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勞動午報

本報訊 (記者 孫豔) 今年1-11月,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爲31微克/立方米,保持歷史同期最優、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最優的“雙優”成績。當前,全市聚焦氮氧化物(NOx)減排、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和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等重點工作以及污染過程等重點時段,持續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全力推進年度各項任務順利收官。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北京深挖氮氧化物減排空間,聚焦重點行業車輛,全市更新和新增純電動出租車6500輛,4.5噸以下環衛車近50%“油換電”,新投入運營新能源客運車840輛,氫燃料或純電動建築垃圾運輸車115輛,全市累計推廣新能源車58萬輛;按照“電力改造優先、併入城市熱網優先”的原則,核心區72座燃油鍋爐基本“清零”,實現清潔取暖;門頭溝、懷柔、密雲等區農村地區完成2.1萬戶散煤治理。

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治理,石化行業重點企業按照計劃開展密封點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檢測,推進91個儲罐高效率呼吸閥及緊急泄壓閥更換。34家重點行業企業完成“一廠一策”精細化治理。按照生產領域全覆蓋、流通領域問題導向原則,累計抽查含VOCs產品320組批,檢驗完成270組批,超額完成年度檢測任務。

在精細化管理方面,北京印發實施《北京市建設工程揚塵治理市級聯合現場檢查實施方案》,開展市級層面“4(市住建、城管、生態環境、城管執法)+N(其他行業部門)”揚塵聯合執法檢查,提升施工揚塵監管效能。全市1.8萬條城市道路實行清掃保潔分級管理,“衝掃洗收”新工藝作業率達到95%,2412條具備條件的背街小巷實現全機械化作業;1-11月全市平均降塵量3.5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8.6%。

針對秋冬季氣象條件不利、區域供暖排放增加導致區域性污染過程易發的特點,在生態環境部統籌調度下,北京參與聯防聯控,與周邊省(市)統一行動、共同應對。針對區域性污染過程,充分藉助重柴車在線、揚塵視頻系統AI抓拍、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空氣質量“熱點”網格、走航監測等大數據手段,精準發現問題,實施問題閉環銷號管理。應對更精準、響應更迅速、區域污染水平明顯降低。

下一步,北京市將深化“一微克”行動,打好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推進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圓滿收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