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專家認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一系列信號,將重塑平臺經濟、民間資本,提升市場信心。

重視平臺企業作用

專家認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這體現了中央重視發展平臺企業,認可平臺企業在經濟資源配置、供需配置方面的積極作用,發展平臺經濟是提升經濟效率的有效方式。這將優化平臺企業的政策環境,提高平臺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平臺企業將迎來新的發展。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表示,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監管方面,常態化監管將取代重點集中專項監管。未來監管將以明確的政策紅線,規範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的發展,讓監管有法可依,讓數字企業、平臺企業瞭解政策紅線,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發展壯大。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或意味着平臺經濟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平臺經濟是前期監管政策的重點關注對象,也是民營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穩定就業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德邦證券認爲,平臺經濟監管已經步入常態化階段。在推動平臺經濟發展的同時,多部門開始強調平臺經濟對穩就業的作用。平臺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靈活就業市場的規模不斷增加,預計隨着平臺經濟發展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將保持穩定增長,成爲解決就業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

提振民營企業信心

專家認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重要工作中,第三點是“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着力恢復民營企業信心。

鍾正生認爲,2022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和複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企業預期轉弱問題越發突出。11月,與企業信心及投資相關的PMI企業生產經營預期指數、BCI企業投資前瞻指數均進一步下滑,至今年以來低位和有統計以來的偏低分位。預期轉弱背景下,2022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下滑。本次會議指出“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這正是對社會輿論的有效糾偏,對民營企業家擔憂的有力回應。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認爲,此次會議強調要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政策上可從“三缺”問題着手,助力其攻克難題。隨着政府一系列紓困破繭的舉措落地實施,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有望持續優化拓展,發展優勢和潛能將進一步釋放,更多企業通過轉型升級將邁上更高的競爭平臺、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會議還提出,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孝松認爲,今年以來中國民間投資偏低、社會融資不足等現象均折射出預期轉弱壓力,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支持企業家有效參與社會經濟活動。

王孝松認爲,此次會議提出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等措施,將有效穩定廣大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預期。

促消費將是擴內需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專家預期,促消費將是2023年擴大內需的重點。

華泰證券研報稱,防控政策優化,擴內需戰略出臺,將推動消費復甦。近期,各地陸續發放消費券,後續不排除有細化促消費政策繼續落地的可能性。消費者對美好生活追求持續不變,服務消費受益需求回暖有望持續向上修復,龍頭公司業績修復步伐將加速。

鍾正生表示,除了會議提到的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和養老服務等消費外,促消費的重點工作可能還包括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向特定羣體發放更大規模的消費券等。

開源證券表示,中國內需具備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結構上來看,我國資本形成總額佔GDP比重保持在合理水平,而消費率相比海外發達國家仍明顯偏低。倘若要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或將同時帶來內需市場規模擴容和居民消費率提升,這要求我國充分利用好超大市場規模這個重要的戰略資源,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

編輯:亞文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