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伍素文丨廣東報道

本次廣州疫情中備受關注的海珠區中大紡織服裝產業正加速向外轉移。

早在2019年,廣州就在研究引導中大布匹市場物流、倉儲、加工等產業逐步向清遠市相關園區疏解,而今終於靴子落地,海珠區鼓勵一批紡織加工製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

今年11月29日,廣州市海珠區和清遠市有關部門簽訂《產業梯度有序轉移合作框架協議書》。半個月的時間裏,廣清兩地多次舉辦招商推介會、座談、組織考察等,往來密集。

中大紡織服裝商圈加工生產製造業加速轉移

海珠區分佈着多個布匹市場和紡織商圈。其中,中大紡織商圈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面輔料專業市場商圈、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最重要的產業資源配置中心。

據廣州市商務局介紹,中大紡織商圈位於海珠區空間規劃的“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商圈內有59家大小面輔料專業市場,商鋪約2.3萬間,經營商戶、企業近1.6萬戶,直接從業10萬人,關聯從業超200萬人,經營品類超10萬種。

擁有重要的行業地位背後,中大紡織商圈也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

廣東財經大學大灣區雙循環發展研究院(商貿流通研究院)教授王先慶曾撰文指出,中大布匹市場存在着交通擁堵、消防隱患、商住混亂、配套不全、亂搭亂建、倉容不足、物流落後、產權複雜、經營無序、稅收流失、利益糾紛、人口太密、治安緊張、環境欠佳、監管太難十五大難題,並提出加速商貿與物流分離重構貿易供應鏈、優化整合資源重構生態鏈等5方面建議。

2019年2月,廣州市政府答覆王先慶“加速商貿與物流分離,重構貿易供應鏈”的建議時稱,將“密切加強與清遠市的對接和聯繫,研究引導中大布匹市場物流、倉儲、加工等產業逐步向清遠市相關園區疏解……在清遠市相關項目基本具備接納能力後,立即啓動物流倉儲產業疏解工作。”

中大紡織服裝商圈轉型升級是必然趨勢,此次疫情加速了產業轉移轉型。近半個月,兩地互動頻繁。

11月29日,廣州市海珠區和清遠市有關部門簽訂了《產業梯度有序轉移合作框架協議書》;12月3日,“廣州市海珠區-清遠市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招商推介會”在廣州舉行,明確將中大紡織服裝商圈加工生產製造業向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轉移;12月9日,廣州市海珠區委書記蔡澍到清遠調研,並與清遠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座談交流;12月11日,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推介會在清遠舉行。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清遠紡織服裝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7%。《清遠市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推動現代輕工紡織等傳統優勢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此次產業承接,對清遠來說也是一次契機。

王先慶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清遠首要的應是重新構建一個產業體系、產業鏈,儘可能把缺失的東西儘快補上,然後告知商戶和工廠。“清遠要做好承接,至少不同的業態得齊全一點,不同的服務得豐富一點,特別是紡織服裝牽涉到時尚、發佈、會展等,需要慢慢培育”。

漫長的轉移與培育

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坐落於清遠清城區石角鎮,與廣州花都的獅嶺鎮相連。清遠計劃將這裏打造成以紡織服裝產業爲主導,大美妝、皮具箱包、珠寶飾品、新材料、智能製造等數字時尚產業爲重要組成部分的產業化集羣,建成後可承接企業近5000家。在其基礎上週邊1萬畝地塊也在開發建設,屆時可承接1萬家左右企業,產業鏈將更齊全,推動“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製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合作模式深度實踐,朝着建成“廣清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羣”的目標邁進。 

作爲承接廣州紡織產業轉移的載體之一,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這些天接待了許多前來考察的人,王先慶就是其中之一。

“我去看了以後還是蠻興奮的”,王先慶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廣州紡織服裝業缺少這種超大型的園區,過去都很小,即使是中大,個別市場都非常分散,好多是臨時建構或者是通過一些居民樓改制。有一個標準規範化的產業園,有利於技術進步、產業進步、市場進步。”

根據官方消息,截至目前,廣清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園區已對接企業5000多家,其中已達成意向入駐企業1496家,已落地入駐企業200多家,包括奧康、紅蜻蜓唯品會等知名企業。

很多企業仍處於觀望的階段,“有人去大家就一起過去,有人不去大家就一起不去”。一位海珠區製衣廠老闆說。

上述製衣廠老闆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廣州鷺江有好幾萬家小型加工廠,一般三五十個人的規模。一下子搬過去肯定沒那麼容易,如果面輔料沒過去,只加工過去也做不了什麼事。再加上搬過去損失也挺大,有的是今年過來買的工廠,一直到現在沒什麼做生意,特別10月到12月原本是旺季的時候一下子停了,沒賺到錢。如果真要搬,希望政府能拿出好的方案、政策,幫助加工廠的人,比如房租、搬過去的損失補貼等。”

在海珠區的湖北籍服裝企業衆多,地方商會也在積極組織企業主們前往清遠產業園考察。12月1日,廣東省湖北商會發布了《湖北籍服裝企業主考察清遠產業轉移園區的報名方案》。

該方案中寫道,“你們現在大量的貨物出不去,訂單交不了,廠房要租金,人員要工資、供應商要貨款、銷售及物流要費用等難題都擺在眼前……如何快速拉出原材料外出加工彌補損失,是當務之急。”

方案也提及了擬落戶在清遠基地發展的業主的一些“福利”。包括“由商會協調清遠市政府將你們在封控區的設備、原材料等運出來,在清遠基地提供半年免租的廠房和宿舍等。對急需開工生產企業的企業主及務工人員,政府可立馬組織將海珠區符合轉運條件的工人們轉運至清遠園區復工復產,並可提供食宿安排”“商會將商請清遠市政府對接海珠區政府,將你們還在封控區內的貨物轉運出來,並在清遠基地提供臨時週轉倉庫和廠房,緩解企業眼前的困難”。

海珠區委副書記、區長毛松柏在12月11日的招商推介會上說,海珠區將出臺政策,鼓勵一批紡織加工製造業企業率先實現轉移,同時加快中大紡織商圈周邊城中村改造的速度,會同清遠市打通上下游,梳理完善交易、物流、倉儲等產業鏈各個環節,並通過多種措施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廣州紡織服裝市場體系和產業鏈是經過三四十年形成的,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突然這樣走的話牽涉到的問題挺多的,比如某些環節不具備,或者說某一些生產要素缺失等等。產業轉移本身就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盡力去做,還要不斷地試驗。” 王先慶說。

他認爲:“產業轉移取決於不同的主體、不同的投資結構、不同的發家史,現在有這麼一個場所,企業根據自己的需要作出選擇,對一些想轉移的企業是個機遇,其他有的拖家帶口一家都在這兒的可能就不會走,有的可能就轉到江西、湖北、浙江等地。” 

面對新的疫情形勢,返鄉投資創業也是一些企業考慮的選項。譬如,紡織服裝產業也是湖北傳統支柱產業。12月12日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海軍等一行到廣東省湖北商會調研廣州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情況。劉海軍表示,目前湖北省在產業佈局、平臺建設、產業配套和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已經出臺針對性舉措,積極爲有意願回鄉投資的紡織服裝企業提供必要的協助和良好的服務,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提供良好條件。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