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個月裏,8家房企發佈10次配股計劃,募集淨額共約150億港元。

又有多家房企加入配股融資大軍。12月20日一早,旭輝、雅居樂先後發佈稱將通過配股完成新一輪融資,預計籌資淨額超15億港元。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宣佈配股融資計劃的內房企已有8家,總計募資淨額近150億港元,大多用作償還借款或企業一般營運資金。

房企此輪配股潮起11月,監管層支持房企融資的“三支箭”漸次發射,地產股大漲,爲配股創造了良機。業內認爲,該募資方式的頻繁應用,關鍵在於當前銷售尚未改善,許多融資支持政策落地仍需時間,房企“錢緊”的現狀並無明顯改變。

不過,也有觀點指出,監管層已明確2023年“將出臺新舉措,側重研究解決改善房企資產負債狀況”,2023年房企的融資環境有望進一步改善。

有房企已二次配股

20日早間,旭輝率先發布了公告稱,將以1.14港元/股的價格、配售合共8.4億股現有股份,配售股份相當於目前已發行股份總數約8.77%。旭輝表示,預計配股所得款淨額約9.46億港元,這筆款項將用作償還現有債務及一般企業用途。

緊隨其後,雅居樂也公佈了配股方案,即以先舊後新的方式,以2.32港元/股的價格,配售2.685億股股份,配售股份佔其已發行股本的約6.37%。據雅居樂,此次配股所得款淨額約6.17億港元,將用作償還旗下公司發行債券的尚未償還票息付款、現有債項再融資及一般企業用途。

事實上,配股融資已經成爲不少在港上市房企一項重要的融資渠道。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1月至今,共有8家房企發佈了10次配股計劃,其中包括碧桂園、建發國際、新城發展德信中國中原建業、合景泰富等,合計募集資金淨額近150億港元;不少房企的募資用途爲對現有債務進行再融資和運營資金。

其中,碧桂園、雅居樂則是在短期內先後推動了兩次配售募資。其中,碧桂園合計籌資總淨額約86億港元;雅居樂合計募資淨額約15億港元。

房企此輪配股潮起11月,彼時監管層支持房企融資的“三支箭”正漸次發射,從11月初的交易商協會宣佈推進擴大“第二支箭”,到“金融16條”,再到11月末重啓了房企股權融資渠道,信貸、債券、股權融資各方面政策皆出現鬆動。

伴隨着衆多利好政策的接連出臺,地產股一片歡騰,不少內房股漲幅驚人,股價翻倍的情況常見。例如,新城發展的股價自11月以來大幅反彈,截至發佈配股公告的12月10日,其股價漲幅近200%。同期,合景泰富的股價也從11月1日不足0.8港元/股攀升至12月16日收盤時的2.36港元/股,漲幅亦近2倍。

在此背景下,房企配股此起彼伏。海通國際在11月中旬的一份報告中指,只要有足夠的認購需求,大部分民企開發商都會考慮發行新股。雖然今年下半年配售募集資金規模非常小,但開發商仍希望繼續配售,因爲相較於每股資產淨值的大幅攤薄,公司活下去更重要。“開發商目前境外融資渠道有限,境外融資能夠幫助開發商償還境外美元債務。”該機構認爲。

有業內分析指出,對房企來說,配股是當前較爲便捷快速的融資渠道,多家房企採用的“先舊後新”的配股方式,理論上配股公告當天便可完成,其補充流動性的速度可見一斑。“企業現在還是非常缺錢,不少房企趁着地產股漲勢好,趕緊搞點錢來。”

更多融資政策將出臺

各種支持政策層出不窮,但整體而言房企當前的融資境況仍不算樂觀。

12月中旬,新城控股取消了一筆中期票據的發行,而該筆中票的發行上限金額僅1億元。有知情人士透露,“本來想試水純信用債發行,但市場情緒差沒能發出。”有地產行業分析師曾指出,今年以來的幾輪優質房企發債中,多采用有抵押擔保物的形式進行,未來再發純信用債的難度將大幅增加,“民企可能已經進入到無信用時代,融資需要通過擔保才能夠完成”。

更多民營房企的發債融資仍在緩慢推進中。華南房企合景泰富一筆發行規模爲13億的中期票據,目前的進度爲“完成註冊”,但尚未發行;早已出現在籌備發債名單中的中駿、雅居樂等房企,也尚無發債的新進度。

此外,對於近期各大銀行給出的合計超3.4萬億的授信額度,國盛證券指出,“意向性授信的提款仍需符合一定條件,故房企實際可支取的金額仍受限。”

與此同時,房企面臨的債務仍然龐大,境外債壓力尤甚。據克而瑞統計,包括旭輝、碧桂園、龍湖、美的置業、新城等在內的5家房企,2022年僅發行了50億元的境外債,而到期規模則高達266億元,僅佔到期規模的不足20%。2023年一季度,該5家房企合計163億的境外債到期債務。同時,該機構監測的另外95家房企,在2023年一季度將面臨1135億的境外債到期。

有房企內部人士向記者分析,“儘管在前期各種政策支持下,銀行、信託等融資已經應展盡展了,壓力有所減輕,但各種公開剛性兌付的債務需要房企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銷售尚未獲得明顯改善的當下,房企面臨的資金壓力依然很大。

當前,監管層已然意識到房地產行業面臨的狀況。近來高層已多次發聲,明確房地產的支出產業地位,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及房地產時表示,要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

19日,中財辦有關負責人在回答新華社關於“明年房地產政策的側重點是什麼?”等問題時也明確表示,在供給端,要繼續給行業提供足夠的流動性,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等。“2022年已出臺的政策要持續抓好,2023年還將出臺新舉措,側重研究解決改善房企資產負債狀況等。”

業內認爲,這意味着明年更爲寬容的融資配套政策有望出臺,預計2023企業整體融資環境或將實質性改善。“龍湖、新城、碧桂園這些房企不會重演出險的戲碼。”上述房企人士表示。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分析,在當前的融資支持政策中,預計第二支箭的增信力度會加強,部分優質民企的發債通道會進一步優化;同時,第三支箭的作用會更爲明顯,一方面國央企上市房企會有更多的增量資金,出險房企或者潛在風險房企會通過債轉股,或者以股抵債的方式被國央企收購。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