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繼今年9月所購買的信託產品出現逾期後,恆銀科技(603106)再度踩雷信託產品,12月20日晚間,恆銀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1年7月13日購買國民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民信託”)的“國民信託·慧金87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已於12月20日到期。截至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1298.59萬元,本金約1.7億元及剩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存在本息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恆銀科技表示,信託逾期兌付的情況,可能會影響公司2022年度財務業績,而在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業績已經出現虧損,前三季度虧損約7942萬元。

1.7億元本金存無法收回風險

12月20日晚間,恆銀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出現購買的信託產品逾期兌付的情況。

公告顯示,恆銀科技於2021年7月13日購買國民信託的“國民信託·慧金87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期限18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11%,到期日爲2022年12月20日,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1298.59萬元,本金約1.7億元及剩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鑑於此次投資款項的收回時間尚存在不確定性,並基於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性質,故存在本息無法全額收回的風險。

據瞭解,該信託計劃的具體資金投向爲向天津致融建築材料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致融”)發放貸款,用於借款人日常生產經營週轉,該信託產品以天津金易晟輝置業有限公司名下持有的房產爲抵押。

恆銀科技表示,國民信託近日已向該信託產品的借款人天津致融發送《付款通知函》,督促借款人及時償還未兌付本金及利息,借款人表示正在積極籌措資金儘快兌付,但天津致融及保證人融創華北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目前資金狀況較爲緊張,該信託項目預計將延期兌付。

年內第二次踩雷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年內恆銀科技第二次出現踩雷信託產品的情況,與前次踩雷間隔不到3個月。

今年9月27日,恆銀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1年9月10日購買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的“長安寧-盈祥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到期日爲2022年9月9日,截至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該產品投資收益63.67萬元,本金1500萬元及剩餘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截至目前,恆銀科技並未披露關於該信託產品的最新進展。

可以看出,恆銀科技兩次踩雷的並非同一產品,與前次踩雷相比,本次到期未兌付的本金要更高。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上市公司在存在盈餘資金的情況下,進行理財活動是值得肯定的。不過,在投資理財的時候,應提高風險管控的能力,避免出現較大金額的損失,從而影響公司業績。

恆銀科技表示,公司將全面排查,加強對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安全評估、風險控制分析和全過程狀況跟蹤,如發現存在可能影響公司資金安全的風險因素,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法律途徑等一切措施督促債務人、擔保人、管理人儘快履行合同義務,盡最大努力維護好公司和全體股東的權益。

針對公司相關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致電恆銀科技董祕辦公室進行採訪,不過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前三季度淨利虧損7942萬元

公告顯示,結合該信託產品贖回情況,對信託產品本金的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測算,預計信託產品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可能影響恆銀科技2022年度財務業績。而在2022年前三季度,恆銀科技歸屬淨利潤已經出現虧損。

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恆銀科技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爲3.94億元,同比下降14.67%;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爲-7942萬元,同比下降506.47%;對應實現的扣非後淨利潤約爲-8639萬元,同比下降772.3%。

針對公司報告期內業績虧損的原因,恆銀科技表示,主要系受疫情影響,銀行招標採購延後,同時上游供應商無法按期交貨,部分訂單被動取消;此外,市場相對前幾年需求減少,同時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銷售毛利率下降。

實際上,恆銀科技業績2021年就已出現下滑趨勢。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爲7.15億元,同比下降22.6%;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爲1902萬元,同比下降41.36%;對應實現的扣非後淨利潤約爲-2047萬元,同比下降100.9%。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