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PO雷達|無控股股東、實控人的芯動聯科衝科創板,前董事拿187萬高薪

近日,安徽芯動聯科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芯動聯科)科創板排隊進入一輪問詢階段,保薦機構爲中信建投

芯動聯科的主營業務爲高性能硅基MEMS慣性傳感器的研發、測試與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爲高性能MEMS慣性傳感器,目前已在MEMS慣性傳感器芯片設計、MEMS工藝方案開發、封裝與測試等主要環節形成了技術閉環。

2019年至2021年(報告期),芯動聯科營業收入分別爲7989.10萬元、1.09億元和1.66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582.02萬元、44433.83萬元和7266.49萬元。

本次上市,公司擬募集資金10億元,2.30億元用於高性能及工業級MEMS陀螺開發及產業化項目;1.47億元用於高性能及工業MEMS加速度設計開發及產業化項目;1.57億元用於高精度MEMS壓力傳感器開發及產業化項目;2.22億元用於MEMS器件封裝測試基地建設項目;其餘2.4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芯動聯科前身芯動有限成立於2012年,由北方通用認繳9000萬元、北京芯動認繳5000萬元、蚌投集團認繳4000萬元及MEMSLink認繳2000萬元共同投資2億元設立由於北方通用剩餘未實繳4000萬元公司於2016年10月進行了減資,註冊資本實繳出資1.50億元。

據悉出資人MEMSLink爲2010年1月4日在開曼羣島成立的公司,因此設立時的芯動有限爲中外合資企業。

發行前,公司前三大股東MEMSLink、北方電子院、北京芯動分別持股23.43%、23.20%、15.64%,不存在持股比例超過30%的股東,也不存在單一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能夠決定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選任或足以對股東大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情形,因此,芯動聯科無控股股東、實控人。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期芯動聯科的股權變動頻繁,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各期股權轉讓及增資價格差異較大。

2019年10月芯動有限註冊資本由1.79億元增加至2.00億元增資時,航天京開、國兵晟乾、黃薇認購芯動有限新增註冊資本的價格爲每1元註冊資本額對應2.30元;同期北京芯動將持有公司280萬元註冊資本轉讓給寧波芯思的價格也爲2.30元/註冊資本。

直至2020年8月,芯動有限增資的評估價格短時間內顯著攀升。其中2020年8月中城創投、安徽和壯、領譽基石、基石智能、交控金石、長峽金石、海河賽達等多家進行增資,同時金曉冬等公司股東進行股權轉讓,同期存在4項不同的股權轉讓及增資價格,分別爲2.30元/註冊資本、8.35元/註冊資本、10.00元/註冊資本、15.02元/註冊資本。

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2020年兩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7989.10萬元、1.0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3582.02萬元、4443.83萬元,業績增幅相對平穩。

需要指出的是,芯動聯科設立時,MEMSLink5000萬元、北京芯動4000萬元的出資方式均爲知識產權出資。

招股書顯示,MEMSLink以其擁有的三軸陀螺傳感器(發明專利號:US 8256290)、消除線性加速度響應的陀螺傳感器(發明專利號:US 8453504)、消除線性加速度響應的陀螺傳感器(發明專利號:US 8459111)、消除線性加速度響應的陀螺傳感器(發明專利申請號:US 12/692609)四項美國專利技術及MEMS陀螺儀加工工藝技術一項專有技術合計作價5273萬元出資,其中5000萬元計註冊資本。

北京芯動以其擁有的兩項專有技術MEMS陀螺儀ASIC芯片技術評估作價4314萬元出資,其中4000萬元計入註冊資本。上述專利及專有技術攤銷期限爲18-20年,主要依據爲專家訪談以及可比公司存在生命週期較長的產品。

招股書顯示,MEMSLink股權結構爲金曉冬持有70%的股權,毛敏耀持有30%;北京芯動的股權結構爲金曉冬、宣佩琦各持股50%。而金曉冬、宣佩琦、毛敏耀正是上述專利及專有技術的核心創始人。在三人的引領下,芯動聯科研發團隊先後完成第一代至第三代高性能MEMS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的研製與量產。但報告期內未將金曉冬等三人認定爲核心技術人員。

據悉,三人均於2012年7月起在公司任職,其中金曉冬、毛敏耀曾任職公司董事,並分別於2020年8月、2019年10月辭去公司職務,未披露宣佩琦在芯動聯科職務,其也在2019年10月辭職。

一輪問詢函顯示,三人長期旅居境外,目前金曉冬在MEMSLink任董事,在北京芯動處任經理;毛敏耀在MEMSLink任董事;宣佩琦在北京芯動處任監事。值得注意的是,三人雖不在公司任職,但均通過提供技術諮詢服務的方式對芯動聯科技術方向進行把關,各期領取報酬分別爲350.85萬元、430.64萬元和562.90萬元。平均向每人提供的技術諮詢服務報酬分別爲116.95萬元、143.55萬元、187.63萬元和95.42萬元。

而招股書披露的芯動聯科董事、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張晰泊2021年的薪酬也才142.73萬元。與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相比,芯動聯科支付的技術諮詢服務費用相對較高。

招股書顯示,芯動聯科形成了以張晰泊、華亞平爲核心的研發團隊,工作重點更偏向工藝實現、產品量產應用以及產品性能優化,報告期內無新增獲授發明專利。

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來自於MEMS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的銷售以及提供MEMS慣性傳感器相關的技術服務。其中MEMS陀螺儀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爲85.52%、77.96%和80.25%。

公司直銷客戶及經銷最終客戶主要爲大型央企集團及科研院所,客戶數量較少且相對集中,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芯動聯科進行客戶維護的銷售人員僅有2人。

2019年至2021年芯動聯科向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分別爲5909.80萬元、8701.42萬元和1.2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73.97%、80.13%和76.47%。

公司部分客戶爲經銷商客戶。報告期內公司經銷收入佔比分別爲39.13%、44.58%和21.64%,合作經銷商數量分別爲3家、4家和3家。需要指出的是,芯動聯科主要經銷商阿爾福微佔經銷收入的比例分別爲96.80%、89.12%和98.53%,阿爾福微也是芯動聯科2019年、2020年的第一大客戶。

但同行業可比公司中理工導航、星網宇達與公司客戶所在領域較爲接近,均未披露存在經銷模式。

對此,芯動聯科表示:公司設立以來,先後通過經銷商將產品導入央企集團甲、央企集團乙、央企集團丙等單位下屬科研院所,因此,在產品推廣和市場開發前期,以阿爾福爲主的經銷商對公司產品向用戶導入起到了重要作用。另根據公司與經銷商達成的合作安排,阿爾福等經銷商已開發的終端客戶,未來繼續由其維護。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經銷毛利率分別爲93.86%、91.43%和86.36%,高於直銷模式。同時針對同一批4200只陀螺儀及加速度計產品,經銷和終端銷售的合同金額分別爲888.30萬元和1213.80萬元,經銷差價較高。

芯動聯科稱:報告期內,公司經銷價格多高於直銷價格,主要原因系公司向主要經銷商阿爾福銷售的部分產品爲性能更好、環境適應性更強的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