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近日來,第三方持牌支付機構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快錢”)可謂麻煩纏身。一面是暴漲的POS機費率引發用戶不滿,一面是存在押金不退等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與不少消費者的交流過程中,北京商報記者更是進一步瞭解到,快錢合作代理商此前還曾以辦理信用卡爲由推銷POS機,宣稱免費辦理機具,不需查看營業執照;在實際套現過程中,系統甚至會爲用戶自動匹配到附近商戶,通過變造交易來規避風險。

漲價質疑、押金爭議、違規套現、推銷亂象,這些行業沉痾對不少支付公司來說實則並不陌生。而此次置身輿論漩渦中的快錢,又是否真如消費者所述?對此北京商報記者也第一時間採訪了快錢公司,獲得了後者的獨家回應……

費率漲價風波發酵

“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私自調整費率,白白損失很多錢,要求退回所有漲價金額”“押金沒有按規定時間退還,費率在沒有任何短信電話通知的情況下,私自調高三倍”“沒有電話沒有短信,私自漲費率就是屬於欺騙”……雖然快錢POS機費率上調一事已有時日,但從最新市場言論來看,消費者的不滿幾乎躍然紙上。

12月7日,關於“快錢公司上調POS費率至1.5%+3”的消息傳遍了支付圈,北京商報記者亦發現有POS機代理商在朋友圈發文稱,快錢POS機於12月7日零點起,已正式將所有產品費率上調至1.5%+3,相比之前費率着實高出不少;甚至還有部分代理商借此打出廣告提醒用戶更換機具,宣稱“十萬火急,快錢刷所有產品調價,建議還在用快錢的停止使用,速速找我更換機器”……

1.5%+3是什麼概念?調價後市場反應爲何如此之大?北京商報記者採訪多位行業人士和用戶瞭解到,此前快錢POS機刷卡費率大多在0.55%-0.6%左右,以刷卡1萬元,費率爲0.6%的POS機爲例,一般需要支付60元的手續費,若漲價到1.5%+3,用戶則需要支付153元的手續費,費用高出了2.5倍甚至近3倍。

反應更激烈的是用戶。近日,就有一湖北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出示交易記錄爲證講述,其此前交易的一筆刷卡支付,顯示“交易成功31655.23元,交易類型爲刷卡支付,交易時間爲2022年10月28日,最終結算金額爲31471.63元”,以此計算,刷卡費率約爲0.58%;而其最近的一筆中,顯示“消費28000元,交易類型爲刷卡支付,交易時間爲2022年12月7日,最終結算27577元” ,從最新交易來看,刷卡費率確實漲至1.5%以上。

類似的情況近期發生不少,北京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百度貼吧等多個平臺發現,截至12月15日,不少用戶對快錢漲價情況表示不滿,其中大部分投訴原因主要提及漲價費率過高、提前未有明確告知導致手續費受損等。

針對費率漲價以及是否提前告知這一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快錢方面採訪,但未獲得後者明確回應。

不過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快錢此次並非突然漲價,也並非是在未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其曾提前發過漲價通知,有可能是因渠道力度問題,沒有廣而告之導致很多用戶沒有看到,所以後者誤以爲機構是突然漲價。

雖說有通知渠道,但截至漲價後當天,北京商報記者未在快錢公司官網找到相應通知,從用戶使用的交易系統來看也未有提醒,另外諮詢客服漲價一事,對方也表示並不知情。

此次漲價具體又是何原因?前述知情人士補充道,“支付行業很難,事實上現在很多機構都在漲價。快錢此次漲價不是爲了漲而漲,而是爲積極尋求轉型升級,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所以會有一些業務調整的考量,可能在部分用戶端感知情況是POS機在漲價,但這實際是機構整個業務在進行轉型”。

“今年以來,支付行業費率漲價確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以說是市場競爭及大環境多方影響下的結果。”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支付行業的監管不斷嚴格,關於代理商戶違規的處罰案例也比較多,監管從嚴,降低了支付終端的亂象,一些爲了爭奪市場進行的補跌以及違規模式難以持續。另外,近些年疫情等因素下,部分支付機構經營上遇到壓力,通過漲價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經營情況。

博通諮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則指出,一般來講,常規的線下收單和線上支付服務手續費費率,還是以0.6%-1%爲主,不同的行業和場景收費費率略有差異,這樣明顯的漲幅需要明確是用於什麼樣的消費場景,他同樣認爲此舉或與今年線下收單行業不景氣有關,成本支出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提高支付費率成爲機構最直接的增收辦法。

押金套現問題何解

拔出蘿蔔帶出泥。除費率上漲告知問題外,快錢面臨的當務之急還有押金爭議和套現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在採訪中遇到多名快錢POS機用戶反饋,其在此前遇到快錢POS機代理商推銷,對方主要以辦理信用卡爲由推銷辦理POS機,當時宣稱免費辦理,不需查看營業執照,更未提到入網審覈,不過在實際操作中扣除了299元押金費用,至今想退但無人受理。

另有商戶同樣稱,早在2019年開店時就遇到快錢業務員推銷POS機,但其中同樣存在239元的押金問題,當時宣稱刷夠一定金額給予返還,但至今三年仍未退還。

“收到之後,業務員就讓我刷了299元,業務員當時說是秒到,但結果到現在一直都沒到賬,人也聯繫不上了。”“用辦信用卡的名義,強行忽悠辦理POS機,收完錢也不退還。”從用戶反饋的情況來看,類似的問題已經在不少商戶甚至個人消費者身上發生。

從北京商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快錢刷用戶反饋來看,其當初辦理POS機主要用途爲自用,通過信用卡套現用以資金週轉,從其辦理的過程來看,用戶辦理POS機不需經過嚴格的特約商戶資質審覈,也未有任何資料證明及相關培訓,僅需輸入個人身份證號就可。

而在業內看來,這樣的行爲已經涉及到違規。正如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對於自然人支付機構肯定不能直接銷售POS機,原則上講,個人即無其他屬性的自然人,是不能辦理用戶銀行卡刷卡的POS機的,必須是有經營行爲和消費場景的商戶才能辦理POS機;無營業執照的小微商戶可以通過個人的身份證件,再加上經營場所等一些輔助的證明材料,才能發展成收單的小微商戶,收單機構纔可爲其提供基本銷售日常經營的收款服務。

“所以直接對純自然人銷售POS機且不是用於正常消費就會涉及到一定程度的違規。對於代理商這種操作,支付機構肯定也負有監督責任。”王蓬博說道。

除了資質審覈虛設外,系統甚至還會爲套現行爲變造交易,不同金額還會自動匹配不同的消費場景。以前述湖北地區消費者用戶提供的交易截圖來看,其刷卡28000元,交易顯示爲在當地某黃金店,而刷卡31655元,這筆交易顯示在當地某珠寶店,但這些實際交易,其實都是在通過信用卡套現。

這種 “匹配商戶”的方式,其實是行業內常用的套現手段,主要試圖通過變造交易來躲避資金監管。但在業內看來,這種操作模式,或已涉及到違規。

正如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此前強調,目前,部分市場主體變造交易的手段不斷翻新,導致交易信息難以還原真實消費場景,不僅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引發投訴糾紛,甚至還爲不法分子借道轉移違法犯罪資金帶來可乘之機。

目前,信用卡套現涉嫌違法行爲,使用POS機套現犯罪亦量刑明確。另一接近監管人士也同樣向北京商報記者強調,“POS機入網審覈必須保證爲商戶,這樣沒有經營特徵、由個人亂刷的套碼套現行爲,已經屬於嚴重違規,監管方後續也將進一步加強措施打擊”。

誰在收押金造交易

近日,針對多位用戶反饋的押金不退、以辦卡名義向個人推銷POS機,以及系統是否爲套現行爲匹配交易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同樣向快錢公司進行了採訪求證,後者回應稱,“前述所涉情況存在嚴重失實,包括不限於我們從未向任何用戶收取押金,也不存在個人業務員推銷相關產品的情況。快錢始終將保障商戶和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堅持以客戶需求爲工作出發點,以合規經營爲前提,積極謀求業務轉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長期主義道路,以實際行動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

與快錢公司回應一致的還有該公司官方客服,北京商報記者以辦理POS機爲由向其諮詢,後者明確告知目前已經不再生產針對個人的POS機,申請企業版需要具備營業執照和經營門店,當記者進一步提出能否個人申請用來使用信用卡時,該客服稱POS機與信用卡無關,且官方已經無法提供,若有需求可以直接聯繫服務代理商看是否有存貨。

從多位消費者反饋來看,大都把此次POS機押金問題指向了持牌支付機構快錢;不過從快錢回應以及多位行業人士來看,其中的代理商展業亦存在不小的責任。此外,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對代理商人員進行採訪,但多位用戶均告知給其推銷的代理商人員已經失聯。

“一般展業方會採用首刷押金凍結的方式來回收POS機的硬件成本,所以用戶首刷的押金沒有到賬應該是支付機構或者代理商扣留了。如果始終沒有向用戶退回該押金,可能涉嫌欺詐和虛假宣傳。”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不過,前述知情人士則指出,“快錢從業來從不收取押金,但是也不乏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有一些其他品牌打着快錢的名號在推銷的過程中收取押金,之前其實就有類似案例;另外在支付行業也確實不排除有一些代理商在展業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太規範的行爲,快錢一旦發現有相應違規行爲,會第一時間對代理商作出清退,並會要求其對用戶做好後續工作”。

王蓬博則說道,“押金不到賬有可能是線下代理商虛假宣傳所導致,爲了誘導持卡人辦理POS機,增加銷售業績”。

目前,支付行業外包市場魚龍混雜。在業內人士看來,POS機展業亂象不止,除了支付機構管理漏洞外,也應該追責相關外包服務商責任。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POS機服務,應該明示套現行爲存在違法違規風險,並且對POS機使用過程中的虛構交易、違規套現行爲進行監測和制止。

多管齊下加強合規治理

多個展業風波前,其實快錢公司自身也曾被監管開過鉅額罰單。

此前的2月7日,央行上海總部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快錢由於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與身份不明客戶交易等四項違法行爲,被處以罰款1004萬元,並責令限期改正。

雖是2022年披露,不過快錢公司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項處罰系央行2020年對快錢開展綜合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結果。快錢已於當年第一時間成立專項整改小組,對照監管各項要求,全面深入自查整改,制訂詳細改進計劃,並在保證業務平穩運行的同時,及時完成了全部問題的整改工作。

“我們將以此爲戒,積極貫徹落實監管各項要求,健全公司治理,升級系統能力,優化服務流程,進一步提升公司業務經營的合規水平。”快錢公司稱。

事實上,不僅是快錢公司,近幾年,多家支付公司收到鉅額罰單,合規隱憂凸顯。於百程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第三方支付領域業務競爭激烈,一些支付機構面對經營壓力,在特約商戶准入和管理上可能有所鬆懈,但實際上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對於後續機構合規治理,此前的監管通知已經明確,即對於支付機構的特約商戶管理有四點要求,一是嚴格特約商戶審覈,二是嚴格受理終端管理,三是強化收單業務風險監測,四是健全特約商戶分類巡檢機制。

李亞認爲,支付機構後續首先還是應從制度方面進行規範,例如針對風險較高的交易類型,要制定專門的風險管理制度,對特約商戶實行實名制管理制度、建立特約商戶檢查制度等。

其次,應根據制度細化落實各項措施,例如建立收單交易風險監測系統,建立特約商戶信息管理系統等,藉助科學手段加強收單業務管理。

最後,應警惕各項紅線,機構不得挪用特約商戶待結算資金,在發現特約商戶發生疑似銀行卡套現、洗錢、欺詐等風險事件的,應當立即採取相應措施,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建議支付機構應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提升相關人員的風險合規意識,同時聘請專門法律顧問團隊,做好事前預防和風險處置。一是健全內部管理機制,二是成立合規風控部門;三是定期開展員工培訓。”李亞說道。

王蓬博則稱,支付機構還是應該嚴守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比如在《支付受理終端管理條例》的前提下,和銀行形成聯動機制,加強風險防範的意識,強化代理商管理。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