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陳斯斯

到12月19日,醫生陳小松已六天沒有回家了。近一週來,他的睡眠是碎片化的,晚上常會接到電話,白天累了就在辦公室休息室打個盹,即使能睡上5-10分鐘,也是好的。

陳小松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從12月7日“新十條”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公佈後,他就一直忙碌在臨牀一線。

面對新冠疫情新形勢,他所在的醫院12月9日開設了互聯網醫院的病毒性感冒專病門診,成爲上海首批開設線上“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他參與患者線上諮詢、開藥等服務,而在三天後,隨着發熱門診患者就診數量的攀升,爲應對可能到來的“大客流”,他又投入到感染科病房的擴容工作中。

僅僅用了一週不到時間,感染科病房就擴容了一倍,從50張牀位拓展到100餘張,可用於收治有基礎性疾病、可能存在重症化傾向的新冠感染者。

“目前(備註:截止19日採訪時),我們已經收治了25名病人,年齡基本都在75歲以上,目前就1例重症病人,無危重型病人,其他絕大多數都爲新冠普通型病人,病情穩定。”陳小松說。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採訪了陳小松醫生。以下是他的自述:

120多名醫生輪班負責線上“發熱門診”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了優化疫情防控政策的“新十條”。那時,我們醫院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互聯網醫院上,12月9日就開設出了互聯網醫院病毒性感冒專病門診,也就是線上“發熱門診”,醫院總共有120多名醫生輪班,負責接診。

當時,我們考慮到防控政策“放開”了之後,感染者數量會上升,市民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會扎堆跑醫院,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恐慌,針對一些輕症,不要急着來醫院看,可以先嚐試互聯網醫院諮詢、配藥,這樣可以避免來院交叉感染的風險。

起初,我利用門診、查房的間隙,登錄互聯網醫院查看患者發來的消息,抽空就回復。12月9日(週五)一天,只有20多名在線病人,但週末病人諮詢數量急劇增長,等到了第四天(12月12日),在線病人數量就達到了200多人。

通過互聯網醫院諮詢的病人中,有2/3出現了發燒、咳嗽、咽痛等症狀,也有人抗原陽性,想配一些退燒、感冒藥物,但剩下1/3的病人,是沒有任何症狀,僅僅只是表達了想要配一些家庭常備藥的想法,當時我會考慮病人實際情況和藥房庫存,盡最大努力滿足病人配藥的需求。

在我的一些老病人中,不少是器官移植的術後病人,他們很焦慮,如果自己“陽”了怎麼辦?我告訴他們,其實和正常人一樣處理,不用特別擔心,如果是喉嚨疼、咳嗽等輕症,在家裏先休息2天,再看看情況;如果是胸悶氣喘、高熱,持續2天,那就趕緊來醫院。

感染科病房已收治25個病人,以老年人爲主

從12月12日起,我將互聯網醫院的工作移交給了同事,我主要承擔了感染科病房的工作,這主要也是爲了應對醫院可能出現的“大客流”。那一天,我們將原來的感染科病房來了一次“清空”,把一些非感染的老病人分流去了其他病房,原先50張牀位,通過擴容,整個感染科病房的牀位數超過了100張,只用於收治新冠感染相關的病人。

目前,我們感染科病房已經收治了25個病人,以老年人爲主,一半以上超過了75歲,目前就1例高齡重症病人,無危重型病人,其他絕大多數都爲新冠普通型病人,病情穩定。這些病人中大多是因爲發燒、乏力來就診,不少人有基礎性疾病,如腦梗、高血壓等。

我記得還有一位老伯,通過發熱門診送來醫院就診因血管幹癟,無法靜脈注射,最後我們通過深靜脈穿刺注射補液,他的血壓才慢慢恢復到正常,10個小時之後,神志恢復了。

這些天,對於我們所有感染科同事來說,都面臨着很大的壓力,爲了保證救治力量,隨時應對病房擴充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從上週三開始就一直睡在醫院,晚上也經常接到電話,需要緊急處理病房的事。

我們科室的大部分醫護人員都是年輕人,也陸續有一些人感染了新冠,但好在青壯年、恢復得快,很多生病2-3天就可以恢復正常工作,目前能確保整個救治力量。我也會跟他們說,如果出現了新冠相關症狀,還是要馬上回家休息,早期休息好,恢復得也快。目前,醫院也調派了20個醫生,來支援感染科病房,一同參與值班,這樣每次當班就有4名醫生,來確保這些病人的救治。

發熱門診中收入感染科病房的比例在1%左右

當前,我們感覺到醫院發熱門診的就診量在逐步上升,起初每天就診量在50-100人次左右,12月19日就診量已達到了689人次。

針對前來發熱門診看病的人,我們會重點關注的是他們的症狀,一般我們會讓他們先做一個抗原,如果是輕症,我們會直接幫他們配一些退燒藥,讓他們回家,核酸檢測並不是強制條件,但針對一些症狀重的如高燒39攝氏度以上,或有基礎性疾病的老人,我們會再進行一次核酸篩查,經過綜合評估,考慮是否需要將其收治入院。

目前,我們從發熱門診中收入感染科病房的比例在1%左右。感染高峯還沒到來,但我們在積極準備應對,不敢有一絲懈怠。

同時,我們的互聯網醫院也不斷得到了完善。近期先後開設了“發熱藥物諮詢門診”“中醫抗病毒專病門診”“發熱營養諮詢門診”。

“發熱藥物諮詢門診”,由專業的臨牀藥師在線上爲發熱患者提供用藥諮詢,特別是發熱藥物與慢性病藥物共用的指導。“發熱諮詢護理門診”,由護理團隊開設,爲有相關需求的大衆提供在線諮詢。對發熱期間的自護要點、居家的注意事項、症狀自我監測要點、危重症識別以及負面情緒的應對等方面答疑解惑,進行鍼對性的專業健康指導。

“中醫抗病毒專病門診”,由中醫團隊開設,可針對新冠感染和非感染人羣有針對性地開具中藥方劑、預防方和代茶飲等。營養科團隊開設了“發熱營養諮詢門診”,爲發熱居家的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提供營養諮詢。

目前在我們互聯網醫院的就診人羣中,很多人並不一定需要看醫生,很多問題護理人員也能解決,有些人在出現了一些發熱、咳嗽的症狀就會出現很擔心的情緒,其實大家大可不必太緊張,大部分感染者仍然以輕症、無症狀爲主。

我們也要注意的是,與其心理和精神上過於擔憂和焦慮,不如平時多健身、多注意補充多樣化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這樣當新冠病毒來襲時,我們纔可以拿出足夠強壯的身體來應對。

PS:澎湃新聞已上線“應對奧密克戎公衆服務平臺”,如有困難疑惑可掃碼填表,澎湃新聞將努力爲你答疑解惑,排憂解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