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百年難遇的變革期。如果說電動化是這場變革的上半場,那麼智能化就是下半場。目前,我國已經在汽車電動化方面站到了全球領先的位置,但在汽車智能化上仍存在巨大挑戰。

“電動化只是這場汽車革命的序幕。最終實現智能汽車、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協同融合,纔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下一步競爭的焦點。”12月16日,在“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峯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公開表示。

汽車智能化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是多種技術和產業的融合。與傳統汽車相比,智能汽車的屬性、定義、內核等均發生了巨大改變,正在由一個純機械產品轉化爲一個由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產品的移動智能終端。

在此背景下,陳清泰稱,未來汽車對傳統汽車的顛覆,將使傳統零部件體系的50%以上都面臨重構。未來,從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到智能化、網聯化涉及的芯片、軟件系統、計算平臺、傳感器、控制器、互聯網通訊、雲控平臺、AI算法等軟硬件,都成了汽車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芯片和軟件又尤爲重要。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曾公開表示,到2030年,芯片成本將佔高端汽車物料清單(BOM)的20%以上,比2019年的4%增長5倍。另外,德勤預測,2030年,汽車軟件成本佔整車BOM的比重將從不到10%增長至50%的水平。

但這兩項也正是我國汽車行業的薄弱環節,至今依然面臨着較大的“卡脖子”問題。

在芯片領域,全球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歐、美、日、韓等掌握着汽車芯片整個價值鏈。而我國汽車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導致汽車芯片將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張永偉在論壇上表示,2022年,我國汽車智能化滲透率超過了30%,2030年這個比例將會達到70%。從智能化的普及速度判斷,我國汽車芯片需求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到2030年,我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達300億美元,需求量在1000億~1200億顆/年。

爲擺脫芯片被“卡脖子”的問題,張永偉建議,當務之急是解決我國汽車芯片的進口依賴問題,目前我國汽車芯片國內供給率不到10%。基於此,行業要儘快推動國產芯片“上車”,要保障國內汽車芯片產能,“現在我國建設14納米以上的先進產能還面臨挑戰,但可優先保障28納米和40納米成熟製程的產能,這是汽車芯片目前最需要、最合適的產能。”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