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韓璐  編輯丨譚璐

12月1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實施方案》,三葉草生物的重組新冠病毒蛋白亞單位疫苗(CHO細胞)上榜,成爲浙江省唯一獲批緊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

三葉草生物也趁此節點,完成了一次1.28億股新股的配售,配售價每股3.95港元,預計所得款項總額約5.056億港元。

這筆錢,三葉草生物計劃用於擴大商業化和生產能力,特別是支持公司的核心產品新冠疫苗SCB-2019的商業化。

這款新冠疫苗,是三葉草生物目前唯一一款商業化產品,也是左右這家公司命運的砝碼。

孤注一擲

對於新冠疫苗,三葉草生物的選擇可謂“孤注一擲”。

新冠疫情爆發前,三葉草生物在行業裏不算打眼,其業務是基於Trimer-Tag(蛋白質三聚體化)技術平臺,爲傳染性疾病、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開發新型疫苗及生物治療候選產品,一年研發費用不到5000萬元,產品都處於研發早期,沒有銷售貢獻。

疫情爆發後,三葉草生物佈局新冠疫苗,隨着臨牀研究的推進,其研發投入一下子翻了好幾倍。

2020年,公司花了2.28億元,去年達到18.26億元,今年上半年又投入了近9億元。兩年多來,總共豪擲30個億。

2019年至2021年,三葉草生物虧損4848.3萬元、9.13億元和60.16億元,今年上半年又虧了11.36億元,累計虧損超過80億元。

10年耗資10億美元,傳統制藥領域的週期與成本,三葉草生物一個沒落下。幸虧在新冠疫苗的投入,看到了回報的曙光。

經費在燃燒,三葉草生物一度被認爲沒錢了。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三葉草生物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22.56億元,這些錢,只夠一年半的研發費用。

現金流喫緊,加上今年是醫藥資本寒冬,三葉草生物選擇砍掉其他項目,單押新冠疫苗。

今年6月,公司發佈公告稱,新冠候選疫苗SCB-2019(CpG 1018╱佐劑)的註冊申請,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決定將資源優先分配給新冠相關的產品及早期項目。

因此,公司暫停對三個項目非新冠相關項目的繼續投入。其中,TNF-α抑制劑SCB-808已經進行關鍵性3期臨牀試驗,TRAIL-三聚體腫瘤產品SCB-313是當時國內唯一一款正在接受臨牀評估、用於治療惡性腹水、惡性胸水、腹膜癌的候選產品。

不光內部節流,三葉草生物爲了支持疫苗產品商業化潛在的資金需求,還向招商銀行申請了爲期一年、最高達3億美元的授信協議。

彼時,新冠疫苗行情冷淡,對於錯過了最早一波新冠疫苗生意的三葉草生物,資本市場並不看好,其股價從今年6月開始走低,跌幅一度超過50%,市值縮水135億元。

疫苗上岸

隨着管控措施的調整,疫苗接種尤其是加強針疫苗接種,再次成爲熱點。

三葉草生物的新冠疫苗終於等來了好消息。

今年10月底,三葉草生物表示,新冠候選疫苗SCB-2019向中國、歐洲和世衛組織遞交註冊申請的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預計在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消息公佈後,三葉草生物的股價連日上漲,一個月內翻了一倍。

12月初,三葉草生物旗下的浙江三葉草重組新冠病毒蛋白亞單位疫苗(CHO細胞)正式獲批。

根據公佈的全球II/III期臨牀試驗SPECTRA數據,在全球五大洲超3萬名受試者中,針對多種奧密克戎變異株(包括BA.5),浙江三葉草的這款疫苗作爲新冠既往感染者的加強針,以及已接種2針或3針滅活疫苗的加強針,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具有高水平和廣譜的保護效力。

對於60歲以上老年人羣和有基礎疾病的人羣,接種這款疫苗後六個月,對預防重度新冠肺炎的保護效力仍爲100%。

而且,相較於安慰劑受試者,接種該疫苗受感染的家庭成員,其家庭接觸者感染新冠的可能性降低84%。

一位疫苗行業人士表示,三葉草生物的疫苗屬於重組蛋白技術,基於基因工程生產,可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對於病毒保護有廣譜性,不良反應率低,安全性更高,運輸存儲相對簡單,但產能需要突破。

對此,三葉草生物回應稱,這款新冠病毒疫苗的年峯值產能預計可達數億劑,爲重點人羣的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提供支持。

苦熬15年

新冠疫苗獲批後,三葉草生物終於等來了自己第一款商業化產品。

此前,管線薄弱是外部對這家公司最大的擔憂。

三葉草生物的創始人梁朋,出生於四川成都,從北京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完成博士後研究,成爲範德比爾特大學終身教授。

(梁朋)

梁朋發明了基因差異顯示技術,並在波士頓創立了自己的生物技術公司。

2007年,梁朋回國創立三葉草生物,公司的聯合創始人是百濟神州創始人王曉東。梁朋想用自己發明的蛋白質三聚體化平臺技術,在中國開發創新型疫苗和生物療法,實現三聚體技術的產業化。

梁朋屬於典型的科學家創業,他帶領的成員也是科學家,不太擅長資本運作。

公司第一筆100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到2011年才獲得。

2016年,梁朋的兒子梁果加入三葉草生物,曾在美國投行參與過多筆生物製藥領域投資和併購。梁果的加入,加快了公司融資與擴張的步伐。

2017年12月,三葉草完成6280萬元人民幣A輪融資,2019年11月完成3.04億元B輪融資,拉來了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與淡馬錫。

2021年2月,三葉草生物獲得史上最大一筆融資——2.3億美元C輪融資。8個月後,又在香港上市,融資1.4億美元,多家頂級投資機構成爲其基石投資人,包括高瓴、淡馬錫、海松資本、奧博資本等。

只是,相比融資速度,三葉草生物的臨牀進展不算理想,管線上的產品無一商業化,不少尚處臨牀早期。

國內新冠疫苗的頭道湯,被滅活疫苗、腺病毒疫苗斬獲,國藥控股、科興生物、康希諾等企業,均經歷了業績高峯,只是在前序疫苗接種期過去後,疫苗帶來的業績增收快速下滑。

今年疫苗股普遍業績承壓,以康希諾爲例,今年Q3營收直接同比跌去9成,淨利潤從去年同期賺3.97億元轉爲虧4.87億元。

疫苗接種見頂回落。與三年前相比,新冠疫苗國內獲批種類逐步增加,三葉草生物能否藉此真正獲得新一輪增長,尚不可知。

(作者:韓璐 編輯:譚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