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離別拉開窗簾,當回憶睡在胸前,要說再見真的很傷感。2022卡塔爾世界盃落下帷幕,筆者也結束整整一個月的現場採訪,內心有些不捨。

圖說:2022卡塔爾世界盃決賽的媒體票。

羣星薈萃,文化獨特,沙漠與海岸線交織絕美的中東風情。富 得"流油"的中東國家卡塔爾,豪擲22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3萬億元),築造起"史上最貴世界盃"。

自古有錢好辦事。卡塔爾世界盃,劃出世界盃史上又一條獨特風景線,爲全世界添上"冬天裏的一把火"。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定調:"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屆世界盃。"

卡塔爾世界盃,終將因這些歷史"首次",載入世界盃乃至足球運動史冊。這是新冠疫情後,第一屆不對觀衆、媒體進行任何限制的世界體育大賽;這是世界盃首次來到阿拉伯世界;這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舉行的足球盛會;這更是首個從未晉級過世界盃決賽圈的國家成爲主辦國。

圖說:卡塔爾特別舉辦媒體交流晚會,感謝新聞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卡塔爾是世界盃歷史上最小的主辦國,8個比賽球場相聚不遠,全球媒體迎來很多"初體驗"。這是筆者第六次採訪世界盃,卻是第一次每天確保能看上兩場小組賽,包括決賽在內,筆者一共在現場觀看了28場比賽。印象中,我之前看球最多的一屆世界盃是2006年的德國,依靠現代便捷的德國高鐵"跑得比誰都快",但從頭到尾也就現場觀賽17場。

在卡塔爾,美國文字記者格蘭特·瓦爾、卡塔爾攝影記者哈立德和英國獨立電視臺技術總監羅傑,分別因過度勞累、帶病工作等原因,意外猝死於世界盃賽場。在世界盃歷史上,這麼多記者同行猝然離世,也是第一次。

圖說:卡塔爾世界盃期間,3位記者同行因過度勞累、意外猝死等原因,永遠離開了心愛的體育新聞工作崗位。

卡塔爾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設立的主新聞中心、媒體自助餐等,爲全球老記的採訪報道提供史上最好的後勤保障。與此同時,單日採訪比賽場次的加倍,也大大提高了全球記者的工作強度。捷克記者伊爾卡告訴筆者:"我每天工作15個小時,很累,但沒辦法,因爲我熱愛。"伊爾卡的話,應該是所有世界盃採訪記者共同的心聲。

歲月你別催,該來的我不推;歲月你別催,走遠的我不追。告別卡塔爾世界盃之際,我也對四年之後的2026美加墨世界盃,報以期待。2026世界盃將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舉辦,這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由三個國家聯合舉辦。這也是繼2002韓日世界盃之後,第二次由多個國家舉辦世界盃。

圖說:卡塔爾世界盃期間,主新聞中心的媒體自助餐。

2026美加墨世界盃,是第一屆擴軍後的世界盃。世界盃將第一次從現有32支球隊,擴充到48支球隊參賽。2018俄羅斯世界盃、2022卡塔爾世界盃,除了中國足球,其他中國元素都去了--但世界盃最終比拼交流的還是足球本身。在世界盃擴軍後,亞洲將擁有8.5個名額,其中6個直通名額,2.5個附加賽名額。中國足球在亞洲排名在十名開外,面對擴軍後的美加墨世界盃,屢戰屢敗的中國隊,起碼不能失去屢敗屢戰的信心和勇氣,愛拼纔會贏。

當然,相比卡塔爾世界盃的"迷你秀珍",美加墨世界盃的"宏大敘事",更讓人撓頭。48支參賽隊,將分散在3個國家的16個城市展開比賽,一共踢上80場比賽。其中美國的11個城市承辦60場,加拿大的2個城市承辦10場,墨西哥的3個城市承辦10場。

圖說:美加墨世界盃,16座主辦城市非常分散,也將創造世界盃採訪的紀錄。

其中,美國舉辦賽事的11座城市是費城、邁阿密、波士頓、紐約、達拉斯、休斯頓、堪薩斯城、亞特蘭大、西雅圖、洛杉磯和聖弗朗西斯科;加拿大的舉辦城市是多倫多、溫哥華;墨西哥的舉辦城市是:墨西哥城、瓜達拉哈拉、蒙特雷。

可以想象,2026世界盃將是舉辦國幅員最爲遼闊、舉辦城市最多、舉辦城市之間間隔最遠的一屆世界盃。對所有媒體記者來說,天高路遠、旅途奔波,又將成爲巨大考驗。好在,眺望首次擴軍的2026美加墨世界盃,參與報道的媒體工作者的人數擴軍,也是應對之策。

尤其,在本報駐美記者站繼續運轉的前提下,四年後的2026美加墨世界盃報道,或是一次值得期待的團隊作戰。否則,一天24小時,可能光用來坐飛機趕路,都嫌不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