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2023年,是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誕生的第25個年頭,也是華寶基金成立20週年的重要節點。

華寶基金是全球最大鋼鐵集團——中國寶武集團旗下金融板塊的重要成員,“實業派”的股東背景在公募基金行業極具特色,在華寶基金董事長黃孔威身上,也難得地兼具了“實業家”和“金融家”的雙重氣質。

一方面,他工科出身,曾就讀於浙江大學機械製造專業,長期就職於寶武集團,深知實體經濟經營之不易。在採訪中他多次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公募基金應該成爲心繫“國之大者”的踐行者,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爲使命,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更大的功能效用。

另一方面,他曾在研究生階段攻讀投資管理,工作後任職於寶鋼集團計財部和資產經營部,共同參與並主導過寶鋼集團收購華寶信託,管理過集團內將近百億元的二級市場投資;也曾先後兼任過中國太保非執行董事,興業銀行監事、董事,長江養老保險董事等,此前雖未有基金行業履職經歷,卻也是一直奮鬥在經濟、財務、大金融等相關領域。

“我希望華寶基金能成爲一家受投資者信賴、在業內具有獨特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特色化精品資管公司。”談及華寶基金的發展願景,黃孔威在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這個目標中,“受投資者信賴”是核心,“獨特競爭力”是基金行業激烈競爭下必須差異化發展的需要,而“社會責任感”則是黃孔威對華寶基金更高的期許——成爲一家有擔當、有正確價值觀的基金公司。在華寶基金制定的五年戰略發展規劃中,確定的截至2027年的戰略發展目標是實現“萬億華寶”,躋身資管行業一流梯隊。

心繫“國之大者”,踐行責任投資

券商中國記者:作爲寶武集團下屬子企業,華寶基金一直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共同構建產業生態圈的理念。在你看來,公募基金應該如何履行社會責任?華寶基金是如何做的?

黃孔威:公募基金應當成爲心繫“國之大者”的踐行者,尤其是在寶武集團的大平臺上,華寶基金踐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是雙重維度的。

一個維度是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爲使命。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作爲公募基金管理機構,華寶基金要在服務國家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更大的功能效用。

首先,華寶基金一直踐行產品創新和實體經濟相結合。這些年來,我們陸續推出了醫療ETF、科技ETF、新材料ETF、智能電動車ETF等與實體經濟息息相關的產品,希望可以推動實體經濟更爲高效地發展,尤其是支持需要資本密集投入的高科技產業進步。

其次,華寶基金也在秉承社會責任進行責任投資,做有擔當、有正確價值觀的企業。一方面,我們通過專業資產定價能力的持續輸出,通過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幫助上市公司正確定價;另一方面,我們也在積極推動ESG投研體系建設,華寶基金是行業內首批進入ESG領域的基金公司,並在2021年成立了可持續發展投資部,專注於ESG研究和投資。

另一個維度是提升自身戰略價值,助力寶武打造國內一流的產業金融體系,以專業能力支持和服務中國寶武主業綠色轉型和發展。

例如,我國提出“2030年碳達峯,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後,中國寶武基於央企的戰略使命,率先公佈了集團力爭提前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表。在中國寶武的“碳達峯、碳中和”進程中,亟需產融結合的配套服務,華寶基金充分發揮紮實的投研實力,爲中國寶武的減碳業務發展出謀劃策(例如汽車輕量化業務中的諮詢服務),也爲中國寶武在綠色發展中的投融資需求大力提供支持與服務。

另外,華寶基金充分發揮公司在金融產品開發、投資研究以及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在協同生態圈建設上,確定了開發“鋼鐵金融”主題產品、投顧服務能力輸出、“市值管理”類金融服務輸出、資本運作相關項目的支持和推動以及寶武集團員工理財等五大服務方向,協助中國寶武推進公募REITs政策研究和前期項目可行性分析,並積極推進新材料與黑色金屬主題基金研發。

券商中國記者:當前,責任投資已日益成爲國際主流投資策略。你剛剛也提到,華寶基金是行業內首批進入責任投資領域的公司,能否具體介紹下華寶基金在責任投資上的發展?

黃孔威:2017年,華寶基金加入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在中國國內是首批加入PRI的基金公司;同年,華寶基金也加入中國綠金委,成爲中國綠金委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單位。PRI及綠金委分別是國際、國內在ESG責任投資上重要的政策引領者、推動者,華寶基金的責任投資業務由此發端。

自此以來,華寶基金相繼與MSCI、富時、標普、倫敦交易所、盧森堡交易所等海外機構,以及商道融綠等專業機構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深入開展了在責任投資上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

2021年11月,中國基金業協會綠色與可持續投資委員會正式成立,華寶基金擔任委員會主席單位。同年,基於公司社會責任投資專業能力體系建設的要求,公司將權益投資二部變更爲可持續發展投資部,負責可持續投資權益產品的投資管理工作、可持續投資權益產品投資策略的研發工作、以及配合研究部門進行行業及公司研究和ESG體系建設等工作。

與此同時,華寶基金也一直在加強碳中和產品的打造,比如近期發行的綠色能源ETF,還有此前已經成立的華寶綠色主題、華寶綠色領先等基金。

整體來看,自2017年開始,華寶基金已分階段將ESG整合至公司股票研究、股票篩選、資產組合構建、投資決策流程,及至風控體系、產品研發、產品推薦等一系列過程中,搭建“AI+ESG+基本面”的ESG投研框架及數據平臺。目前,華寶基金在ESG投資研究的體系化建設上已處於國內公募基金同業領先水平。

劍指“萬億華寶”,躋身資管行業一流梯隊

券商中國記者:華寶基金在責任投資、ETF產品創新等方向都獨具特色,在公司2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你怎麼總結華寶基金過去20年的發展?

黃孔威:華寶基金成立於2003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華寶基金合計公募資產管理規模3815億元,穩居中大型基金公司行列。對於這20年的發展,我想用三個詞來總結。

其一,穩健。華寶基金始終堅守“穩見智,信達遠”的經營哲學,公司的風控合規非常嚴格,成立近20年來從未發生過重大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事件。比如11月以來債券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我們的團隊提前對利率曲線做了預判、對流動性做了安排,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小。

其二,創新。這個詞主要體現在產品力上,我們曾屢屢開創行業之先,比如在2012年與上海證券交易所聯手推出國內首隻上市交易型貨幣市場基金——華寶添益,目前也是場內規模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ETF,再比如發行了國內首隻主動權益主題基金(寶康消費品基金)、國內首隻泛科技主題ETF(科技ETF)等等。另外,我們也正在計劃和交易所合作推出海外科技類的ETF產品。

其三,特色。華寶基金很早就看到數量化投資工具將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的趨勢,並重點發展ETP(交易所交易型產品)業務,尤其在行業、主題投資領域做出了特色與優勢。從產品數量、業務規模、業務團隊及行業聲譽而言,我們都獲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截至2022年9月30日,華寶基金旗下A股股票類ETF總保有規模544.52億元,全市場保有規模排名第6。

券商中國記者:展望未來,你對華寶基金的戰略定位和發展願景是什麼?

黃孔威:我希望華寶基金能成爲一家受投資者信賴、在業內具有獨特競爭力和社會責任感的特色化精品資管公司。

在這個目標中,“受投資者信賴”是核心,是資管機構的安身立命之道。那麼想要獲得投資者信賴,還是要持續完善產品投資業績和服務,以持有人利益爲先;所謂“獨特競爭力”是在行業激烈競爭中實現差異化競爭,走出自己特色之路;而“社會責任感”就是上面講的秉承社會責任,踐行責任投資,服務實體經濟,做有擔當、有正確價值觀的企業。

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優秀的人才和團隊。現在基金行業的馬太效應在快速強化,頭部公司的競爭實力、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強大,華寶基金只有進入第一梯隊才能吸引到優秀人才。

在華寶基金制定的五年戰略發展規劃中,確定的截至2027年的戰略發展目標是,以每年20%的增速實現“萬億華寶”,也就是實現公司營收及利潤持續增長,最終實現超萬億元的基金管理規模,躋身資管行業一流梯隊。

這個目標對我們來說還是極具挑戰的。爲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內部實行“對標找差”,簡單來說就是從投研、產品、銷售、風控、企劃等多維度和國內外頭部資管機構進行比較,在眼睛向外的同時尋找自身短板,有了目標後就對自己的能力建設比較清晰,然後有的放矢地開展相關工作。

整合公司資源,推動投研一體化改革

券商中國記者:在“萬億華寶”目標的指引下,公司內部進行了哪些改革?成效如何?

黃孔威:爲了達成“萬億華寶”的目標,華寶基金未來將重點深耕主動權益投資、固收投資、理財替代、ETF、養老業務等領域。今年我們按“投資指導研究、研究支持投資”的投研一體化思路,對內部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在主動權益投資業務上進行了梳理規劃。

我們把投研團隊分爲五個組:一個是總量組,包括宏觀策略和金融地產,它更多的是從自上而下的角度給予偏宏觀上的指引;再往下是各個行業組,包括消費、週期、TMT、新能源。原來的模式是組長加上相關研究員組成一個小組,現在將範圍擴大化,組長由基金經理擔任,再把在相關領域有專長的基金經理也劃分進相應的投研小組之中。

比如,週期相關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會組成一個週期的小組。在縱向上,大家在小組內會不斷地分享,去捕捉投資機會。捕捉了以後,這個投研小組在橫向上要對所有的投資團隊進行分享,整個投研體系要非常快速敏銳地發現機會。在此基礎上做深度研究,給公司所有投資人員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總而言之,我們強調,在每個小組裏,研究對投資要有支撐,投資對研究也要有指導。一是強化對研究員研究成果的考覈;二是強調傳幫帶,基金經理和研究員要能夠充分分享信息。整個團隊深度融合、無縫銜接,每個成員都能從團隊中吸取養分,也要對團隊做出貢獻。

券商中國記者:前幾年,基金行業曾一度盛行事業部制改革,但近年來,越來越多公司選擇取消事業部制,提倡投研平臺化、工業化,原因是什麼?

黃孔威:華寶基金高度重視激勵機制的優化,我們一方面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吸納外部優秀投研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着力做好內部中生代人才梯隊的培養。但每個人都有能力圈和能力邊界,即使是事業部制,也只能聚集少部分人的力量,能力圈終究會受到侷限。

我們知道,隨着上市公司數量增多,一個人的能力圈難以覆蓋廣闊的市場,單靠一兩個明星基金經理單打獨鬥的方式將越來越難。深化推動投研一體化,搭建平臺化、體系化的投研框架,完善梯隊建設,成爲必須要做的一項重要任務。

因此,研究力量的整合非常重要。如果每個事業部制都配置研究團隊,不僅成本較高,容易產生部門間的內耗,而且很難覆蓋所有行業。投研一體化是對公司研究資源的整合,也可以利用平臺的力量爲更多基金經理提供高效的研究服務。

同時,通過投研平臺的搭建,我們也可以彙集各部門的智慧,對資產配置、投資策略形成共識,在提升業績穩定性和策略一致性的同時,強化公司層面的權益品牌建設,並促進團隊共同成長。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