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2月14日文章,原題:韓國的芯片雄心可能造成巨大環境損失 如今,當金勳(音)沿着流經家鄉的溪流漫步時,他注意到水面上升起的蒸汽雲。那些溪流在不斷擴大的半導體工廠之間流動,而就在不久前,這裏還是一片安靜的鄉村社區,農民在這裏種植捲心菜和大蔥。當來自半導體工廠的熱水與溪流匯合時,就會產生嫋嫋升起的泡沫狀水汽。芯片製造過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水來冷卻機器,而製造芯片的過程中還會用到一系列化學物質。到2030年,預計將有100萬噸來自半導體工廠的廢水被排放到平澤市的公共水道。

當地人的擔憂

按照韓國法律,企業必須將廢水中的、氟等潛在有害元素的含量控制在規定水平以下。但金勳和其他憂心忡忡的公民表示,由於從不斷擴大的半導體廠中流出的水量巨大,即使在法定限制範圍以下,銅和氟仍可能產生毒性並破壞當地生態系統。溫度較高的廢水也會引發周圍溪流水溫升高,導致藻類生物迅速繁殖,從而使水流停滯。

由於全球半導體需求增加,一些半導體廠商正大規模擴建位於這裏的生產中心,以尋求在這場日益激烈的全球芯片霸權爭奪戰中保持領先地位。來自這些工廠的廢水流過平澤市,然後注入黃海。

廢水流動僅是發生在平澤市的一系列變化中的一部分。作爲當地一個公民團體的負責人,金勳聯繫了那些擔心其產品受到廢水污染的農民和漁民。隨着該地區作爲工業中心的名氣越來越大,農民擔心客戶以後會對這裏種植的農產品退避三舍。這片水域也是水獺、鶴和鷹的家園,它們也會暴露在化學物質威脅之下。

經濟命脈”與自然命脈

芯片是韓國的“經濟命脈”。除戰略重要性外,半導體還是韓國頭號出口產品。2021年,韓國半導體出口額達到1280億美元。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該國生存依賴半導體行業,他將半導體的重要性比作韓國的主食大米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預測,2022年全球對晶圓廠設施的支出將創下99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其中韓國是設備支出最多的國家。鑑於該行業具有如此重大的商業與戰略意義,韓國政府爲該行業提供了巨大支持,而且不願關注潛在的不利因素。

實際上,韓國半導體行業的繁榮付出了相當大的環境代價。在韓國,投資集中在該國中部地區,這裏有爲人們提供大部分飲用水的河流和湖泊。該工業中心還跨越像脊柱一樣沿朝鮮半島縱向蔓延的“白頭大幹”山脈,而該山脈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被淹沒的呼聲

工業的發展速度往往快於監管它的法律,在一個必須擁有尖端技術才能蓬勃發展的國家,像金勳這樣的當地人發出的聲音正被要求經濟增長的呼聲所淹沒。所幸在地方政府中,並非每個人都願意忽視廢水構成的潛在危險。去年12月,平澤市議員柳承永(音)慷慨激昂地呼籲地方政府定期檢測廢水中的重金屬含量,並要求將水溫控制在17攝氏度以下。柳承永後來告訴地方媒體,“真的很不幸,我小時候會毫不猶豫地赤腳在那條河流裏玩,但如今它因藻類嚴重氾濫而看起來像綠色油漆。”

《朝鮮半島生態系統史》一書的作者趙洪燮(音)表示,比起環境監管,地方政府傾向於支持製造業等有利於創造就業的行業,且“經濟衰退前景進一步削弱了環保呼聲”。今年10月,環保組織華城生態基金會的負責人徐相元(音)組織了一場攝影展,展出該地區周圍自然景觀的照片。他說:“我認爲保存這些記憶很重要,因爲這些地方正因工業化而消失。”

金勳表示,“這些半導體廠商如此之大,以至於大多數人認爲只要這些廠商發展得好,這個國家就會表現得更好。但不可能永遠這樣繼續下去,若這些廠商不停擴張,我們所有的森林、農田和古村落都將消失。”(作者史蒂芬·博羅維克,丁玎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