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廣汽來勢洶洶。

短短一個月,就連發三個大招。

第一招,人事大調整:廣汽將汽研院、廣汽乘用車、廣汽新能源全部歸到整車事業本部麾下,由張躍賽擔任整車事業本部本部長。

對於這個調整,官方的說法是:一方面,爲了提高廣汽自主品牌在產品、質量、營銷、採購等各領域的橫向協調和統一決策能力,在經營層面全面實現跨領域的一體化運營管理;另一方面,促進責權利的統一,調動自主品牌經營團隊的主觀能動性。

意思很明瞭,調整就是爲了研產銷一體化,從效率改革入手逼迫自己走在市場前面

第二招,公開2.0ATK取得42.10%熱效率的重大突破。42.10%熱效率什麼概念?刷新了目前中國品牌發動機公開認證的最高熱效率,高於長安藍鯨動力的40%,也高於豐田Dynamic Force 2.5L發動機的41%,僅次於馬自達的SKYACTIV-X 2.0L發動機的43%。

在北京車展上,廣汽傳祺還爲這套全新動力總成平臺命名爲“鉅浪”。

第三招,發佈新營銷戰略:“金三角戰略”。

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傳祺用一句話講明瞭態度、戰略和對手是誰——在價值維度正面應對合資品牌的下探競爭

三個大招的核心,可以統一到一個點,那就是:無論是賣車還是研發,要又好又快。又好又快的路徑,是數字化。

動作很多也很大,這背後透露出的,其實也是傳祺越來越旺盛的求生欲。


1

不得不加快

汽車市場徹底成爲存量市場後,2018年、2019年的汽車產銷量已經連續兩年同比下滑,2020年一個冠狀病毒更是直接按下車市的“暫停鍵”。所有汽車品牌都不好過,包括廣汽傳祺。

數據顯示,廣汽傳祺2019年銷量爲38.5萬輛,同比下滑28.14%。這個夏天,傳祺的回暖也來得有點晚。當大多汽車品牌的元氣早在5月、6月就逐漸恢復,傳祺卻直到7月,才迎來春節後的第一個月銷同比增長,銷量28293輛,同比增長6.4%。

體現到財報上也不太好看。在廣汽集團的年中報中,第二季度公司自主品牌+集團零部件業務淨虧9.7億元,剔除非經營性收益後爲虧損10.8億元,較第一季度的10.0億元虧損基本持平。

而反觀其他的選手們,長安隨着“藍鯨動力”的推出正在重拾起它的榮耀時刻,以CS75系列爲首的多款SUV都陸續站上萬輛級銷量的殿堂;長城則在一片低谷中推出多款重磅新品,資本市場在K線裏面更是給予了絕對的看好。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汽車市場也是如此。如果說前幾年傳祺還能隨着大潮流躋身中國品牌前面20%,那麼如今的傳祺,可以說正在逐漸遠離那20%。當然,新能源板塊除外。

第二代GS4的口碑和產品力也許能確保它在未來的SUV五強之爭中確保一席之地,但傳祺的目光又何至於此。要知道,曾經的GS4雖然常年趕不上霸榜的哈弗H6,但也至少是“老二”;曾經的傳祺用GS8首次打破了合資車製造的價格天花板,甚至一度賣到過萬月銷量。傳祺能不着急嗎?它很着急。

一位傳祺的內部這樣告訴我們:“其實,關於要不要做多代同堂,要不要將產品做得更細化,我們經常進行討論,而且討論得非常激烈。”

但是,也許是在廣汽本田、廣汽豐田身上沾染了太多了“三好學生”的氣息,傳祺最終還是堅持把永續經營、穩健成長作爲自己的發展原則。跟當下大部分車企時髦的做法不同,傳祺GS4選擇了垂直換代。

如果貪求“快”,這個做法顯然是不奏效的。但另一方面,令人驚喜的是,傳祺的高價車型表現卻持續亮眼:8月,傳祺三“8”旗艦車型銷量達5105輛,同比增長95%;MPV雙子星銷量達7121輛,同比增長61.3%。可以說,傳祺是不多的能夠在品牌力上與合資抗衡的自主品牌。

於是,以“金三角戰略”爲新的出發點,“向更高端市場進擊”成爲傳祺上下新的價值觀和造車邏輯。

2

讓三方受益

“向更高端市場進擊”,是姿態。

但是這個“更高端”並不是把價格賣高了纔是“更高端”,傳祺的想法是讓消費者、經銷商、傳祺品牌三方受益,這纔是正經的路徑。

其實,2018年的時候我們就提出‘營銷金三角’,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營銷層面金三角就不行了,必須要升級到價值層面。我們做金三角的目的是爲了創造價值——如何給顧客、經銷商創造價值,如何讓廠家更有能力,這就上升到了新的層面。”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告訴媒體,“金三角戰略”是有一個發展進程的。

那麼,如何給顧客增值?傳祺的回答是——在“產品+科技+服務”三個維度全面增值。

產品增值,顧名思義,讓每一輛車買得值、用得值、還保值。這一點可以拿車展上上市的全新旗艦M8(原GM8)來舉例。傳祺在延續其高端旗艦車型高品質基因的基礎上,實現“增值不增價”。通過對外觀、座艙、安全和智聯科技領域進行四大升級,爲消費者增值超過2萬元。

科技增值,正如馮興亞所說:“必須通過科技和價值來贏取消費者。我們的性價比領先戰略,也要靠性能和智能等科技的升級來體現。”

背靠佈局全球的研發體系,傳祺通過全新廣汽全球平臺模塊化架構GPMA、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動力科技三大科技爲產品賦能。

服務增值,早在2010年,廣汽傳祺就秉承“客戶第一”,正式發佈“加分服務”品牌,並不斷推進服務創新。“金三角戰略”發佈後,傳祺重點對“加分服務”服務品牌進行升級。即以數字化爲核心,依託人工智能工具,打造數字化特色營銷服務體系。

2019 年,傳祺便推出“享你所想尊享服務用車”,投入超過 8000 輛代步車,意在解決客戶在維修保養期間無車可用的痛點。截至目前,傳祺這項服務已爲客戶提供超過 210 萬次的代步車服務。

三項增值總結成一句話,大概就是讓用戶獲得的價值永遠高於用戶付出的成本。

在“經銷商增益”層面,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經營管理委員會主任、廣汽乘用車總經理張躍賽說:“今年很多經銷商也不容易。我們要替經銷商考慮,不光是賣多少車的問題,還要爲經銷商打造更多更好的盈利方式,讓經銷商跟着廣汽不會喫虧。”

那麼,怎麼做?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廣汽傳褀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勇做了補充:“不光是短期收益,同時我們要考慮他們面對市場波動,如何持續、健康、凝聚發展下去,不只是實現銷售,還有提升服務能力,金融、保險等水平事業方面的能力,以及提供出行服務的能力。

換句話說,就是“授之以漁,非授之以魚”。

至於爲廠商賦能,其實當顧客提出需求,他的需求也同時反饋給銷售店和廠家時,這種迅速溝通的模式對於廠家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賦能。李勇也說:“提升我們爲客戶服務的能力,就是賦能。”


3

徹底的數字化

時下,美系、韓系、法系還有一些遇到瓶頸的自主品牌,都在進行積極的調整,或強化產品與渠道兩個基本面,或更敬畏市場與客戶——看似都做着正確的事。

但是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煩惱,很多架構都是多年前建立,在市場環境改變下很難支撐現在業務。這也讓改革有了偏差可能。所以,我們又該如何相信傳祺這份方案,它又有何不同?

馮興亞對此毫不避諱,他說:“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

比如,如何打造“數字傳褀”。其實無論是爲消費者增值,還是爲經銷商增益,還是爲傳祺賦能,貫穿其中的手段就是“數字化”。

馮興亞說,他們面臨的轉型困難有很多。“第一,我們平時工作方式、思考問題的想法和數字化的要求是不一致的,所以很多東西是不相吻合的;第二,在組織變革層面,如果所有的問題都以數字表現出來,這個在整個工作流程上和組織方式上都會發生很多調整;第三,路徑的選擇。都在講數字化,但是數字化從研產銷,人財物,從哪起步,從哪入手,老虎喫天,從哪下口呢?

但是,傳祺的數字化轉型也是從這裏開始展示出不同——“徹底”成了它的關鍵詞。

針對第一個思想層面的問題,馮興亞說,他們現在把整個系統分爲兩個系統:

1、現實怎麼做。

2、網上怎麼做,也就是在虛擬現實中怎麼反映。之後再進行規劃統一。

針對第二個組織架構的問題,馮興亞說,他們已經在集團成立信息數據本部。2018年,他們把大聖科技轉型定位成爲軟件公司:以前做互聯網和電商,現在則從電商轉向軟件。

“從機構調整到實際工作流程的捋順,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馮興亞說。

針對第三個路徑的問題,馮興亞說,經過一年多的實踐,他們已總結出“四化兩平臺”。

“兩平臺”分別是大數據平臺和數據的運營平臺。“四化”則是從產品、供應鏈、生產管控,都圍繞着四化目標切入。“我們做了廣汽GDA,打造數字化加速器。”

“之所以現在敢向大家報告,是因爲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有了一些心得體會,方向也更加明確了,思想也更加統一了。”馮興亞坦誠。

能夠看出來,如果說很多車企的改革是在一張畫布上多次塗抹,那麼,傳祺的節奏,則更像是謹慎地一筆一劃地勾勒。

信心是有的。

馮興亞說,他們現在的優勢非常明顯。“首先,我們全體的目標和切入點已經非常明確;其次,傳祺每年研發實際淨投超過50個億,這些是自主品牌發展的基礎;再有,我們從全球不拘一格地吸引人才,而且有激勵機制留住人才。”

這一次,廣汽傳祺進入數字化改革。這一次,數字化改革能幫它走多遠?執行是否真正徹底?動作是否不會變形?

這些答案,不僅廣汽傳祺想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