大興和崇文門的綠地優選已悄然閉店,旗下在京僅剩一家門店在營。綠地集團曾重金打造綠地優選,將其作爲住宅配套商業的設施。如今再看,綠地優選的經營效果並不理想。面對超市領域的激烈競爭,小業態、會員制崛起,綠地優選依舊左右逢敵。

在京僅餘一家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實體零售股普漲時,綠地優選卻遭當頭一棒。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綠地優選在京只剩一家門店,即綠地臻選北京僑福芳草地店。根據僑福芳草地相關人員介紹,該門店爲全國首家綠地臻選超市,涵蓋來自世界各地的甄選商品,同時,該門店更有專門區域提供現做食品。

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看到,綠地臻選北京僑福芳草地店店內貨架擺滿商品,工作人員不時查看貨架銷售情況。店內工作人員介紹,位於崇文門商圈的G-Super綠地優選哈德門店也於今年關停,“哈德門店後來的經營不太好,就關了”。

其實,綠地優選在北京的佈局一直都較爲高調,選中的地塊也多爲核心區。2020年,崇文門哈德門廣場開業時,該項目地下二層引入了高端超市綠地優選,店員曾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超市售賣的商品以進口產品爲主,且往往只會選擇進駐中高端購物中心。

綠地全球商品直銷中心G-Super北京首店選在了大興區綠地繽紛城,圍繞G-Super的購物街區裏,綠地還打造了北京首個國家標準化社區商業中心“生活+”。2018年時,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看到,消費者在G-Super裏可以購買到來自各國的美食,包括牛羊肉、休閒零食、紅酒等,G-Super銷售的進口商品佔比超過85%。

曾經的盛況在京屬於曇花一現,而綠地優選在京外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截至目前,綠地優選的開業門店剩下8家,其中上海“大本營”地區剩5家門店,北京、重慶、濟南各剩1家門店。上海消費者姜女士直言,綠地優選超市並不熱門。

值得關注的是,綠地優選也曾經歷自己的高速發展期。2020年前,綠地優選在上海、南京、成都、重慶等重點一二線城市都做了加速佈局。2018年一年,綠地優選新開24家超市。2019年新開18家超市,進入了廣東市場,拓展了“衛星倉”、社區新業態G-express綠地智選等。按照綠地集團的財報數據,顛峯期,綠地優選超市全國累計開設近百家超市,佈局版圖擴張至全國23個城市。

存在感弱化

實際上,2021年時,綠地優選曾表示“不斷前進的步伐不會因爲疫情的影響而放緩”。現實中,綠地優選倒在了自己鋪設的“高速路”上。北京商報記者在天眼查上觀察發現,成立於2017年的北京綠地優鮮超市優鮮公司已於2022年9月26日被註銷。

就綠地優選超市關店、未來佈局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到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該負責人表示,有專職人員負責回應相關事宜,會將採訪內容轉達到專職人員。但截至發稿,記者並未收到相關回應。

不過,綠地集團2021年年報中提及“消費業務”時指出,加快提升商業運營能級。加強商業綜合體運營管理,優化商業資源配置,着力打造區域型的明星購物中心。加快輕資產管理輸出,優化調整零售化佈局。

與此同時,關於零售、消費業務的發展,綠地集團在財報中提及的篇幅越來越小。綠地集團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提到,“依託進博商品資源優勢,搶抓上海‘五五購物節’的市場機遇。持續提升貿易港平臺能級,完成第五屆進博會招展”。此外,綠地優選發展內容沒有更多體現。

綠地控股日前發佈的2022年三季度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綠地控股合併資產表中負債合計1.18萬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合計1.06萬億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動負債809.4億元。在此背景下,如果集團的“輸血”減少,綠地優選關店也是無奈的選擇。

左右逢敵

此前,綠地優選每一次選址都被視爲對所在區域消費能力的認可。如今,這位超市“頂流”也面臨多方的競爭。綠地優選以進口商品見長,然而當跨境電商愈發普及,進口商品觸手可及,綠地優選的優勢也被弱化。

對於來自於線上渠道的競爭“壓迫感”,零售企業也嘗試佈局線上。相比之下,綠地優選的佈局稍顯遲緩。綠地臻選北京僑福芳草地店主要依靠京東到家、美團外賣等實現線上接單。這與連鎖商超企業相比,在京僅剩一家門店的綠地優選難抵規模競爭壓力。

主打社區商業的小業態也成爲企業佈局的熱點。零售業專家胡春才表示,小業態成爲風口主要與消費趨勢的轉變有關。一線城市的消費變得碎片化,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購買行爲,過去大家去大賣場一站式購齊的需求被大大減弱,因此花較長時間去大賣場採購的頻次降低,而日常高頻購物需求的滿足則由電商與更貼近社區的小業態超市所取代。

近兩年來,離消費者更近、復購率更高的社區消費場景成爲了零售企業佈局的目標。無論平臺或者品牌,對社區消費虎視眈眈,“家門口”的商業便利化也越來越“卷”,社區團購的追趕壓力依舊還在。綠地優選也將面臨客流被分走的境遇。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也指出,未來超市業態能夠發展得好的應是佈局在社區周邊的小型超市,且商品應以生鮮產品爲主。社區型生鮮超市要嘗試與線上融合,增加到家業務。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禕/文並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