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孟 珂

12月21日,康普化學、九菱科技在北交所上市,由此,北交所上市公司增至150家。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9月份以來,北交所公司上市步伐加快,單月上市企業數量保持高水平。9月份至今在北交所上市的44家公司中,22家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市值超過13.71億元,三年平均淨利潤複合增速超過70%,研發費用率均值接近7%,是北交所發展的中堅力量。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記者發稿,北交所總市值爲2094.84億元,包含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大消費、TMT及化工新材料五大產業集羣。150家公司中,有59家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39.33%。

在諸海濱看來,專精特新企業普遍具有較好的成長性和財務表現。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包含較多細分行業龍頭公司,增長性好,估值偏低,未來投資機會或較多。

例如,12月21日上市的康普化學,被評爲重慶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2年前三季度,康普化學營收爲2.64億元,同比增長123.79%;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823.61萬元,同比增長248.38%。

又如12月13日上市的特瑞斯,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2億元,同比增長3.51%;淨利潤4355.33萬元,同比增長3.37%。公司獲得專利98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2022年度前三季度研發支出1816.48萬元,研發強度4.21%。

一方面是北交所新股上市明顯提速,另一方面是大多數新股存在上市後“破發”的現象。數據顯示,12月份以來,20只新股中有17只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

東吳證券認爲,進入年底,市場避險情緒濃厚,在市場風格影響下,以小市值股票爲代表的北交所板塊表現欠佳,產生集中“破發”現象。同時,11月份以來流動性邊際趨緊,在國債收益率上行階段,北交所受制於流動性的特徵尤爲明顯,這也是北交所新股“破發”頻現的原因之一。

展望後市,東吳證券表示,避險情緒和流動性邊際趨緊都是明顯的短期擾動因素,無需擔憂,逢低佈局優質標的。一方面,短期多種擾動因素下,大量優質標的股價下行,留出更充分的安全邊際;另一方面,伴隨着短期擾動因素逐漸退散(財政和貨幣的政策支持、產業政策等均會逐步提升市場的風險偏好),長期價值終究會迴歸。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交所當前部分優質個股投資價值十足。投資策略應秉持價值投資,分析行業發展前景和企業現金流情況,進行風險折現。

相關文章