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防控新形勢下,也正處於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此前,中國疾控中心就發出過預警:今年秋冬季或者是冬春季,有可能出現流感和新冠肺炎疊加流行的風險。

12月14日,《成人流行性感冒診療規範急診專家共識(2022版)》(簡稱《共識》)發佈。這一《共識》由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國急診專科醫聯體等共同發佈,集合了全國17個省市55位醫學專家和疾控專家的意見,《共識》近期已發佈在《中國急救醫學》雜誌上。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主要由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潛伏期多爲1-3天,典型臨牀特徵爲急驟起病、高熱、頭疼、全身肌肉痠痛、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重症流感患者病情常進展迅速,主要表現爲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急性腎損傷、膿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流感區別於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一般不伴有寒顫,爲自限性疾病,併發症少。與此同時,不同類型病毒混合感染也較爲常見,以新型冠狀病毒爲例,有研究指出,其與流感病毒共感染概率約0.3%,部分報道高達3%。

《共識》中指明:在我國,基於國家流感樣疾病監測哨點醫院的數據估計,每年有340萬病例因流感樣疾病就診,門診病例總經濟負擔爲464-1320元/例,住院病例總負擔爲9832-25768元/例,平均每年約有8.81萬例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死亡,佔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的8.2%。

這一版本的《共識》作出了四大更新,一是推薦了PICO-65標準(臨牀專業診斷標準)早期識別流感潛在重症化高危人羣;二是更新了抗流感病毒藥物,其中新增藥物中特別包含了瑪巴洛沙韋,這款藥物2021年4月在中國獲批,8個月後就被火速獲准納入國家醫保;三是鑑於抗流感病毒的中藥或中成藥具有多靶點、耐藥性低和退熱效果佳等特點,因此增加了中藥抗流感病毒的臨牀應用策略與方案;四是規範了疫苗接種策略,強調疫苗在預防流感中的重要作用。

《成人流行性感冒診療規範急診專家共識(2022版)》中發佈的抗病毒流感藥物一覽表,其中新增了瑪巴洛沙韋。

流感的中醫藥應用

專家建議:由於全人羣對流感普遍易感,尤其是小於5歲的兒童和大於65歲的老人、孕產婦、肥胖和有基礎疾病人羣等高危人羣感染流感後危害更爲嚴重,一旦被傳染,容易發展爲重症。家有高危人羣,尤其應當注重防護。而防護措施關鍵在於生活細節,包括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近距離接觸流感症狀患者、勤通風等。應對流感,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抗病毒治療、預防併發症的發生,防止家庭成員交叉傳染。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