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徐揚揚

在輸不起的關鍵比賽,穩紮穩打是常識,也是最優解,可是穩過頭卻會過猶不及,效果也適得其反。

12月19日在卡塔爾世界盃決賽,法國主教練德尚和阿根廷主教練斯卡洛尼先後犯了相同的錯誤,卻成就了一場跌宕起伏、蕩氣迴腸、精彩絕倫的經典決戰。

開場就慫前後脫節

法國主教練德尚(右)在頒獎儀式上

賽前雙方亮出上陣名單,就發現此前所傳圖拉姆取代吉魯不過是傳言,病號如於帕梅卡諾、瓦拉內也悉數在陣,法國的首發陣容就是在本屆世界盃上的常規陣容,並未出新,好處是經過實戰檢驗,磨合得最成熟,就一個字:"穩"。

德尚這樣選擇沒錯,但錯在高位逼搶不到十分鐘就竟然全線收縮,甚至造成中場與鋒線脫節。整個上半時,法國與阿根廷的控球率是40.7%比59.3%、射門0比6、射正0比3,搶截成功率是37.5%比70%。這樣一組數據讓人瞠目結舌,整體實力更勝一籌的法國竟然處於被動挨打的窘境。

德尚過於保守的收縮,將中場的主動權拱手相讓,使得最具威脅的姆巴佩和吉魯成了無源之水,觸球次數屈指可數,已構不成威脅。

斯卡洛尼大膽用人

阿根廷主教練斯卡洛尼手捧大力神杯

反倒是斯卡洛尼大膽用人,用迪馬利亞首發,讓其挑起左翼進攻的重擔。畢竟迪馬利亞名氣雖大,但在本屆世界盃只踢了290分鐘,在阿根廷隊中上陣時間排第13位,表現平平已淡出主力陣容;而且防守是其短板,可是考慮他與梅西的長期默契和個人的突破能力,斯卡洛尼還是決定冒險。

結果,迪馬利亞不負所托表現驚豔。梅西首開紀錄的點球,就是迪馬利亞帶球殺入禁區,造成登貝萊犯規創造的機會。此後,迪馬利亞更是再下一城,幫助阿根廷領先易邊。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德尚主動放棄中場,讓梅西如魚得水,如入無人之境,將阿根廷的進攻梳理得井井有條。

得失皆因迪馬利亞

迪馬利亞進球后慶祝

易邊再戰,已無路可退的德尚醒了。在他的佈置下,法國全線壓上,開始整體的高位逼搶,不過面對已經打出信心的阿根廷效果有限,局勢只是稍有好轉。

不過,面對法國施加的壓力,斯卡洛尼有點慫了,在第64分鐘以阿庫尼亞換下迪馬利亞,是以左後衛替下左邊鋒,其意欲何爲很清楚:保守求穩保勝果。

迪馬利亞的退場是此役的分水嶺,斯卡洛尼在自己的燒得火熱的竈裏抽薪,作用幾乎可以說是資敵。此後,法國在防守壓力銳減之後,上半時幾乎玩失蹤的姆巴佩現身了,在97秒內連進兩球,不僅將比分扳平,還讓阿根廷在90分內的最後時刻險些"猝死"。

這場堪稱經典的決戰,德尚和斯卡洛尼都先後過於求穩鑄成大錯,教訓值得汲取。在這樣的決戰中絲毫慫不得,誰慫誰死!

靠梅西走出困境

梅西(右一)在頒獎儀式上親吻大力神杯

所幸阿根廷有梅西。在他的帶領下,阿根廷撐到加時賽並逐漸走出困境,他的進球幫助阿根廷再度取得領先。如果不是勞塔羅錯失良機,阿根廷本應在加時賽解決戰鬥,無需點球決勝擊敗法國。

賽後,記者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段子:已經在下山路上的梅西碰到一羣小朋友,又帶着他們重新登山,最終竟然一起攀上了他從未到過的頂峯。這個段子想象力豐富,比喻恰當。

梅西在2006年首次參加世界盃之時, 恩佐5歲,阿爾瓦雷斯6歲,麥卡利斯特7歲,莫利納、羅梅羅、利桑德羅·馬丁內斯都是8歲,勞塔羅也才9歲。梅西等這羣小夥伴等得有點久了!

圖片 | 新華社

責編 | 龍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