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消息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教授出席《財經》年會表示,鑑於國債兼有金融、財政雙重屬性,國債不僅要考慮政府赤字,還應充分考慮金融部門正常運行,更要考慮融合的宏觀應急。

李揚表示,有必要在財政金融問題上設立常設性專門機構,並建立常設機制,專司國債政策,協調兩大宏觀調控部門關係。他提到,主要國家都是這樣做的,國債協調是非常日常的協調機制。

在李揚看來,從財政角度看至少有三件事可以做:國債期限結構和品種結構多樣化,而且;國債發行、定價、上市必須以有規律、可預期、提高流動性爲目標;全面完善庫現金管理制度。

李揚建議,通過協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逐漸建立以政府債權爲基礎的新的流動性管理體制機制。繼續完善以中期借貸便利爲主的流動性對沖機制,緩解財政收支對銀行體系流動性造成的季節性和階段性擾動。

此外,李揚認爲還可以改革法定準備金率制度,繼續降準。“很長時間以來,我們一年產生4000億美金外匯盈餘,造成輸入性通貨膨脹,發央票都對沖不了,只好提高準備金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